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艺术市场有如溢堤洪流,价格暴涨如潮,起落无常,投资客浮沉其中,如雨後蛙鸣,高亢而吵杂地相继唱和;未随之起舞的收藏家则隔岸观火,坐看云起,谈笑捡漏,当市场行到水穷,反观多年珍藏,顾盼生姿,熠熠生辉。许荣峰,二十年漫步收藏,以台湾美术史为柢,热爱东方、五月画会淡然悠远的文人气韵,尤推崇刘国松的当代水墨,而在台湾不少收有刘国松作品的知名藏家当中,他堪称拥有刘国松各时期精品的“第一藏家”。如今当代水墨摇身市场新靶,去年苏富比、佳士得、嘉德等大拍卖行纷以刘国松等人为首,烧起“当代水墨元年”一把火,刘国松《子夜的太阳》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以628万港元连翻数倍,大破去年嘉德秋拍的 万港元,不仅创下艺术家纪录新高,更摇身为当前最昂贵的新水墨作品。几笔兰叶千首诗,沉潜收藏刘国松二十年的许荣峰,首度与《典藏投资》分享他慧眼独具的收藏路。
艺术从灵魂中洗去日常生活的灰尘
(Art washes away from the soul the dust of everyday life.)─ 毕卡索(Pablo Picasso)
波特莱尔曾说:“那些慢慢地、满怀热情地蒐集投合其个人天性的艺术品的人。对他们当中的每个人来说,藏品应该就象是一个家庭,一个精选的家庭。”波特莱尔这段艺术成家论,正是许荣峰的生活写照。“买艺术是要放在家看的”,坐在法裔美籍当代雕塑家阿曼(Arman Pierre Fernandez,1928-2005)的中提琴铜雕椅上,许荣峰看来十分惬意。
文人雅兴 艺术为家
走进许荣峰坐落於台中郊外半山腰的别墅,白色极简的建筑外观低调沉稳,抬头即可见高挂白色外墙上的台湾艺术家黄铭哲的雕塑,往前行至别墅後方,眼前扑面而来的是一片清新的翠绿,那是一座立於山头,几乎可以360度俯仰天地的庭院,山岚朦胧,缥缈如绢,与擎天吞地的山势相映成趣,彷佛一吹就会起皱的山光如佳人蹙眉,雄浑下的柔美如山间空气冷冽沁人,遥望庭院一隅,端坐的是去年甫逝世的法国雕塑家伊其理(Philippe Hiquily,1925-2013)的铜雕《女人喷泉》,风情万千,意在言外。
古人雅兴,饮酒作赋,持螯赏菊,生活之忙碌多来自於艺术上的丰饶。目前将事业交给下一代经营,享受半退休生活的许荣峰,心境如寒山雪霁,致力将艺术融入生活。年逾花甲的他仍姿如峙岳、声若洪钟,一如外表予人的豪迈不羁,对艺术的热情亦随年岁日增。早年偏爱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巴斯奇亚(Jean-Michel Basquiat,1960-1988)等人的抽象绘画,也雅好中国近现代书画,从齐白石、朱屺瞻等名家再到赵无极、朱德群等二十世纪大师经典,关注王怀庆、洪凌、徐冰到蔡国强、岳敏君等中国当代艺术家,最终仍情归台湾,其中包括1950年代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的东方、五月画会的一批画家,台湾现代艺术导师李仲生、萧勤、刘国松到陈庭诗等人。
写意,是心领神会。放眼许荣峰的居家空间,东方出尘笔墨之逸兴遄飞於生活各个面向:主要作为接待亲友的客厅墙上,悬挂的是刘国松西藏组曲系列作品,客厅的茶几为杨英风雕塑,边桌上方则摆有黄铭哲的小型作品;在餐厅阿曼的中提琴椅上谈笑风生之际,映入眼帘的是落地窗外一片饱足的绿意,并可携手两侧的刘国松《日正当中》及《海韶》,倾听海与天的对话;此外在书房、楼梯间、浴室,甚至孩子招待朋友的空间也尽是艺术作品。作品彷佛为主人在墙上开了好几扇窗,一道道自画作透入的光线流动其间,让原本显得单调冷寂的白色水泥墙,在人与作品的相互凝视中产生了温度,而这正是艺术之於生活的必要。
第一件收藏席德进 张学良专拍打开收藏路
谈起与艺术的相遇,“第一次去画廊,其实是为了躲雨”,许荣峰说罢哈哈大笑。
当年於台湾省立海洋学院(1987年改制为海洋大学)主修轮机工程的许荣峰,看似与艺术八竿子打不着干系,不过大三、大四期间常与友人约在台北中山北路一带,有时突然下起大雨,为了怕等公交车时变成落汤鸡,会先跑到附近的画廊避雨,“这是我第一次走进画廊”。但躲雨次数一多,许荣峰也开始觉得不好意思,他回忆当时那间画廊正展出席德进的水彩作品,於是他挑了一件看上去颇喜欢的作品,画廊开价3千,他吃了一惊,“当时一个学期的注册费也不过6千元啊”,但他不死心接着问能不能2千1卖给他,画廊老板看他虽是个穷学生却也有心,也就应允了。为了挣那2千1,他一股劲上来,整个暑假都待在吴兴街的工地搬砖头,当时日薪130元,几个礼拜後他就捧着白花花的劳力钱去把画买了,“这是我的第一件收藏呢!”不过这件伴随青春热血的席德进水彩,却在几次搬家後遗失了。
毕业後,许荣峰赴美国西雅图大学念研究所,接着进入美国3M、至尊木业集团(PWP)工作,事业繁忙之际,也暂时将大学时期那股心血来潮的收藏奇想束诸高阁。直到1981年返台,因缘际会来到台中工作、定居,加上事业有成,让他多了时间看画,也有了收藏资金。1990年代前後,他开始逛美术馆,逛画廊,工作之故也常跑北部看画,因而认识不少画廊老板和艺术圈人士,不过当年台湾前辈画家作品定价较贵,让他对于收藏始终观望不前。直到上世纪90年代轰动一时的“世纪之拍”—台北苏富比1994年“定远斋藏中国书画”专拍。
“有看预展,去了拍场但没举牌,实在太震撼了。看完只有一个念头—赶快买书来研究!”受到当年苏富比张学良专拍影响,许荣峰对近现代书画产生兴趣,开始频繁逛预展、上拍场,尽管收藏初期不可避免地缴了些学费,买到几件齐白石、郑板桥等名家仿作,还曾错失张大千泼墨精品,但这些挫折并未削减他的收藏热情,十余岁时挑砖头买画的一股热血,彷佛又再度沸腾起来。
彻夜苦守吴冠中 十数年相伴朱德群
看画、赏画学问不小,不仅要见多识广、练足眼力,不时与收藏家、监赏家交流,汗牛充栋的藏书阁更足见藏家的研究功力。
走进许荣峰的书房,与刘国松1971年之作《不朽的月亮之三》相对而立的即是他二十年收藏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籍,其中包括多本刘国松历年展览图录、研究着述,以及潘玉良、廖继春、萧勤、邱亚才、陈庭诗等无数艺术家画册,浩如烟海,此外国内外艺术杂志、拍卖公司图录也层叠如山,可见其用功之深。而他与西画概念下中国水墨的相遇,也是从一本书开始。
1997至98年前後,许荣峰从书上看到了吴冠中1977至78年的作品《渔村》,一见之下惊为天人,随即联系美国西岸拍卖公司伯德富(Butterfields,2002年被英国邦瀚斯拍卖公司收购)“通缉”此作,当时拍卖是在旧金山进行,为了抢下这一眼定情之作,他耐着性子从晚上9点等到翌日清晨6点,终以2万美元成功购藏。
除了追到天涯海角的“全面通缉”,作为真正的收藏家还得慧眼独具。早在朱德群2011年显着受华人市场关注前的1980年代末期,许荣峰就收藏了朱老创作於1985至90年代初行情最高的雪景系列《Rayon jaune》(1989),这件120号(130×195 cm)美术馆等级巨作整整陪伴他走过十七、八年岁月,“大虽大,还好家里放得下”,许荣峰笑着回忆,当年连刘国松、萧勤等人来访都不禁看得出神,可见这件朱老大作气势之壮阔。
不过2004年,在当时香港佳士得亚洲现当代艺术部主管张丁元(现为香港佳士得高级副总裁、亚洲现当代艺术部主管)的积极游说下,许荣峰忍痛割爱,此作於是登上该年香港佳士得秋拍,并以高出低估价近5倍价格的220万港元成交。尽管不可同日而语,不过如今朱老同系列再小一些尺寸的雪景至少也都能攀上当年的十倍以上价格,而许荣峰早在十数年前即将雪景纳为爱藏,足见其收藏眼力。
遇见刘国松 按图索骥各时期精品
近年朱德群市场狂飙,看在许荣峰眼中并不觉当年卖得可惜,他只淡淡地说:“唯一心疼的是它陪了我十几年哪。”这就是许荣峰对收藏的态度,艺术品像家人一样,是要能看得到,陪在身边的。而这样的心境也反映在他所收藏的刘国松。
豪放蓄婉约,收藏如其人。许荣峰二十年与艺术相伴,爱得大气,收得含蓄,一如他直接向刘国松购藏的《细雨》一作,彷佛在澎湃而沉静的夜曲声中,将多年光阴酿醇涓涓浣涤,而其中最陈最香的收藏,就是他为藏友所着称的刘国松各时期精品之作:包括太空系列《月球漫步》与《日正当中》、狂草抽象系列《五月的意象》及墨色沉郁的抽象山水《莽》,拓墨系列《外婆的山》、《窗外秋声窗里梦》、西藏组曲系列,以及艺术家学生时代静物、水彩画等作品。
除了获全球逾五十座美术馆、博物馆典藏,刘国松也拥有广大的海内外私人收藏家,海外包括曾代理其作品的Lee Nordness、以水松石山房为收藏堂号的Hugh Moss、乐山堂Edward Miller等,华人收藏家则主要集中於港台,例如香港退一步斋、《信报》创办人林行止夫妇,台湾则包括来自医界、工商界、建筑、传统产业等各领域藏家,而其中就属许荣峰的收藏最为丰美。许荣峰1997年受《典藏杂志》专访时仅收有十余幅刘国松作品,而今已有近40件珍藏,数量最多时期更达46件,所让出的画作皆为碍於情面才割爱,许多经典作品更长期借展海内外美术馆展出。
谈起与刘国松的缘分,许荣峰不由得会心一笑。1994年,在许荣峰甫踏入收藏领域前几年,偕妻子搬入台中丽景天地,没想到当时刚返台定居的刘国松竟然也住进了同一栋大楼,两人就这样当了一年的邻居还浑然不觉,直到某天妻子回家时随口说道:“欸,有个邻居好象是画家,在管理室遇见,他还拿了本画册给我。”许荣峰一瞧是刘国松的画册感到十分惊喜,因为当时他已收藏有刘国松两三件作品,没想到和艺术家竟成了邻居!自此之后两人以艺切磋,旋即结成忘年之交,刘国松也会不时邀请艺术圈友人到许家作客,让极少与艺术家往来的许荣峰见识到这位水墨大师豪爽飒朗的真性情,这也成为他大量收藏刘国松作品的开始。在许荣峰收藏的刘国松作品中,许多刘国松纸还是他帮艺术家抽筋拨皮撕出来的,足见昔日情谊。
收藏初期,许荣峰土法炼钢,翻开画册按图索骥,展开求画之路。某次他在华文报上看到一件刘国松曾感叹卖掉可惜的太空系列佳作,心想机不可失,三更半夜火速联系伯德富,如以当时行情,原可以1万5千至1万8千美元买到此作,但求画心切的他,最后竟花上2万2千美元方竞得此作。精品难求,许荣峰宁可买贵吸收差价,也不愿错失精采的刘国松;例如多年前有台湾画商向他推荐《金秋》一作,当时行情是1才5万,不过6才的《金秋》竟抬价至38万,他踌躇不决,和画商拉锯了几天,最后以33万买下。
在两人交往密切的19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初,包括《月球漫步》、《日正当中》、《不朽的月亮之三》、《熔岩》、《千言秀》等七至八件作品,皆是直接购自艺术家的收藏,有些甚至是艺术家原本不愿出售的精品。尽管经多年收藏已拥有大多数代表作,但尚缺石膏画系列的许荣峰仍几番探询刘国松,希望收得此系列作品,不过当时艺术家手边作品均已致赠好友,於是在苦等两年,刘国松从友人那拿回《我来此地闻天语》一作後,终让他一偿宿愿,填上收藏缺口。而在许荣峰这般循序完整的收藏脉络下,几乎海内外所有刘国松展览的重要作品都出自於他的手中,也让他成为支持刘国松的幕後最大功臣之一。
而今,刘国松这位受推崇为现代水墨之父的当代水墨最热门艺术家,包括1960年代各精品及其创作各阶段的登顶之作,几乎都已纳入许荣峰的收藏室。许荣峰好友,清翫雅集收藏家施俊兆就赞叹:“他的刘国松真的是一绝!”涵纳一位顶尖艺术家一生中各阶段的创作菁华,可说是收藏家的最高成就。许荣峰办到了。从刘国松於师范大学学生之作,到1957年创办五月画会时的50年代早期之作;以至刘国松60年代创新的“抽筋拨皮皴”技法的精采之作,以大笔触入山水的《金秋》,到石膏画,再到1969年打开“太空系列”的关键作品《太空漫步》;以及70年代开展的水拓技法大尺幅作品,乃至2000年的“西藏组曲”等各时期封顶之作,均为许荣峰的珍藏。
若说少年豪饮似长鲸,半百後小酌赏画实为人生一大乐事。许荣峰喜爱於画前独酌,慢酌,灯下看画,山水入眼,换个位置再看,风景拍肩。近年与藏友和艺术家相知相惜,许荣峰深感收藏的目的不是拥有,而是分享。画之为物,有不言之妙,漫步收藏,是种心灵运动。走入许荣峰的别墅後院,仰头可见月儿圆圆,貌似子夜太阳,然心有如石泉淙淙,渗出思绪纷纷。每段年岁每样情,他从各时期作品,读出了不同的刘国松;窗外秋声窗内梦,有收藏为伴,他,让艺术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