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西周成周王铃及拓片
图2 西周王成周铃,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铃铎警耳,钟鼓骇心。”铃,形体似钟而小,腔内有铜舌,摇之发声,是我国最早的有舌青铜乐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西周成周王铃(图1),通高8.5厘米,宽6.5厘米,重0.164公斤。此铃平口,顶上有半环形钮,铃身一侧倾斜,形成不平衡状态。体内有舌,舌碰击铃内壁时可以发声。铃正面为阳文2行4字:“成周·王铃”。表明其为都城成周(洛阳)王室用铃。
成周王铃铭文与成周鼎、小克鼎、德方鼎的铭文相类。铜器铭文中早期的“金”字,是金文铸字部分形体的省变,上部的“Δ”是坩埚形的省变,下部是金属溶液的省变。“金”字多以作形符原始象形字。令是发布命令,上部的“A”像倒写的口字,代表发号者,下部的“卪”是坐着人,代表受命者。甲骨文时代,令和命是一个字,西周金文才产生了命字。铭文的铃字,意符“金”,以上部书“Δ”、下部书两个圆圈、右边部下书两个长点,金从令声,表示为“铃”字。乐声(李真德)著《中华乐器大典》未收录此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西周王成周铃(图2):横切面成橄榄形,顶上有半环形钮,铃身一侧倾斜,器身多气孔,两侧正中范线分明。通高9.8、腹深7.3、口径6.6、腹围16.7厘米。铃正面为阴文2行4字:“铃·王成周”。阴刻金文“铃”字简写作“令”,右边部省书两个长点,书法古朴、瑰丽、奇肆、洒脱、率真。“成周”,西周时期为东都。又称“洛邑”、“洛师”、“洛京”,表示“周之大业完成、行周道之始的地方”,与位居西方的旧都、西都(镐邑、镐京)、“宗周”(祖宗时代的都城)相对应。周成王,姬姓,名诵,西周第二代君主。周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辅政,平定三监之乱。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西周史墙盘、徕盘铭文:成王是一个能够统御四方,能够刚柔并举的“宪圣”的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周成王在位时间定为前1042年至前1021年。此铃载于容庚《颂斋吉金图录》。“成周王铃”、“王成周铃”铭文未入列《历代碑帖赏析全集·先秦金文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