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墉、苏华和女儿林蓝及外孙女(受访者供图)
著名书画家林墉与苏华教育女儿林蓝——
“父母每天画画、写字,家族中有十几人从事专业美术工作,耳濡目染,可能不知不觉中自己已与美术累积出深深的联系。”知名画家林蓝的成长环境是幸运的,她的父母是著名书画家林墉与苏华,而苏家三代共出现了八位女性画家。
这是一个庞大的艺术家族,其存在及延续的家庭土壤到底是什么?
刚做完开颅手术竟迷迷糊糊说起木雕
我想他可能就是为了画画而生
记者:选择美术是否受父母林墉、苏华老师的影响?
林蓝:他们给我的更多是身教。在我事业、生活选择上,父母的态度非常民主,从没明确要求我做或不做什么。现在想来,父母每天画画、写字,家族中有十几人从事专业美术工作,耳濡目染,可能不知不觉中自己已与美术累积出深深的联系。
记者:具体到林墉先生,他对您的影响有哪些?
林蓝:我父亲对艺术的态度对我的影响真的很大。他的绘画从民间艺术上得到很多滋养,那时候他要做开颅手术,刚做完手术我陪着他的时候,听他迷迷糊糊讲的竟是“广东有三个地方的木雕不错,一是江门,一是珠海,还有潮州的金漆木雕。”在神志不清的时候,他还在想着艺术。我想他可能就是为了画画而生的,画画已经进入了他的血液。
记者:父母的哪些教导最让您受益?
林蓝:父母认为个性与眼界最重要,即使手暂时不到,眼一定不能低。所以在我十四岁考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前,他们让我学习王肇民先生的水彩,十八岁考入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后,他们又让我学习潘天寿先生的花鸟,这些画册至今还陪伴身旁。
记者:一家人在一起的生活是怎样的?
林蓝:在十年前我父亲大病以前,我们家只有在除夕夜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才会在一起坐上四五个小时。平时大家都很忙,一吃完饭大家就各自钻进自己的工作室了,也没有坐一起聊聊艺术、聊聊生活什么的。直到后来才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多娱乐,还有聊天,还有休闲。
他总是把他认为好的东西给我,但是——
父亲从不拿自己的例子做示范
记者:您在国画领域有自己的探索,金版水墨画颇受瞩目。但一些人提起“林蓝”,总会想到“林墉的女儿”。您如何看待这样的标签?
林蓝:我对这一标签没有任何意见,原因很简单,我的确是林墉的女儿。他不但是我的父亲,也是我敬重的前辈,在绘画技术及文化修养方面都一直让我钦佩不已。他总是把他认为好的东西给我,但从不拿自己的例子做示范。
记者:在您看来,您这一代人和林墉先生那一代人在艺术理念及实践上有哪些不同?
林蓝:我父亲那一代人的传统文化修养较高,国学基础相对扎实,骨子里是中国的。他们后来受苏联等美学思想的影响,画面中有西方的因子。而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新思潮汹涌的环境中,受到更猛烈的西学东渐的影响,传统的根柢并不扎实。我们的艺术理念容易分裂,这与对传统的情感有关。
记者:您如何看美术史上“子承父业”的现象?
林蓝:没有必要将父辈的艺术地位当做非常大的压力,尽管这样的地位似乎很难超越。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追求,也有自己的课题与挑战。
记者:您对于自己的艺术有怎样的规划与期待?
林蓝:我信奉“艺术是一辈子的事情”,一直喜欢“在路上”的感觉。具体到艺术实践,我渴望回到传统的主干道上。
前辈心声
人是离不开家的
■林墉
显然,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的,我们首先要给孩子一个家。我觉得,一些人为了事业也好,名利也好,让孩子与父母老见不到面,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灵是不完美的,孩子首先是从“家”走向社会的。
我们那个年代是可以生几个孩子的,但考虑到没有太多的精力培养好几个孩子,我和苏华就只要了蓝蓝(林蓝)。我们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她,让她从小就能感受到家的美好。
多年前,北京那边希望蓝蓝毕业后能留下来。蓝蓝征求我们的意见,我劝她不要留在北京,我们家庭的人口本来就少,大家能够聚在一起才是生活。
蓝蓝在北京读书的时候,有课就回去上,没有的话就在广州。为了家,我们主张她两头跑。我们这一代人,希望有一个家,大家生活在一起,聊聊天。三天不见,大家都会想。
我觉得,人——哪怕你很有知识,很理性,仍然是需要感情的。感情是什么?感情是一种状态,是生命的一种表现。
我不同意把家庭说成围城,每个人都应该生活在家庭这样或者那样的一个氛围之中,承担一个角色,少了这种角色,人的生活就会有缺陷。
我每年都回潮州老家,住在古旧民宅里,早上6点醒来,我躺在床上暂不起身,静听从左邻右舍传来的各种声音。东邻的阿姆在催女儿去为老爸买豆浆、油条,女儿走远了还高声吩咐一句:油条不能买炸得太脆的,你爸容易上火。西屋的年轻嫂子推出单车,唤儿子上幼儿园:大头弟,坐稳啦。还有要上早市的阿婶互相交代着要买点什么……这热辣辣的市民生活、充满真情的呼儿唤女声,常让我鼻子阵阵发酸,感动不已,一任泪水纵横……
中国人是最看重家的。每年春节前夕的广州火车站,那数以千百万计的人流,都要赶着回家,就为了能与家人一聚。那场面不仅是拥挤的,甚或有点悲壮,真的很让人感动!而且这种壮观的景象是全世界都没有的,这就是中国人对家的一种憧憬,同样也是一种精神。
中国的文字是很有哲理的。你看“嫁”字——是女人与家的结合,这不是很有意思吗?女人出嫁了,嫁到哪里去了?嫁给了一个“家”。人是离不开家的。
我现在的生活很简单,每天和家人聊聊天,散散步,看看电视,偶尔读读书。我经常在晚上9点钟左右,到马路上绕一圈,大概走半个小时。夜深时精神好的话,就画画。这就是生活,这样的生活平凡而真实,生命因为真实才有意义。
(本文由受访者提供,有删节)
其家其人
林墉:广东潮州人,著名画家,曾任广东美协主席。
林蓝: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相关链接】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