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收藏古玩 传承传统文化

来源:汴梁晚报 作者:王兰兰 2013-10-12

姚忠诚收藏的古玩涉及古人饮食起居的方方面面,大至古建筑的雕梁画栋、古董家具、屏风、石磨、石槽,小至墙上悬挂的匾额、砖雕和古人用的瓷盘、瓷杯、随身佩戴的玉件。虽然古玩收藏一直被人戏言是有钱人的爱好和游戏,但他却认为这是一项讲究科学辨识能力的有意义的文化传承活动。

10月9日,记者走进姚忠诚的工作室,仿佛有穿越时空之感,只见一屋子全是老物件,那些老物件甚至嵌在墙上,与房屋融为一体,而且每一件都物尽其用,为现代生活服务。

收藏始于在古玩店买的一块玉

我最初关注收藏是在2003年,当时什么都不懂,只是单纯喜欢名人字画、玉石等,在宋都御街一家古玩店买了一块玉,没想到竟然买到了一块货真价实的玉。之后我又购买了几块,但是经人鉴定后是赝品。先后经过几次失败之后,便向朋友了解鉴别玉石的方法,接触多了,就对这些老物件产生了兴趣,开始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在初步接触了玉器收藏、字画鉴赏后,越来越喜欢,只要有时间,我就到开封、郑州两地的古玩市场转,跟古玩市场上各个摊点的商贩交流。我发现,哪怕是不识字的商贩在推销自己的东西时,都能讲出一段与文化、历史、收藏有关的故事。我欣喜地发现这里是喜好传统文化的同行们一个绝佳的交流聚集场所,大家三五成群谈天说地,从古到今好不热闹。宝贝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淘到,但每次来肯定会学到不少知识。当时我还不太懂这些东西,可总会有好心人给我指点迷津。

在收藏市场,只要遇到感兴趣的东西,为了弄清来历,我会翻阅史书、上网查资料,直到搞明白为止,久而久之,我从收藏知识甚少到滋养得很有藏识。举例来说,书画爱好者大概除熟悉书画史外,各时期名家绘画风格和手法也要熟知,陶瓷收藏爱好者一定要熟悉中国古陶瓷史,了解各时期各窑口的时代特征,藏杂项的人要懂得各时期的工艺技术,如果对这些知识一知半解,肯定会买到假货。

老物件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

现在,收藏成为我最大的爱好,为此我每年不定期到山西、湖北、湖南等地去淘宝贝。有时为了收藏某一件东西,我能不惜时间远赴千里。在我众多的藏品中,最满意的是这块“福”字玉,这是2008年我在湖北黄石遇到的,当时看到后我就非常喜欢。这是一块出土的明代玉,这块玉好就好在它是一笔写出来的“福”字,而且是龙头起笔,内在寓意很深刻。

因为喜欢,所以专注。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收藏的物品有笨重的明清时期石槽、石磨,有雕花桌椅、梳妆台、门窗、牌匾等,还有名人字画、琥珀、玉器、“钱山”、紫砂壶等。你看这些雕花桌椅、门窗,实在是太美了,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木雕、石雕,如果保存完好,那绝对是一件艺术品。拿一件老木雕的门窗来说,它包含了很多文化信息,一般都会有各种样式的窗花,但窗花和窗花也不一样,简单说,像南方的窗花就比北方的更精致。因此,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朝代的木雕也不尽相同,各有特色和艺术美。

石雕和砖雕也是如此,一件作品被雕刻出来,除了使用功能外,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艺术审美性。作品中蕴涵的文化信息及高超的雕刻工艺,都是我痴迷收藏老物件的兴趣所在。

将藏品物尽其用与人分享

我收藏这些老物件,不是为了据为己有。为了让更多的人欣赏并接触到传统文化,我将收藏到的所有物品都摆放在我的工作室内,让它们物尽其用。我把石磨放到门前的地上当踏脚石,将雕花屏风墙摆在屋内当茶几,在马车轱辘上摆一个玻璃当桌子使用,还把收藏到的诸多时期的木门,经过整修装到了工作室内的各个房间。

我四处收集并展示这些老物件,不为别的,只是想让更多人看到这些有年代感的东西,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这些都是老一辈留下来的财富,我们应该把它整理传承下去。如果我不去做,你不去做,他也不去做,这个东西可能就消失了,将来可能就没有了。比如说一个雕花的门窗,我今天不把它收集回来,农民可能就把它当成柴火烧了。

老物件向我们展示了沉淀千年的历史文化,留住这些做工精美、技艺精湛的老物件,就是留住百姓艺术化的民俗生活,留住传统文化的印迹。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