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陶冷月传略:融中西绘画与一炉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13-08-21

陶冷月

荣宝推出陶冷月作品专场

陶冷月的作品情致幽淡闲放,意境空灵超逸,既有传统笔墨,又有现代风貌,融中西绘画与一炉,在美术史上有一席地位,可与徐悲鸿、林风眠及岭南派诸家相互辉映。陶冷月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西绘画交流影响,早在二十年代初,就开始致力于中西融合的艺术创新,独创“新中国画”。以传统风神和现代感统一的冷月画风,得到蔡元培、黄宾虹等文化界、艺术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对中国画的革新和发展有杰出的贡献。

陶冷月(1895~1985),原名善镛,字咏韶,号镛、宏斋、五柳后人、柯梦道人,江苏苏州人;二、三十年代历任长沙雅礼大学艺术系教授,国立暨南大学艺术系教授兼系主任,河南大学艺术系教授,国立四川大学教授,又与谢公展、吕凤子等创办南京美术专科学校。海文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1932年后定居上海,以卖画为生;1949年后在中学任教;1958年被错画为右派,1962年摘帽,1978年得以纠正。

1912年至1917年,陶冷月任吴县第三高等小学教员,并兼任第二高小、大同女中的国文、国画及理科诸课。这五年,国内发生了二次革命、北洋政府鉴定"二十一条"、袁世凯称帝、《新青年》杂志创刊、讨袁战争、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等一系列大事,但陶冷月除教课之外,就是专心于画--画写实风格的水彩与油画。还创办了一个传授绘画的画社。

二、三十年代在雅礼大学,陶冷月一直沿用他的本名陶咏韶。一次,一个美国教授指着他的一幅描绘月色的风景画,开玩笑地称他为"Professor Cold moon(冷月教授)",此后他便自号冷月,或谐音Cold moon称"柯梦道人"。他这几年画,包括国画、水彩画、油画、铅笔淡彩写生,开始出现用油画和中西融和两种方法描绘月景的作品。雅礼大学和湘雅医专多美籍教师或接受过西方教育的教员,为陶冷月提供了研究西画、进行中西合璧探索的环境。

1922年2月,28岁的陶冷月辞去长沙教职,3月,经国立暨南大学前任校长柯箴心介绍,聘为暨大艺术教授。当年秋,与娄新华女士结为连理。娄氏生于湖南,先人曾任湖广提督,善绣,郑逸梅在《陶冷月与新中国画》一文中说:"娄新华也善丹青,夫妇合作,俨然赵松雪与管夫人。"1928年,暨大设中国艺术系,陶冷月被聘为教授兼系主任,直至1929年初夏因病辞职。其间,暨大由南京迁往上海真如,陶冷月往来于苏州、南京、无锡、上海之间,有了更多机会参与艺术界的活动,他的"新中国画"探索也引起了艺坛的广泛关注,画名鹊起,家庭经济生活也大大好转了。

荣宝推出陶冷月作品专场

荣宝推出陶冷月作品专场

这几年,陶冷月利用假期多次举办个展,计有无锡公园池上草堂展(1924年)、苏州东吴大学林堂展(1925年)、苏州青年会展(1925、1928年)、常熟虞山公园展(1927年),展出作品包括油画、水彩画、传统国画和中西融合的"新中国画"。师友同好如王同愈、胡汀鹭、范烟桥、周瘦鹃、程小青等,均以"赠言"或评论的方式加以推介。评论关注的焦点是其中西融合的探索,并首次称之为"新中国画"。古文学家王同愈说,中西画"其理一也,所异者,国画苦不真,西画苦不韵。余欲沟通之而未由。陶君冷月,毅然辟此途径,于艺术史上开一新纪元。抑何神勇乃尔!(1924年)但陶氏画是否达到了又"真"又"韵",没有说。画家胡汀鹭表示了充分肯定的意见:"盖先生之画,既合于旧又合于新,既合于作家又合于社会,所谓雅俗共赏、无美不备者也。"(1924年)老画家吴观岱联系郎世宁表示了另一种意见:郎世宁,意大利名画家也。康熙间以绘事供奉内廷,见吾国历代名画,遂刻意临摹,终不脱其西习。久而能融为一家,至今为世宝。今冷月陶子,家学渊深,研求西画,每为山川写照,刻求形似,靡不毕真,私心钦佩。敝人于西画实是门外,岂欲以好好二字相谀,质之西画鉴家,必确有评誉也。甲子大暑挥汗,梁溪吴观岱,时年六十有三。吴观岱承认郎世宁的画"为世宝",但仍有"终不脱其西习"的批评。对陶冷月,仅从"研求西画"的角度称其"刻求形似,靡不毕真",表示"私心钦佩"却不愿以"好"字称赞。这正代表了一般传统画家的观念与立场。对陶冷月绘画的最大鼓励与支持,来自蔡元培。

1926年5月1日,蔡元培为陶冷月定润格,为《冷月画集》题签并作长篇赠言。其润格写道:冷月先生夙精绘事。先民榘矱,海外见闻,分别研练,各还其是。近进一步互取所长,结构神韵,悉守国粹;传光透视,特采欧风。苦心融会,尽化町畦;生面别开,知音非寡。为写润格,以便应求。扇面 每叶自5元至10元。堂幅 四尺以内每方尺自5元至15元。四尺以外每方尺自8元到20元。润资先惠。

50年代前期,陶冷月是美术界熟悉的画家。1956年3月,他的国画《暄妍》(画红、白梅)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家代表团作为礼物赠送莫斯科大学,同年9月的上海市美展,他和刘海粟、吴湖帆、贺天健同获二等奖。但从那以后,画家陶冷月就销声匿迹了,再没有个展与联展,全国美展甚至上海美展也再没有他的作品,上海美协和上海中国画院,也没有出现"陶冷月"这个本应是会员和画师的名字。对这些,他都泰然处之,依然认真教课,关心学生。1961年(67岁),从五爱中学退休,但他身体硬朗,坚持作画--画给自己、家人、医生,画给像颜文梁、包天笑、郑逸梅、邓只淳这样的老友。多年的寂寞也带给陶冷月意外的"幸运"--文革期间未被抄家,因名声不大,够不上"反动权威",身体和精神没有受到过重伤害,大部分画作得以保存。

1978年,上海五爱中学宣布了"关于陶冷月同志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改正结论"--这一年,"陶冷月同志"84岁,距划"右派"的1958年初,整整20年。

此后,上海朵云轩、上海文物商店、南京友谊商店等,开始到他家中收购或订购画作。老人感到了解放,愈加勤奋作画。1980年,陶冷月准备筹办一次个展,兴致勃勃地在洁而精饭店请郑逸梅、钱君陶等友人 相聚,又写信请老友郭绍虞为画展书题。郭绍虞与陶冷月是元和县立高等小学堂的同窗,他在题字的同时,还写了一首诗:平生与俗异酸咸,冷月孤芳亦自甘。莫道名心蠲未尽,只因画理有真诠。

1984年6月,陶冷月画展在上海文史馆举行。上海市各界负责人魏文伯、夏征农、陈沂、赵祖康、肖车、周克、叶元,著名美术家沈柔坚、颜文梁、应野平、张充仁、程十发、钱君陶,老友郑逸梅、徐碧波、陈念云等,都出席祝贺。8月,画展移苏州博物馆。年底,陶冷月将自己的代表作16幅,分别捐赠给上海市文史馆、上海博物馆和苏州博物馆。

1985年底,陶冷月暨弟子画展在苏州群艺馆举行——展览开幕那天,他走完了自己的生命旅途,在风雨楼逝世,终年91岁。

【编辑:田茜】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