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搁浅了近4年后,江门市“白沙古玩城”项目近日有了新进展。据悉,广东省江门市规划部门日前批复同意建设该项目。曾在广东省领先乃至全国都闻名的江门古玩行业,有望结束鱼龙混杂的地摊经营局面,走向规范化,并带动江门古玩业的发展。
一波三折
江门市城乡规划局网站近日公布了《关于同意江门市白沙置业住宅小区规划总平面图的复函》,核准了位于白沙祠旁、田心里地块的江门市白沙置业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中包含有一条明清文化古玩商业街,容积率为2.2。项目开发商证实,这条商业街实际上就是白沙古玩城。
实际上,早在几年前,开建白沙古玩城的规划就已被提上了日程。2010年1月的江门“两会”,一份《创新三旧改造模式 打造江门市明清文化古董市场的建议》提出,白沙祠周边的田心村作为全市31个急需改造的城中旧区之一,拟创新旧城改造模式,将依托白沙祠深厚文化底蕴,打造明清文化古玩一条街特色商品贸易区。
此后,江门市文广新局、旅游局等部门曾多次就明清古玩街这一创新旧城改造想法深入现场调研,他们认为,在旅游景点的整合中,陈白沙纪念馆是中心景区,要吸引到游客,就必须要打造一个充满内涵、结合互动的文化景区。田心村改造规划设计,打造明清文化古玩一条街特色商品贸易市场,是江门市城中村改造的一个亮点,若此项目能够得以推行发展,既改善了白沙祠周边环境,又提高了城市整体形象。
江门市城乡规划局去年表示,已计划在白沙大道陈白沙纪念馆旁边规划建设古玩市场,打造成为以古玩为特色,集古玩字画收藏、鉴定、交易于一体、辐射粤西的专业市场。不过,由于开发商与相关部门关于三旧改造优惠政策的拉锯状态,导致过去几年该项目一直没有太大进展。目前,项目开发商已计划在拟建的明清文化古玩商业街后面建设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安置房,希望拆迁工作能顺利进行。
曾经辉煌
江门古玩市场是全国最早的古玩交易市场之一,古玩收藏行业经营起步较早。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江门的收藏爱好者就在位于浮石街和上步路之间的“故衣街”进行买卖,一开始买卖从清代到解放前的旧衣服,发展到同时有大量的陶瓷、字画、玉器、旧家具等交易,非常繁荣。后曾搬迁到新椰路,虽不及故衣街兴旺,但生意也不错。经过“文革”的短暂停顿后,上世纪80年代,江门古玩市场开始复苏,一批商贩把自己收集的古玉器等摆在街边交易,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市场。
1989年10月,当地有关部门为规范市场秩序,就在中心市场二楼开办了专门的古董旧玉器市场,一些经营者也纷纷租赁摊位,经营旧玉器、古钱、古画、古董、古陶瓷等。此后,全国各地的一些古玩行家纷纷慕名而至,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室内古董旧玉器市场之一,1993年到1997年发展最为鼎盛,当时一个月的交易额能达到100多万元,红火程度可见一斑。但是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和周边同类型市场的崛起,这个古董旧玉器市场开始没落。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江门旧货市场形成了几个主要集散地,一是中心市场的古钱币、古玩、古陶瓷市场,二是长堤风貌街长堤广场旁的奇石和根雕交易市场,三是朝江路花鸟市场,四是胜利路幸福新村旧家具交易市场。新会城区菱东路也有一个藏身深巷十几年的花鸟古玩市场。交易最为兴旺的则是每周日上午从中心市场延伸到范罗岗商业城一楼和二楼的地摊集市。
亟待规范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江门的古玩市场在全省都是领先的,很多外地人来这里淘宝。近年来,珠三角很多城市的古玩市场后来居上,规模和设施已远远超越江门,江门的古玩市场如果再不做大做强,将会丧失所有优势。”江门市古玩协会会长刘钜铭向媒体表示,“江门的古玩文化深厚,以前古玩市场排在广东省第二位,但是这些年来因为没有规划,不成规模,逐渐落后。目前,相比周边城市落后了几年。”
据了解,在目前江门最热闹的范罗岗古玩市场,主要经营的有本地摊贩买卖的颇具特色的旧货,江门特有的华侨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包括一些老票证、老钱币、老字画、老照片等。
没有大型的古玩城,江门的古玩市场在发展中面临着不小的困难,一是欠缺规划,二是小而散,不够集中。不少江门收藏界人士都曾表态,在陈白沙纪念馆侧建明清古玩文化一条街,可改变江门古玩市场小而散的局面,“十分必要,也是江门收藏爱好者的希望。”刘钜铭也认为,古玩城建成后可以带动江门古玩的发展,“整个市场综合在一起,品种齐全,至少可提供给收藏家和爱好者以及卖古董的商家一个正规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