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周氏兄弟:艺术的发展需要社会的开放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孙冰 2013-12-24

周氏兄弟在纽约中国新独立电影节开幕式上泼墨作画

他们在欧洲和美国屡获大奖,开创了华人艺术家的多个第一;他们名列全球在世艺术家作品销售总金额排行榜的前十位,是最“贵”的华人艺术家;他们的单幅作品售价达到了500万美金,至今仍保持着许多难以突破的传奇……他们,就是成名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著名华人艺术家,周氏兄弟(ZHOU.Brothers)。

不仅如此,周氏兄弟还是为数不多的能够真正融入西方艺术圈,并走进政经主流社会的华人艺术家:2000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邀请周氏兄弟在250多位世界政要面前现场作画,为论坛和千禧年拉开序幕;2011年,周氏兄弟又受白宫邀请,为奥巴马总统创作送给来访的胡锦涛主席的国礼……

两个从中国大山里走出的年轻人,怎样一步步登上了世界的艺术高峰,他们又经历了怎样的追梦之旅?

从广西大山村到芝加哥大都市

周氏兄弟二人,哥哥周氏山作(原名周少立,生于1952年)和弟弟周氏大荒(原名周少宁,生于1957年)出生于中国广西南宁市武鸣县,壮族人。自幼喜爱艺术的兄弟二人从1973年首次合作作画之后,便一直保持着这样一种独特的创作方式,到现在已经40年。

“早期,我们可能需要提前有个简单的沟通,但是现在已经基本不需要了。”周氏兄弟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均表示,这种即兴碰撞出的艺术风格,既带着东方原始艺术的气息,又融合了西方现代抽象派的前卫元素,这使得周氏兄弟在世界画坛独树一帜。

“其实,他们两人的性格、喜好、想法、观点,常常有不小的差别,是蛮不同的两个人。”周氏兄弟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虽然只是短暂的接触,但记者还是能够明显感觉出两兄弟的差异,或许也正是因为两人既有着迥异性情带来的冲击与碰撞,又有40年里的不离不弃和相互扶持,才形成了两人现在非常独特的艺术风格。

周氏兄弟算得上是年少成名。上个世纪80年代,两人的“花山岩画”曾在国内艺术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们把取材于广西花山岩画的原始艺术元素,进行了现代手法的再创作,引领了当时美术界对中国古代艺术重新审视和利用的新风尚。

“1985年,我们曾经在中国美术馆做过一次展览,并且巡回到南京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这在当时是中国唯一一个现当代艺术家的大展,而且也成为中国美术馆年度最为重要的展览之一。”周氏大荒回忆说。

当时,媒体对这次展览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报道,有不少业内人士甚至认为,这次展览拉开了“八五新潮”的序幕。所谓“八五新潮”,是指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时期,主要指1985年前后,中国如火如荼的现代主义美术运动。

这股周氏兄弟热潮也引起了美国一家画廊的关注,于是,美国人通过中国文化部发函邀请周氏兄弟赴美。1986年,周氏兄弟兜里只揣着30美元,带着他们50幅画和两个皮箱,来到了大都市芝加哥。

就这样,一个非常典型的“美国梦”开始了。虽然也经历了种种不为人知的艰辛,但很快,周氏兄弟便在美国崭露头角,并站稳了脚跟。

1987年,周氏兄弟获得第69届美国现代艺术大展金奖,这对来自中国的兄弟终于为美国的艺术圈所认可。此后,他们又获得了美国杰出移民贡献奖、美国林肯金质奖章等诸多荣誉。

周氏兄弟不仅在美国站稳了脚跟,而且名扬世界。1994年,德国丹姆斯现代艺术博物馆、柏林现代博物馆、路德威格现代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周氏兄弟大型艺术巡回展。1996年,他们获得德国现代艺术最高奖——海伦基金奖。

与名誉一样纷至沓来的还有财富,“ZHOU.B”的签名几乎点石成金,2006年,《纽约时报》将周氏兄弟列入全世界艺术作品收藏价最高的前10位在世顶尖艺术家之列,是名副其实的最“贵”华人艺术家。他们的收藏者遍布美国和欧洲,其中不乏顶级藏家、政经名人和重要的博物馆、基金会。

总统的礼物

由于种种原因,离开祖国多年的周氏兄弟直到2007年才回国再次举办了大型展览。

“那次,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是我们兄弟二人1986年离开中国以后第一次回国做展览,也是我们兄弟二人合作35周年的回顾展,包括了从1973年以来到2007年最重要的作品。”周氏大荒说。

6年之后的今年,周氏兄弟又在国内举行了一次重要展览。“这次,都是近年来的新作,而且都是同一主题,我们称之为中国系列,希望传达我们对祖国印象和情感。”周氏山作说。

记者采访时,兄弟二人正在参与这次展览的布展工作,他们衣着简单,但是,帽子和手工制作的尖头皮鞋依然那么考究,要知道,这是周氏兄弟最著名的外在标签。

在周氏兄弟众多作品中,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有两幅:一幅是2000年,他们受瑞士达沃斯论坛的邀请创作的,与世界经济论坛主题相同的油画——《新的开端》。

“因为是千禧之年,是一次全球政商领袖们非常重要的聚会,当时有全世界250名政治领袖和1000多名经济巨头参加,他们邀请我们现场作画,作为论坛的开幕。”周氏大荒回忆说。

第二幅是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应邀访美,周氏兄弟受美国白宫政府和奥巴马的邀请,创作了一份特殊的“国礼”——《八位美国总统和中国长城》,最后由奥巴马总统送给了胡锦涛主席。

“现在想起,还是觉得非常的荣耀,但创作过程确实是非常艰难,我们两兄弟讨论了很久,不能完全抽象,因为要传达相对明确的信息,但又要有想象空间。我们与白宫之间沟通的电子邮件就有几百封,最后,当空军1号过来将画运走的时候,我们如释重负,但也无比兴奋。”周氏山作说。

如今,周氏兄弟似乎过上了令人艳羡的生活:常常出入美国上流社会的聚会,克林顿自称是他们的朋友;拥有巨大奢华的私人庄园,乔丹、皮蓬都常常是座上宾;筹办基金会,建文化中心,资助青年艺术家;在密歇根湖边买下了近160公顷的林地,建造属于自己的雕塑公园……

有人会担心,财富和地位会掩盖艺术与梦想。然而,与周氏兄弟相交多年的诗人北岛却对朋友很有信心。

北岛曾经特意为他这两位朋友撰文,文章中说,“在无梦的时代,做梦需要能力,没有想象力就是金钱的奴隶。不少当年的朋友眼睁睁看着一个个被金钱名声淹没,而周氏兄弟不同,他们能够穿着那又尖又扁的皮鞋在成功之上冲浪。”

对话周氏兄弟:“艺术的发展需要社会的开放”

时代不同了,周氏兄弟的传奇可能难以复制,但他们却坚信:未来,将会有一大批中国艺术家,在世界美术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这比一对周氏兄弟红遍纽约要有意义得多。

记者:二位的经历非常传奇,走出中国广西的大山,成为世界级的艺术大师,你们的传奇可以复制吗?

周氏兄弟:在二战后,美国渐渐成为全球现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中心,全世界的艺术家都聚集到这里,就像19世纪的巴黎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一样。这里有全世界最好的创作氛围,充满了包容、激情和可能性。所以,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个艺术家如果在美国成名了,也就在世界成名了。而现在,世界文化已经形成了一个多中心的格局,所以不太会有那种,一夜醒来名扬天下的故事了。但这并不是坏事。

接下来,我认为会有一大批华人艺术家走上世界的舞台。因为一个艺术家的成功与其本身的能力、性格有关,但一批艺术家的成功则与时代有关。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中国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这是近代中国艺术界从未有过的机会。在当前的中国,年轻艺术家要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是完全可能的。

记者:最近几年,中国艺术市场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涌现出了一大批千万身价的年轻艺术家,而且普通大众对艺术的认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们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周氏兄弟:确实变化非常大。90年代中末期,我们回国的时候去过北京宋庄,见到了方力钧等一些年轻艺术家,他们当时还是非常寂寞的,一边埋头创作,一边期待着偶尔能有国外有兴趣的收藏家光顾工作室。

但是现在,中国国内的当代艺术家已经非常的成熟和自信了,也有了非常好的藏家基础,这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历史时期。艺术的发展需要经济的推动和社会的开放,但杰出的艺术家又往往并非出在盛世当中。比如,德国杰出的艺术家,很多都是东德过去的,但是,如果没有统一后的德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开放,我们又未必能够认知这些艺术家,这是一个很奇妙的事情。

记者:美国人常常会说美国梦,中国也在谈论中国梦,如果中国年轻的艺术家想实现自己的梦想,你们有什么建议?

周氏兄弟:美国梦是从民间出现的,是在一代又一代移民中萌发出的,美国梦就是一切从无到有;而中国梦是中国的民族精神所需要的,是要把中国带到更好的阶段。

但是,中国和西方有着不完全相同的艺术发展体系,西方对艺术的推动力量来自于民间,有很多美术馆、基金会来支持艺术家;中国国内是以国家的扶植为主的,这是中国的国情,有好处也有不好的地方。

艺术应该是人类的智慧和情感凝结下来的最纯粹的东西,中国现在似乎带有更多的商业气味,相比之下,反而是美国比较纯粹。因为在西方,有博物馆的体系,艺术圈是相对独立的。但总的来说,艺术家的梦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梦,有时是很个人的,但只要永远执着地、饱含热情地进行自己的创作,就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