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高保真笔画复制精品的收藏成为可能

来源:美术报 作者:崔艳 2013-10-08

敦煌莫高窟壁画

众所周知,敦煌莫高窟至今保留有自十六国、北魏一直到清代等多个朝代的400余洞窟,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其内容博大精深,洞窟内容既包括佛像、佛教故事等题材,又有表现古人社会生活的画作。古代的艺术家们在继承汉民族和西域少数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发展成为具有敦煌特色的艺术宝库,同时也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充满神秘色彩的敦煌艺术世界,令无数的艺术家和青年学子为之痴迷。为传承敦煌艺术,推动美术创作,首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将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此外,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敦煌壁画精品高校公益巡展”首展,吸引大量敦煌艺术研究爱好者前往参观。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长纪新民、敦煌研究院数字复制中心副研究员张伟文及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黄华三,就敦煌石窟数字化保护研究及数字高保真壁画精品的收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为学术研究提供方便

敦煌莫高窟经历了千百年来风沙的侵蚀和上世纪人为的破坏,再加上近年来游客人数的激增,使得敦煌莫高窟已变得非常脆弱。对此,纪新民谈到:“有了数字化复制的技术,就可以减少游客及高校师生进入洞窟和在洞窟的逗留时间,把传统艺术精品原汁原味地带出洞窟,这种最大的宣传就是最好的保护。让壁画艺术走出洞窟,走出戈壁沙漠,可以提供给艺术师生研究、观摩的机会,因为这些临摹和近观在洞窟是不可能实现的。”

黄华三指出,从美术教学的专业角度讲,敦煌石窟历经千年,呈现出中国美术发展的一个清晰的脉络,我们能从敦煌作品中看到褒衣博带、秀姑倾向、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等中国传统艺术中最优秀的典范,同样我们可以在这些精彩的敦煌壁画中看到北魏的阳刚大气、隋唐的超逸圆浑,更让我们能够感受到贵柔、守雌、尚静的宋元明清文化精神,是最好的学习场所,但限于文物保护的原因,很多洞窟并没有对外开放。而通过这些几乎原大的敦煌壁画保真复制品的展示,我们就可以从中找到解决中国当代艺术诸多问题更合理的方案。

为壁画收藏提供可能

敦煌莫高窟壁画及藏经洞的出土文物,以其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和所蕴含的艺术价值,超越了民族界限而具有世界意义,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敦煌文物的保护也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但敦煌石窟是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复制的敦煌石窟艺术经典作品,为艺术院校、专业研究机构收藏高清、高保真的敦煌艺术精品提供了可能。

上世纪90年末,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提出数字敦煌至今,敦煌研究院经过十几年的壁画数字化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将分属艺术和科学领域的优势资源结合在一起,意味着敦煌研究院将运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摄影艺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永久保存敦煌石窟精美艺术。

在采访中,张伟文就谈到:“文物是不能再生的,也是不能永生的。尽管我们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但是,敦煌石窟文物,特别是脆弱的壁画逐渐褪化趋势无法逆转,作为档案的摄影照片、录像资料也难以持久保存敦煌艺术的信息,敦煌石窟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此外,敦煌石窟脆弱的壁画和雕像及其狭小的洞窟空间,与迅速发展的旅游开放所形成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得到使用推广,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逐渐成熟,为古代珍贵文物的保护、复原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与方法。数字化壁画保护修复工作是将壁画信息永久保存,并能够利用计算机对壁画进行虚拟修复、辅助进行壁画保护、辅助进行壁画临摹、对壁画病害过程进行虚拟演变、实现壁画真实感虚拟展示等相关的工作。数字化壁画保护修复为壁画的物理保护修复过程提供了充足的科学依据和测试环境,将保护工作的危险性降至最低。

经过多年的总结研究与探索,壁画数字化工作已经初步形成体系。敦煌研究院就目前数字化工作的进程与浙江大学合作制定了《敦煌石窟壁画数字资源库实施方案》 ,将敦煌石窟壁画数字化信息采集、后期图像处理及存储管理规范化。何为数字化保护?针对这个问题,张伟文表示,根据壁画数字化的标准和规范,敦煌壁画数据库系统拟建设一个包含60个代表性敦煌石窟的高质量壁画及其相关文献的数字资源库,形成一套基于网络的规范化服务应用体系,以支撑各类文化和艺术的研究以及壁画的保护。

正如专家所言,最好的保护手段就是利用在全国范围内用数字化手段,最大限度地传播和宣传敦煌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缓解敦煌莫高窟开放的压力,减少客流量给莫高窟带来的巨大保护压力。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