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艺术品收藏:利用出版物作伪的手段有哪些

来源:《第1收藏》周刊 作者:纪太年 2013-08-27

在一般收藏者看来,出版物比较严肃,可靠性、权威性较高。著名出版社的图录更应该如此。因此,不但一般读者对出版物有非常强烈的依赖性,许多收藏投资者对出版物也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凡是被名家专集或艺术报刊之类出版过的书画作品就必定经过了鉴定专家的严格把关,因而特别喜欢购藏那些被大型画册或专业报刊出版过的,即有注录、出处的名家书画作品。这就让一部分不法画商打起了利用出版物作伪的主意。

对于出版物来说,据有关资料统计,一般以1992年为界,1992年之前的出版物可信度比较高,1992年之后的出版物则要小心鉴别,防止上当。那么,不法画商利用出版物作伪的手段有哪些呢?

一、雨夹雪

画集外观与真画集一模一样,但内芯一页真画、一页假画,俗称“雨夹雪”。这种画集一般是盗版画集,也有在出版时就将假画夹入其中的,甚至还有整本画集作品全假,只有封面是真的盗版画集。有位藏家在某古玩城买一幅陆俨少《幽居图》。因为卖家说是《陆俨少书画精品集》中的收录。过了几天,这位收藏家带着画作到鉴定家萧平处请教。萧平看画后说:“画和款字都不好,东西不对。”鉴定为伪作。然而,让萧平也疑惑不解的是那本画集。于是萧平便拿出陆俨少送给他的画集对比,这一对比,赫然发现,这本画集是假的,画集外形、纸张、装帧与原画集几乎一模一样,中间则一页真画,一页假画,犹如“雨夹雪”一般。

二、无中生有

画商手中向别人兜售作品的画集属子虚乌有,完全是他凭空杜撰印刷的。这种画集通常是假冒一些出版社的名义,在规模较小,成本较低的印刷厂印刷,显得有些粗糙。笔者便遇到过这样的骗局。有一次,有位企业家拿来一张喻继高作品《樱花飞鹊》,希望鉴定。我一看便断定为赝品。对方取出一本画集,说明该作品乃是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画集中的作品。

我仔细翻阅后,发现该画集入选的四十四幅作品均为赝品。画商就拿着这本画集在山东、浙江一带兜售赝品。这本画集貌似正规出版物,书号、条码一应俱全,还把笔者的拙文《美的制造家》作为序言,冒充“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印数标为5000册。这本画集还利用名家题跋混淆视听,妄图增加赝品的可信度。其中冒充武中奇题跋的有两幅,冒充黄养辉题跋的有三幅,冒充刘海粟题跋的有三幅。因为造假者的精心作伪,本画集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这本画集经笔者向媒体披露后,相关的造假手段方被公之于众。在此之前,伪造某某出版社出版的浙江画家《何水法画集》,其手段与之如出一辙。

三、克隆做旧

不法画商选择某一画家已经出版的画集做母本,进行模仿克隆,外观与母本完全一样,但里面的画页已经调了包,都是不法画商准备出售的赝品。由于是刚刚印刷的出版物,看起来时间不够,缺乏岁月的沧桑感,便将新印的出版物进行做旧处理,以旧画集的面貌示人,达到出售赝品的目的。

四、集资出版

如今出版形式有正常出版、合作出版、自费出版等多种。艺术市场认可的出版物,通常具备以下几种特征:①是出版社出版的本版书,有明显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②在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柜台上能买到,保证货源来自主渠道。③在一些图书馆里能查阅到该书。有人利用出版管理上的漏洞,几个人集资花钱买书号,花钱印刷,利用人们对出版行业的不了解,吸引别人上当。通常只印几百本,或是几十本,随同画作赠予购画者,以证明该画曾经出版过。入选作品的提供方来自不同的群体,非常复杂,应酬品占的比例相当大。主编的良知决定入选作品真伪的多寡。当代画家的作品集有时会请画家看一下,把把关。有的做贼心虚,根本不给画家看。只要交版面费就可以刊登。笔者近十年间在上海、南京、成都、北京、山东等地遇到这类所谓出版物上百本,大多数内容惨不忍睹。

五、以学术名义出版

为了让赝品更好地销售出去,必须想方设法让它披上漂亮的外衣,看起来光鲜无比。利用学术的名义搞出版是惯用的手段。2000年春,上海博物馆推出“金刚神韵——傅抱石金刚坡时期作品展”,展品均为赝品,其中有许多巨制。展出同时推出出版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2002年,一伙骗子以发现石鲁文革期间作品为名,在北京召开学术研讨会,一些专家学者受蒙蔽上当。骗子以学术研讨会的名义,出版了相应的画集、出版物,坑骗了不少购画者。

六、境外出版

不少画集在境外出版,主要是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境外注册成立一家出版社很容易,成本很低。向大陆出售书号,每本也只收取几百元管理费,这样无形中降低了出版成本,同时没有像大陆出版社审批那么严格,而且周期比较长。

由于境外信息不畅通,许多人并不了解境外出版物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出版流程,更不知如何去查阅,到哪里去查阅,这样给作伪作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