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巫师”博伊斯:仰望不如零距离

来源:TimeOut北京消费导刊 作者:李谦 2013-08-30

《在地阿尼的沙画》

这两年,世界级大boss造访帝都艺坛堪称井喷趋势。新学期刚要开学,约瑟夫·博伊斯的个展又要驾临咱的美术最高学府。比起有些因为不拿尖货、让人相见不如怀念的大师,这位一生都在战斗、被我们始终仰望的德国巫师无疑够真诚。更何况,他曾那么深地影响了中国当代艺术,无论你喜不喜欢他,你一定赞同过他,至少赞同过他的某一部分。

九月,博伊斯在中国

老实说,在中国当代艺术家中很难说有谁真的没有受到过博伊斯的影响,这个拥有传奇一生的德国人在整个20世纪耀眼得如同太阳一般,他尽可能地发光发热、寻求温暖,但也同样因为能量巨大而不同程度地损伤着周遭的一切,甚至是未来。在这里太阳是个中性词,没有过多的感情色彩。

就算你并不算关注艺术,或多或少你总会听说过他曾经是二战德国空军一员,他在卡塞尔文献展上种了7000棵橡树,他成立德国学生党,他被称为“世界的巫师”等等,博伊斯始终在时代之中创作,或者说他和他的一生都是时代的艺术品,不是极致顺从的艺术品,恰恰相反、他是叛逆的极致。

这次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展览是博伊斯在中国的首个展览,这次展览将展出博伊斯的多件作品,其中不少都是他的代表作,本来展览的拟定日期是2012年的9月,其间因为策展团队一次次对展览体量的扩充而延期到了一年之后的今天,而这个要展出博伊斯个展的想法则是央美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从2006年起就有的想法,后期的组织工作更是长达两年半,“这次的展览向中国的公众全面、深入及近距离地介绍,这样一位神秘而影响力极强的西方当代文化重要人物,意义相当重大。”

一位占据世界目光的巫师

巫师是个坏词吗?或许是吧,但也正是这个词里面带有的神秘感和不可控力量才让它显得分外迷人。“世界的巫师”这个称呼是1990年英国最重要的艺术杂志《现代画家》给博伊斯的,同他一起得到这个称号的还有达·芬奇,他们都是古怪又真诚得令人着迷的家伙,如果你够自我在某一天还能发现他们身上的坏,同样与爱分不开,同样让人不可抗拒。

博伊斯1921年5月12日生于德国的克雷菲尔德,成长在与荷兰接壤的小城克雷夫,童年的他就是个不安分的孩子,他在17岁的时候加入了阿道夫·希特勒青年团,并且在随后的二次世界大战中参加了空军,他的飞机被苏联军队击中并且坠毁,他则被苏联当地的鞑靼人所救,“我记得的最后的事情是要跳伞已经太迟了,要打开降落伞已经太迟,我记得他们用帐篷的毛毡和奶酪、油脂及牛奶覆盖我的身体,使它重新温暖,”正是这段经历让博伊斯的世界观改变了,他开始频繁地使用油脂、毛毡等作为材料去做作品,去表现温暖和拯救。

也正因此,在早期解读博伊斯作品时,大批学者曾把他作品中使用的材料做过技术解读,实际上它的文化含义却远远要大于技术含义。这也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博伊斯研究者们曾一而再再而三犯过的主观判断,我们总是企图从大师身上得到尽可能多的启示,却常常忘记大师所处时代的特殊性,以及它带来的不可忽视的致命影响。

中国的博伊斯呢?

作为这次展览学术主持者之一、也是本次威尼斯中国馆策展人的王春辰,曾感慨道:“中国、今天的中国,如果有‘当代’的艺术,我们有博伊斯吗?一个类博伊斯的人,他启动社会神经的人,击中的不仅仅是‘艺术’,而是撞击产生它的环境。”这或许正是“博伊斯在中国”这个展览名称由来的原因。

博伊斯在当代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他作品的学术性,作为一个庞大且值得人深思的当代艺术史的公共话题,他对于中国当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家们的意义还在于如何突破固有的认识。早年间人们崇拜他作品之中的自省,崇拜他个人自始至终的反叛,却很难认清楚其中尚值得商榷的部分。比如北大教授朱青生早在1996年所提到的,博伊斯创作过程中的模式化和对于名利的在乎,博伊斯甚至自己也参与策划“博物馆阴谋”,挤入到商业运作之中。

试想下当初博伊斯在杜尚作品前沉默不语,以示对他反艺术的反抗吧。如果不消解对于博伊斯的盲目崇拜,尚且不能突破几十年前他的轨迹,又何谈中国的博伊斯呢?归根结底,他带给我们的东西总是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多一点,除了才华横溢的思想和创造,还有最深层的反抗,而他自己也正是人们最后应该去击中的靶心。

作品推荐

《油脂椅子》博伊斯的代表作品之一,看上去就是一块切成楔形的黄色动物油脂,被摆放在木质椅子上面,油脂根据温度的变化会慢慢消融,椅子则代表着一种人体解剖、消化和排泄的温暖过程。

《油脂的角》同样以油脂为原材料,简单得就是一个堆在墙角的三角形油脂,油脂受温变形的特性与三角形稳定的定律形成了有趣的对比,画面感十足。

《如何向死兔子解释绘画》1965年11月26日博伊斯在杜塞尔多夫的斯默拉画廊进行的一次行为艺术,他头上涂满了蜂蜜、盖着金箔,右脚绑着铁板,左脚则绑着毛毡板,不断轻抚着怀中的死兔子,向兔子解释挂在展厅里的他的作品,整个过程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

《马塞尔·杜尚的沉默已被过度夸张》博伊斯1964年的行为作品,他在杜尚的作品前保持沉默,以示“反艺术”的神秘感,提出了自己对于“反艺术”的看法。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