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利用商业空间培养艺术受众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郑依菁 2013-11-07

两场商业公共空间艺术展相继在沪开幕

一种更为轻松愉悦的观展方式正在沪上流行——你无须带上自己那颗文艺的心、文艺的帽子和文艺的相机,就可以在觅食加班的当口,享受(承受)一场艺术的视觉盛宴(惊吓)。尽管这并非什么特别新鲜的事儿,但当K11、芮欧百货、环贸iapm、353广场、来福士、环球金融中心都这么干的时候,诸如上海城市商业公共空间与艺术结合的议题便可纳入视野做一番考察。它带给这座城市的艺术气息与上海书展或上海国际艺术节所营造的“高大上”氛围截然不同,它是更加世俗的、商业的,也是免费的、更为生动的。

商业空间艺术展最重互动

近日,“滤镜”系列现代艺术展和荷兰平面设计百年展相继在沪开幕。前者作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五周年展,位于陆家嘴商区这幢集旅游观光、商务办公和餐饮购物为一体的综合型大厦,而后者则位于静安寺商圈的新晋高端购物餐饮百货公司芮欧百货。

相比原本就定位为“购物艺术中心”,设有专门的地下三层艺术空间并有香港K11作为范本参照的上海K11,环球金融中心和芮欧百货要显得“业余”得多。事实上,环球金融中心的母公司森大厦株式会社在日本一手创造了森美术馆这个位于六本木森大厦顶层以“出商业而不染”闻名的艺术空间,可惜到了上海并未移植过来。对于这样“业余搞搞艺术”的商业空间,最大的缺憾往往是没有专门的艺术行政部门和艺术场地。不过也因为如此,商场往往依托形形色色的策展人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当艺术作品穿梭在商铺与办公场所之间,倒也别有一番风味。比起最初商业与艺术的结合往往由商业品牌主导、艺术是时尚的辅助品,如今二者的结合则更加平衡开放,商业化的空间运营和艺术的自主展示能够彼此配合。

在此类公共艺术展中,“互动”被视为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这一颇具亲和力的手段往往能带来公众更高的参与度。相比平面作品,公众接受度更高的往往是雕塑、装置和影像作品。在“滤镜”展中,韩国艺术家南孝俊通过拍摄10000个观众的照片,把他们马赛克以后每人12秒投射在这个俗称“开瓶器”的建筑外墙上,形成作品“万人彩虹”。而艺术家丁乙同样将其标志性的“十”字符号搬到了大厦外立面,通过3分钟的图像情节抓住观众游离的目光。尽管由于大厦外立面屏幕的分辨率不够高,两件作品完成度都不如艺术家所设想的那么理想,但普通观众大多仍旧兴致勃勃。

另一件激发观众兴趣的作品是沪申画廊总监、策展人马修策展的一组作品。在环球金融中心写字楼入口的圆形过道,左侧是艺术家团体“政治纯形式办公室”的作品,两整面由票据发票贴合而成的墙,右侧则是美国当代艺术家马克·拉菲亚的作品,用三块颜色不同的黑板代表类似Facebook的立体空间社交媒体,分别以乌托邦、现实、享乐为主题提问,让观众自由回答涂鸦。一位瑞典人在开会间隙跑下楼在“现实”的黑板上写下“上海是很贵”。考虑到这两件作品所在的办公空间和白领人群观众,其社交性和略带幽默的批判性与公共空间的配合可谓无比到位。而公众参与行为本身,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好的素材和视野。

空间和经费限制下的遗憾

秉持着“互动”这一原则,荷兰平面设计百年展作为一个公共艺术展,存在着一些“先天劣势”——毕竟平面作品缺少互动方式。为此,三位策展人破费一番周折。

展览被设计在芮欧百货三楼角落一块闲置的空间里,自从策展人虞惠卿和陆俊毅在前不久的纸介艺术展上首次发现并利用该空间后,这一空间的艺术定位得到了芮欧百货的认可,紧接着芮欧百货也自主策划了一系列艺术活动。这一独立的空间虽然不大,但能够集中展示作品或开展讲座,使得进入商场的消费者可以深入其间仔细观看,也可以迅速从中抽身继续自己预设的购物目标。

策展人赵学亦在布展过程中对空间做了充分考虑,弧形空间两侧被用来展示荷兰当代的平面设计,并遵循由“简单好看色彩明快”到“抽象深奥复杂学术”的顺序深入展厅;而中间的过道则悬挂展示荷兰平面设计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中国观众最熟悉的米菲兔就位于其中最显著的位置,一进展厅便能吸引眼球。当观众走在经典作品的“历史长廊”中时,亦能通过海报的间隙观看到当代作品,互相映射。

此类艺术展或成培养基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此次荷兰设计展是留学荷兰多年的赵学亦和他的团队策划的,此前已在南京、北京、广州、海口等多地完成了展览,而上海是最后一站,也是唯一一站放在百货商场里展示的。这次巡回展成为他眼中一次小小的全国各地公共艺术展览市场调研,他发现“上海的商业味道最浓,来看展览的人往往会想到这个设计可以怎么用,广州的观众最为热情活跃,而北京对平面设计这种不前卫的艺术并不感冒,海口则无人关心”。

曾在K11策划过展览并参与此次“滤镜”展的策展人李振华曾说,“商业空间和艺术空间在本质上并无不同,尤其是在中国。如果艺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自由地相遇和出入,或许会更符合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习惯。”或许这些置身商业公共空间的艺术展,便是中国最广大艺术观众的培养基。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