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新峰
新峰美术馆是姚新峰在其家乡海虞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创办的民办公助的私立美术馆。美术馆总面积2000平方米,有350米展线,陈列着姚新峰各个时段的代表作品。整个展馆给人的感觉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高端大气。
姚新峰说话非常朴实,没什么豪言壮语,不管是谈他的绘画,还是美术馆今后的发展,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想法和实实在在的行动。
提起姚新峰,稍微懂点画的人就会想到他的各类江南水乡题材作品。海虞是他的故乡,这里紧邻长江,是典型的鱼米之乡。正是生于江南、长于江南,使他对江南的感悟自然而深刻,成为他创作的精神家园。他把对家乡江南的热爱,化作了笔下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他说,他喜欢用与别人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对象,用心去感悟生活并加以提炼,按照心性去发掘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和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笔墨程式,使画面达到一种与观者能产生共鸣的乡野气息和水乡韵味。所以他没有去画一些其他画家常画的江南物象,而是选取一些寻常少有关注的风物和场景。那些诸如捉鱼、摸螺蛳、抓螃蟹等小时候的江南水乡童趣,早已成为了我们的记忆,而在姚新峰的绘画中,摸鱼捉蟹、骑牛晚归,还有那些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乡野孩子的真实生活,是他艺术情节的重要节点,岸柳和垂钓的稚童成为了他塑造的独特艺术形象,特别是他的“莲、鱼系列”、“莲、鸭系列”,对于素有水乡情结的江南人来说,无疑成了心中的最爱。
姚新峰自小喜欢画画,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培训,但却有着画画的天赋。他既善于工笔花鸟,又能胜任人物造型,能在写意与写实间自由灵性的转化。无论是工笔还是水墨,他的作品总会给人一种获得净化后的轻松感。这可能与他的性格有关,姚新峰为人忠厚,对艺术执着坚守,大凡与他相交的人都会有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他常说:画家主要是画好自己的画。姚新峰与同时代出生的人一样,下过乡插过队,返城后做了县广播站的机务工,后又进了县文化馆当了美术干事,其间去南京艺术学院进修色彩与素描。数年后,又赴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了一年中国画。常熟书画院成立后,他调进了该院,之后升任书画院院长。2005年,苏州国画院全国招聘人才,姚新峰前往应聘,旋任苏州国画院副院长。这一路走来靠的是他自己的作品在说话。深厚的学养,内敛的才情,潜心地研究,耐得住寂寞的生活轨迹,造就了他在中国画领域里独树一帜的风格,也印证了他师古求新、艺贯东西的创作心路。
近几年,姚新峰又在人物画上寻找突破,用传统笔墨创作了一批表现现实主义的异域风情人物画,这是他对自我的又一次挑战。有些画家有一次突破已很是不易,而姚新峰则是不断地寻求突破。工笔写意,花鸟人物,在循环复始的绘画中,对笔墨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架构都不断有新认识,不断有新提高。而在这不断的突破中,完善着他独特的绘画语言和绘画风格。
笔墨当随时代,从事艺术不仅需要不断地进取精神,还要有危机感。在他看来,一个真正的画家不能去迎合市场,人家喜欢什么就画什么,这是退步。而应该引领市场,要寻找新的观众来认可和肯定画家的创作。这当然需要一个过程。在整个社会处于浮躁的背景下,在这个过程中就要耐得住寂寞。
姚新峰一直到现在还开着他那辆老“普桑”。前一阵,他去车站接一位北京客人。客人很是惊讶,开玩笑说,你怎么还自己开着这辆破车。要知道如果换在北京,姚新峰随便拿两张画就能换辆“路虎”。但是这一切,在对热爱艺术的姚新峰面前,都算不了什么。他认为车子只是代步工具,只要安全便捷就行。在温饱已不再是问题时,不必太着意于市场,他只想多画些自己认可的画。他常说,这得感谢他的家人,他们并不期盼他将来一定要成为一个什么大画家,更没有催着他把卖画作为一条生财之路。就觉得他喜欢画画,他们就全力支持。
在某个宁静恬淡的乡下,有几间屋,屋外有水塘,塘边有芭蕉有荷莲,屋里挂着他的画,朋友来了一起观摩、品评……这是姚新峰向我们描绘的他的理想绘画环境。如今,新峰美术馆实现了他的理想,且比他想象得更好。而他也怀着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感恩,将个人珍藏的各个时期的代表作悉数展示,以实现他多年的乡思萦梦。
姚新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苏州国画院副院长,江苏省艺术专业高级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苏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苏州市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
作品曾入选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首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览;第一届到第四届百家金陵中国画展览;首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中国画线描艺术展,并多次获奖。作品还曾获得“江苏省体育美展”一等奖、“江苏省首届山水画展”银奖、“江苏省第二届山水画大展”金奖、“新江苏画派——七彩世纪中国画大展”金奖和“江苏省花鸟画大展”最佳创作成果奖。
作品《水乡秋韵》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庭院寂无声》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
几十年创作作品保存完好,让我办美术馆有了底气
记者:以您的名字命名的新峰美术馆今年5月26日在您的家乡常熟市海虞镇正式开馆,据我了解在乡镇布局建设如此规模与档次的民办公助公益性质的美术馆,这在整个苏州地区甚至在江苏省尚属首例。您当时是怎么想的?
姚新峰:我的家乡是海虞,尽管我生在常熟市里,但我一直有个心愿,要为家乡文化建设做点事。我把这想法跟当地领导说了之后,他们非常欢迎我回海虞来办个工作室,也有现成的房子。我实地看了之后,觉得可以尝试着做。没几天他们又通知我,说经过研究决定在海虞给我办个美术馆。我听了吃了一惊,“美术馆”这名字太大了,从来没想过,说实话当时我真有点胆怯。
记者:后来怎么又有信心了呢?
姚新峰:主要是我对自己的作品还是蛮有信心的。我这几十年创作的一些大的绘画作品,绝大部分都在全国和省级美展中获过奖,这些作品我自己一直收藏着,除了中国美术馆和江苏省美术馆收藏了我的两幅作品之外,其余的一件也没有出手。何况我还在不断地创作新的作品。另外,在画坛拼搏了这么多年,交了不少朋友,搞美术活动也有较多的人脉资源,这让我觉得办美术馆有了底气。
记者:业内都知道,现在好多画展展出的作品多为“三三制”:三分之一是创作作品,三分之一是临时赶制出来的,三分之一是凑数的。而您的“乡思萦梦”展出作品每一件均是精品,您是怎么做到的呢?
姚新峰:我对钱看得比较淡,也不是说境界高到什么程度,因为我对生活的要求比较低,只要觉得生活过得去就行了,不想挣太多的钱,也不会主动去卖画。所以好多同行看过“乡思萦梦”展后,有两点很是羡慕:一是羡慕我有这么好的一个美术馆; 二是羡慕我手头保存有这么多作品。说心里话,我对每一幅精心之作都惜画如金。“乡思萦梦”展出的只占我个人藏品的一部分,我将分期分批在馆内展示我的作品。我不是为了生活而画画的,但我的生活离不开画画。我热爱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