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再次控制“偶像的时代”

来源:楚天金报 作者:杨扬 2013-08-20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将前卫艺术与大众商业结合,回到“艺术家再次控制‘偶像’的时代”,说来玄妙,可最近新浪微博流传的一则视频则真切地反映了中国民众对行为艺术的共鸣。视频正是阿布2010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736个与陌生观众面对面的装置作品,这也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有史以来最为轰动的艺术盛事。许多网友留言:“它反映的是都市中陌生人间的冷漠与质询。而当她与分别多年的旧爱重逢,也震撼了我。”

动力源自对控制的反抗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现年63岁,她近四十年的艺术实践,可以说就是一部当代行为艺术的发展史。

上世纪70年代,阿布最富盛名的作品是《韵律0》,其中她把自己麻醉后静坐,准许观众随意挑选桌上的72种物件与她进行接触,其中,有玫瑰、蜂蜜,也有剪刀、匕首。当观众发现阿布真的毫无抵抗且不用承担法律责任时,便渐渐大胆行使起了他们被赋予的权力。艺术家的衣服被全部剪碎,有人在她身上划下伤口…… 麻醉结束后,阿布从椅子上站起,带着累累伤痕,她缓缓走向观众,目光对他们进行着无声的控诉。面对艺术家的眼睛,观众反倒恐惧起来,纷纷后退、四散逃跑。这一作品影响之深远,它甚至成为人类学、伦理学、群体生态学、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政治社会学中的经典文本,普通人在短短六小时内就观测到了人性的弱点和黑暗,其警示振聋发聩。

阿布的行为看似癫狂,却充满对暴力与强权的反思。在5月由金城出版社出版的《阿布拉莫维奇传》中,可发现,阿布走向行为艺术的潜在动力是为摆脱母亲的精神控制,“她以全军事化的方式管理我,我29岁时,她还要求我不得10点后外出。那些作品都是在10点前完成的,多么可笑”。她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世上有各种各样的力量,而我一样都不喜欢,因为它们都暗示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控制”。

探索男女关系中的残酷与伤害

阿布曾说“艺术家不该爱上艺术家”,但在1975年,阿布与和她同月同日生的艺术家乌雷相遇并相恋。从此,她的行为作品进入了第二阶段,他们以双人组合的行为作品,对人性特质以及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阿布延续了以身体作为主要素材和材料的特点,始终关注局限于身体的人的日常关系极端化以及共同的非常处境。如行为作品《呼吸》中,阿布跟乌雷通过从对方嘴里吸入空气再呼给对方、直到将气息里的氧气耗尽,将男女关系潜在的依存危机、感情延续的有限性放大到极致。《潜能》是阿布和乌雷1980年的作品。他俩面对面站着,手里拉着一张紧绷的弓。在乌雷的手里紧攥着一支带毒的箭,正对阿布心脏。由于弓箭的张力,他们的身体向外倾斜着,哪个人稍不留神,那支毒箭就会脱弦而出。时间一点点流逝,体力一点点不支……通过扩音器,观众可以听到两人逐渐加快的心跳声音。很少有哪位当代艺术家作品能像阿布的那样以极简的方式揭示个体关系(尤其是男女关系)中残酷的不兼容性和破坏性、伤害性,这代表她的艺术上升了一个台阶。
对视阵被分别22年的恋人破解

在深爱了13年后,1988年,阿布和乌雷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分别从山海关和嘉峪关出发,在行走了4000余公里路程后,两人在山西二郎山会合——《情人-长城》完成,可这却成为了他们分手的仪式祭礼。相拥一抱,仅为告别。

2010年,阿布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回顾展“艺术就是当下”,其网络现场直播,每日点击量达到80万次。展览历时两个半月,其间的每一天,玛丽娜都会静坐在中庭,等待与任何参观者的对视。“与阿布拉莫维奇对视”成为纽约当季最时髦事,就连大明星莎朗斯通、比约克也来凑热闹。1500位陌生人中,有些人甚至接触她的目光不过十几秒, 便宣告崩溃,可阿布却没有一丝情绪流露。

唯有一个人的出现,让雕塑般的阿布颤抖、流泪,那就是乌雷。隔着一张桌子,这对分别了22年的恋人再度相遇,伸出双手,十指相扣,宣告和解。

好的行为艺术具有强烈的视觉和观念冲击力

受访人:张海涛(艺术评论家、策展人、艺术档案网主编)

记者:您认为应怎样理解阿布的行为艺术?

张海涛:阿布拥有伟大艺术家的特质,她能以最简明直观的方式瞬间击中你,她的作品有着强烈的视觉、观念的冲击力,为我们开启了很多新的观念空间。也正是这一点,从本质上将好的行为艺术与坏的行为艺术区别开来。

阿布的行为艺术实践可分为三个时期,从早期单纯以身体为媒介挑战身心极限的一系列尝试,到后来结识德国艺术家乌雷合作创作,再到分手后尝试将行为艺术与其他艺术媒介更广泛地相融合的新的独立性探索。

记者:您对这三个时期有何见解?

张海涛:与乌雷关系的终结,是阿布艺术生涯的分水岭。她的创作发生了很多变化,并孤独地享有了盛名。但从总体上看,她此后的作品并没有本质上的突破,她更具表演性和戏剧性,而这恰恰是与她的前期思想相违背的,“行为艺术家必须恨戏剧,因为那样才能逼近真实”。

记者:您怎样看《阿布拉莫维奇传》在中国的出版?

张海涛:国人对阿布拉莫维奇的认识还非常有限。要是没有看过这本传记,我们真的很难知道,为何铁托掌权时的南斯拉夫会有行为主义吹进风潮?我们了解到阿布作品为何总能在让人充分感受到残酷的同时,又触动人的心灵,因为“艺术中的力量,来自对爱和关注的永不知足的需求”。它的出版可以视作一个艺术事件。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