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或许是影视剧的影响,在人们的印象中,他们个个都是聪明绝顶、风流倜傥的人物,甚至不编造一些才子佳人的故事,都对不起他们的身份。但是在历史现实中,他们的性格却大异其趣,尤其与唐寅相比,文徵明的一生甚至可以用保守来形容。
文徵明与唐寅同年,都是在1470年出生,但唐寅聪颖早慧,少年时代已经才华横溢,而文徵明则恰恰相反,相传他早年甚为驽钝。当唐寅在1498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乡试的时候,文徵明在1495-1522年间,参加了不下10次的科举考试,但却屡试不中,一直到了1523年,才经由地方知府推荐,在京城谋得了职位。文徵明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自己不会或者不屑写八股文,而他的父亲文林也写信劝解他:“子畏(即唐寅)之才宜发解,然其人轻浮,恐终无成。吾儿他日远到,非所及也。”尔后,唐寅因牵连科考舞弊案,黯然返回苏州,也证明了文林的预言。
作为沈周的弟子,文徵明一生的成就可谓都是经过缓慢而审慎的耕耘,以及屡遭挫折与尝试错误之后才累积得来。较之沈周山水的大胆、雄浑,文徵明的山水画则显得谨慎、含蓄,不但物性较小,而且有几分犹豫。同样,文徵明几乎也不曾像沈周偶尔即兴作画,观者在他的画作背后,总是发觉到有一股强而有力的理智,在紧紧地控制一切。当然,他的保守蕴涵着诗意的柔和气氛与淡淡的乡愁,乃至后来大多数的“吴派”作品也都感染了这种情调。
这种审慎的画风或许就与文徵明的性格分不开关系。据说,当年唐寅与朋友祝允明、张灵等在苏州寻欢作乐时,文徵明却在家里练字。即便是参加聚会,他每次饮酒也从不超过六杯。有一次,文徵明受唐寅之邀到一艘画舫上饮宴,忽然,一群从苏州青楼精选而来的女子偷偷上船,并向文徵明围拢过去,文徵明开始尖叫,作势要投水,唐寅不得已只好让他乘舢板逃走。这样的故事虽然可能出自稗官野史,但活脱脱勾勒出了一个中国古代好男人的形象,而文徵明的严谨也正好衬托出他受人赞叹的端正品行,放诸于他的作品中,便是那种审慎而理智的画风,这也印证了中国画的另一种“画如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