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块甲骨静静躺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稽古厅中,接受三千多年后的关注。
正在免费展出的“古籍普查重要发现暨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从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16部古籍文献中精选110余部极具代表性的古籍珍品,包含甲骨文、敦煌遗书、宋元旧拓、古代舆图、民族古籍和外文善本等,不少珍贵古籍文献为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在11日的发布会上,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林世田介绍说,甲骨文作为重要出土文献首次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此次展示了18件精品。“其中一块为刘体智旧藏。最初学者认为它只是一片伪刻牛肩胛骨。1944年,著名甲骨学家、史学家胡厚宣发表《甲骨文四方风名考》一文,认为这块甲骨字体古朴,文理通达,属武丁时期刻辞,其上的释文内容与《山海经》可相印证。”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共精选民族文字古籍珍品286部,涵盖藏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等12种民族文字。其中收录了新发现的大量藏文文献,成为民族文字文献的一大亮点。此次展出的九至十世纪写本《般若波罗蜜多经》、元抄本《续密概论诠释》、清抄本《万年历表》等都是藏文古籍普查的重要成果。西藏博物馆藏元至元第三帝师达玛巴拉大都刻本《释量论》的发现,更是推翻了元代未刊印藏文文献和明代以前无藏文印刷实物的旧说。
私人申报方面亦有重大收获,明万历二十一年金陵胡承龙刻明重修本《本草纲目》作为《本草纲目》的祖本,对中国传统医学乃至人类文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国内只藏两部,分藏于上海图书馆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此次河南私人藏家申报的金陵本《本草纲目》是目前中国民间发现的唯一金陵本全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古籍馆馆长张志清坦言,“中华古籍保护计划”2007年实施以来,已颁布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计划”中的古籍普查登记虽然取得一定进展,如从一开始的不到800家藏书单位,到现在2800多家,得益于很多私人藏书单位的踊跃申报,但普查计划实施得仍然比较艰难,很多流散在私人、寺庙等处的珍贵古籍如何保护好是一个重大课题。
他透露,最近刚在拍场拍出2600多万元人民币的北宋刻本《礼部韵略》就是私人藏家在普查登记中,专门送到国家图书馆来修复的。“我特别想说,有些拍卖公司不要把一些装帧完整的宋元古籍拆散了分着拍卖,这样完全损毁了原有装帧,拆散后的价值或许不如未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