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品交易的众多时代中,荷兰南部的安特卫普城在艺术品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16世纪就成为欧洲艺术品市场的领头羊。后来爆发的荷兰起义波及到了该城的经济及艺术品市场,但是一纸“停火协议”让众多艺术家返回安特卫普(1609年),艺术品市场重新兴起,整个城市向往新的权威文化,艺术家和经销商欲重立全球艺术品市场的突出地位。在此过程中,他们积极寻求外部市场,开始印刷藏品目录,积极利用拍卖方式销售艺术品。
通过出口贸易寻求外部市场
这一时期的艺术品经销商主要由散居地的犹太人担当,他们与国外同行进行合作,大多是亲属或熟人。作为国外代理商,他们通过邮寄方式长期提供信息。这些艺术品经销公司如威廉·福尙(Willem·Forchont)聘了约100个画家,要求每个画家进行规范化的艺术创作,批量出口,大约1500-1650幅书画作品销售给国外客户。除了出口贸易,安特卫普的居民也购买大量画作,教堂和公共机构也需要画作装饰他们的新巴洛克风格建筑。他们喜欢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这一时期,收藏兴盛,17世纪安特卫普的一位私人收藏家收藏了约45000幅画作。
现代艺术品拍卖的出现
由于安特卫普的绘画在1650年以后丧失了创新能力,其艺术中心让位于布鲁塞尔,现代拍卖也在这一年兴起于荷兰的布鲁塞尔,与苏富比相比,早了近一个世纪。布鲁塞尔是一个集艺术品生产和消费于一身的城市。在当时画作被视为一种没有替代物的耐用消费品,因此,安特卫普的艺术品需求在17世纪后半期达到了饱和点,教堂和私人家庭不再用画作装饰房间,绘画方式的老化加剧了此般窘境,艺术家们决定移居他乡,创作能力下降。此外,经济减速使得17世纪后半期上、中阶层消费能力下降,同时,人们对奢侈品的购买转向了其他领域,如瓷器、桃木家具等,人们撤下了过时的画作,或者用亚麻布、金羽毛的东西装饰画作。即便是依旧购买这些画作的人们也改变了他们的审美倾向,于是居民和收藏家手中需要转卖的画作泛滥成灾。
艺术品经销商对拍卖的作用
经销商之于艺术品拍卖(销售)意义重大。如活跃在18世纪上半期的艺术品经销家埃德姆·弗朗索瓦·格森特(Edme-FrancoisGersaint),他为荷兰艺术品在巴黎的销售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在荷兰的旅行考察,他发现了拍卖这一工具,并将他碰到的优秀拍卖师组成拍卖师团,从而增加了艺术品交易的客户量,尤其是在1720-1730年代,他利用广告促进交易的发展在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也非常少见的,他在作品的宣传目录中,将艺术品进行分组分类,列出了作品的出处和估价信息,同时,他制定了日程表,方便潜在买家熟悉商品。他的这些探索成为日后艺术品市场中的经典范式。像格森特这样的艺术品经销商会夸赞和认同艺术品的独特性,尊重画家和画作本身的类型,他们对藏品进行深入调查,在宣传、促进市场发展的同时,其调解和代表性的地位也在上升,所谓“专家意见”从此诞生。在他的影响下,1760年代,荷兰的艺术品拍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大量的画作和藏品出现于18世纪上半期的布鲁塞尔。18世纪80年代,大量的艺术藏品被拿出来拍卖。之后艺术品市场趋于饱和并开始明显下滑,法国大革命及其后的政治动荡、十八世纪末法国军队入侵荷兰南部(1794-1796),艺术品销售跌入谷底。
藏品目录促进艺术品拍卖
17世纪上半期,拍品目录的制作与宣传发展缓慢而且艰难,制作匆忙,缺乏必要的信息。17世纪中期,书籍的公共拍卖在荷兰和大英帝国出现。发布消息是吸引买家的关键,通过印刷海报或者宣传单等方式吸引了更多的匿名买家,但是当艺术品拍卖逐渐发展时,目录印刷的兴起,旨在分享艺术品信息、提高价格并吸引潜在买家。直到18世纪,荷兰才大规模地制作目录、补充画作的大小尺寸、版面及内容,而且在目录中详细地描述了作品的缺陷。艺术品目录中画作的尺寸在当时的荷兰南部是非常隐秘的。那个时代被称为“一个目录的新世纪”。印刷艺术品目录成为一种独家权利,需要接受细致的审查。藏品目录往往被印刷成法语和荷兰语两种语言,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的潜在的国际买家。事实证明,荷兰本地的藏家手中的目录都来自于国外的代理人,而且藏品购自国外藏家之手。
拍卖目录具有广告作用,它向公众公开,一旦拍卖结束,目录就失去了其广告作用。在1770年代目录印数在2500份左右,但是不可能人人享有,拍卖目录成了稀缺商品。各地艺术品行家和经销商到达荷兰,他们被尊重和高看,艺术品目录上开始注明价值以便买家获悉。即便如此,艺术品拍卖目录并没有普及,只有一小部分公开拍卖才印刷目录,甚至有时候根本就没有目录,买家不得不到艺术品经销商那里去了解情况,或者只能看天意行事。似乎拍品越昂贵,就更有可能被录入目录中。一般来讲,有目录印刷就会伴随报纸广告。保留下来的拍卖品目录只是冰山一角,大约80-90%的艺术品拍卖并没有记录,即便有记录也未引起注意。保留下来的艺术品目录堪比艺术品历史书籍。
由于艺术品拍卖目录的重要性,印刷和广告商都通过艺术品拍卖而谋求生计,被形容为一个饥饿的学生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课堂上吃到了美味大餐。随着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这些欧洲城市艺术品市场的兴起,为17世纪的拍卖业的发展开启了方便之门,直到18世纪中期,拍卖目录才真正繁荣,建立了规范的体系。这种目录已经载入艺术品交易史册,它是研究艺术品收藏和拍卖的重要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