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军的五张石版画被买家看中
尽管是工作日,但昨天开放的第二届杭州“壹加艺”艺术节还是吸引了大批艺术爱好者涌进小河路上的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杭州这座城市的艺术细胞再一次被激活了。
今年艺术节分为两大阶段,共推出七场展览。昨天亮相的是第一阶段(9月13日至9月23日)的三场展览—第二届全国九城艺术联展(杭州站)+“青年100”十人展、南北对话—中国工笔画学术邀请展与秋之硕果—浙江油画名家邀请展。
三场展览中,杭州、成都、西安、上海、南京、山东等十个城市的260位艺术家,500余幅不同风格的作品在一起展出;南北工笔画坛顶尖的60位艺术名家,每人拿出一件代表作,展开了一场“南北对话”;还有浙江10余位油画名家的集体亮相。丰富的展览内容,足够让大家在展厅里慢悠悠欣赏许久。
特别提醒大家一下,周五至周日,展览的开放时间为上午9:30至晚上9:00。三场展览皆不设门票,全部免费参观。如果你对艺术感兴趣,不妨趁着周末有空,去展厅转转。
声音
“让大众了解艺术,其实是每一个艺术家的使命。”
声音
退休后的人很容易变得空虚焦虑
画画能让人静下来
还没等到上午9:30正式开展,已经有不少市民等候在展厅外。比如提前做好功课的林女士,手里拿着一叠快报的“艺术节特刊”。来之前,林女士已经把自己喜欢的作品,用铅笔在报纸上圈出来做了标记,准备到展览现场寻找原作。林女士说,自己还有一年就要退休了,到时候她打算重拾画笔。“年轻的时候也学过一些国画,不过没有坚持下来,不上班了人很容易空虚、焦虑,画画能让人静下来。”被林女士圈出来的,都是一些文人气质浓郁的水墨画,“多看些艺术家的画,他们的笔法、构图,对我肯定是有帮助的。”
除了热爱艺术的普通市民,展厅里还出现了许多艺术家的身影。中国美院国画系主任尉晓榕昨天在展厅里,看到不时有市民走进来观展,欣喜地说,“让大众了解艺术,其实是每一个艺术家的使命。”尉晓榕表示,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生活的追求无非就是充实感和舒适度,舒适度可以通过好的家具来满足,可充实感就需要靠艺术来增加。
浙江画院副院长张伟民也有同样的感触,“媒体的主动参与,将推动艺术市场的进一步繁荣,也促使艺术家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
南京《现代快报》总编辑赵磊,则对今年杭州“壹加艺”艺术节上推出的几大平行展印象深刻,相比去年的首届艺术节,他觉得今年无论是内容还是规模都在升级,“展览内容很丰富,尤其是几个平行展,让人眼前一亮,我们媒体面对的是广大普通老百姓,所以社会责任和使命感也越来越重,就是要把更好更丰富的展览推荐给普通人。”
冷军很多作品暂时不会在市面上流通
稀缺性将导致作品价格越来越高
开幕式结束不到十分钟,冷军的一组石版画《国货异质》系列,就已经找到买家。这组作品一共五张,买家陈先生和周女士夫妻俩一口气全买了下来,准备带回去挂在新装修的办公楼里。陈先生对艺术品一直很感兴趣,平时经常会带着太太去看各种艺术展览,“之前就听说过冷军,他是武汉画院院长,他的油画拍卖纪录几千万,这组石版画还是比较难得的,价格也相对合理。”
昨天,还有不少人冲着这组版画作品而来,这其中就包括了青年油画家王俊。画刚从墙上取下来,王俊就遗憾地对身旁的朋友说:“怎么这么快就被买走了。”王俊很喜欢冷军的作品风格,他觉得冷军作品的价格仍然被低估,“因为很多经典作品都被收藏了,暂时不会在市面上流通,稀缺性将导致冷军作品的价格越来越高”。对于九城联展这个平台,王俊感触很深,“这个平台很好,不仅让一批优秀的艺术品有了一次全国巡游的机会,也让一批优秀的艺术家,通过无声的色彩和线条,与观众见面。”
朱女士也同样挑到了合乎心意的作品,她共买走了四幅书画,分别是西安国画家范朋杰的《山光无雨色》、杭州画家余昌梅的《夕阳犹在山》,以及杭州书法家鲁大东的行草《王梦楼安宁道即事》和他的另一幅书法《王敞诗敝》。朱女士一直很青睐青年一代的艺术家,因为几千到一万之间的价格相对适中。在她看来,买画并不只是为了升值而已,“首先肯定是因为喜欢,青年艺术家还是蛮有潜力的,如果能升值当然最好,没有也没关系,挂在家里装点家居也不错”。
截至下午5点半,在“九城联展”展区,包括杭州、西安、武汉、上海、北京等几大城市的作品都受到了杭州市民的欢迎,并且均有售出。
“青年艺术家还是蛮有潜力的,如果能升值当然最好,没有也没关系,挂在家里装点家居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