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骆耕野:透过艺术的自我救赎

来源:上层 作者:易鸿 2014-02-21

在肆意生长的成都民间美术馆丛林中,骆耕野创办的非马美术馆(前身非马画廊)以独立和自省的姿态置身于中国当代艺术浪潮一侧。2007年成立之初的首场展览以魏志远《有水的风景》开端,就表明了美术馆坚守架上油画的立场。在经历近两年的探索期,2008年底骆耕野以学术代言人的身份,率领一众签约画家成立了“21世纪东方表现主义油画研究促进会”(以下简称“21世纪东表油”),成为国内首家集民间学术社团和美术馆于一体的新型艺术实体。

将学术探讨与流派体系的嬗生,乃至艺术家个人价值观的重建合而为一,相互促进的模式定位定型,梳理表现主义绘画的历史演进脉络,中西方艺术风格及内涵的比较融合,把握21世纪中国当代艺术转型的契机。骆耕野和同仁们以宣言的形式,论证了以探索中国本土油画体系为已任的“21世纪东表油”出现的必然性。

众所周知,从1886年奠定现代艺术走向到1937年“二战”爆发的52年间,是欧洲艺术流派涌现的井喷期:后印象派、象征主义、纳比派、维也纳分离派、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重要艺术流派纷纷登场亮相。它们相互对立又相互映证,拥有各自鲜明的主张,拉开了新世纪艺术“大跃进”的序幕,影响至今。

将“21世纪东表油”与20世纪欧洲艺术流派横向比较,不难发现,“21世纪东表油”是在骆耕野敏锐把握时代机遇背景,及其个人经验的引导下,在与以林泉为代表的艺术家互动中催生的,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

事实上,骆耕野的血液始终流淌着不安的因子。不安是对自我不断否定、发现、再否定、再发现的过程,这个过程让骆耕野总是巧妙地把握了时代脉络,迸发出个人天赋中源源不断的才华。从上世纪60年代末下乡,后进入文工团表演,直至80年代华丽转身为诗人,以《不满》一诗震动诗坛,成为星星诗社社长,再进入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下海经商,创办了当时成都最文艺、最时尚的黑咖啡,直至开科技公司做董事长。骆耕野的个人经历无疑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历史演进的投射,也是新知识分子自我探索和成长的缩影。

无法断定,骆耕野超于个人范畴之外的历史观和眼光,是否来自于其丰富的个人历史经验的积累,但有一点可以确认,与生俱来的思维敏感和质疑的态度,是骆耕野自如地在个人命运和社会命运之间找到平衡的法宝。

“21世纪东表油”的成立印证了两点:在空间纬度上,骆耕野自觉地先验地确立了“东表油”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位置。在时间跨度中,敏锐地捕捉到中国当代艺术面临转型,中国本土油画价值体系急待创立的契机。进而梳理了中国油画的百年发展历程,建立中国油画的新百年观。在中国当代艺术现场,艺术家通常各自为战。而“21世纪东表油”则以艺术家群体出现,并且归纳出相对成熟的美学原则、美学特征、绘画语言特征、审美特征、批评特征。这本身就是直得关注的艺术现象,必然会引发艺术界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以此证明了其存在的价值。骆耕野与他的艺术家同仁们选择了一条自省的道路。他们并没有主动加入中国当代艺术的喧嚣,而是有意保持距离,以相对封闭的姿态,潜心于“21世纪东表油”的理论探索和艺术创造。于是,我们看到每年平均两场画展及学术研讨低调进行。

在统一的艺术观念框架下进行艺术创作,结合新知识分子化为目的的艺术家个人建设“21世纪东表油”群体,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中是值得研讨的特别案例。

21世纪最初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让人眼花缭乱,在艺术内涵和形式的不断演变、分解、重构的大场景里,“21世纪东表油”无疑占据了一个极为有利的位置和制高点,承接中国第一代艺术海归(刘海栗、林风眠、吴大羽、关良、常玉等为代表)的衣钵,为实现他们“建立中国本土油画”未竟的愿景,再次点燃中国本土油画的传承香火。

因此,骆耕野和他的“21世纪东表油”,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国架上油画寻求蜕变的尝试,中西兼融并蓄的语言风格,承继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精神内涵,以确立中国本土架上油画自信,形成有别于西方艺术价值体系的本土经验,其尝试和探索是可贵的,是中国本土油画艺术史进程中不容易忽视的存在。

《修行图-经行01》,布面油画,35×51cm,2011

易鸿:提出“12世纪东方表现主义油画”这个概念,对发起人骆耕野先生来说,是先有作品还是先有观念?就像我们经常讨论的一个生命本源命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骆耕野:是在与艺术家互动中产生的。非马成立之初的定位就以学术带动商业的模式,区别国内主流画廊,跟国外画廊功能接近,评价一个好的画廊要看是否推出好的画家。我避开了如日中天的第三代画家,他们拥有成熟的精良的运作机制。特别关注非成名画家,主要是60后这批学院派画家,他们在艺术上磨练了几十年,有较深厚的技巧和功底。在上世纪90年代当代艺术成为主流后,这批边缘化的画家就比较彷徨,出现分化,其中有部分仍然坚持架上,相信传统绘画语言这个载体的存在价值。

易鸿:表现主义油画20世纪初出现在德国,那么“21世纪东表油”借用这个概念的理由何在?同时,在叠加了“东方”这个兼顾历史和地域性概念,强调“21世纪”这个时间背景之下,“21世纪东表油”学术体系和脉络发展似乎是既清晰又模糊的概念组合。

骆耕野:“21世纪东表油”确切地说是承前启后的集成创新型流派,所传承的不仅是中西油画传统,还包括对中国文人画传统、中国新水墨试验的再吸收,由此构成兼融中西和今古的中国本土油画体系。

在跟画家林泉接触后,我比较深入地研究中国油画史,了解到中国第一代海归的艺术轨迹和抱负。林泉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老师是刘海粟的关门弟子,刘海粟师从康有为学习书法受其影响,将康有为提出的“合中西,开画学新纪元”进一步演化为“合中西而开中国油画新纪元”。在亲眼目睹了欧洲城市化工业化的鼎盛繁荣,第一代海归回国后将心灵冲击转化为艺术抱负,自觉关注、从事中国油画的本土化建设。“21世纪东表油”正是接继这一脉络以实现前辈未竟的愿景。

就语言形式而言,林泉从2002年到2007年画了系列荷花,技法和风格中西兼容,左泊舟是另一个在中西兼容探索上艺术风格相对成熟的画家,而曲岩在与西方表现主义油画的对应关系上则表现为百年的跨度,画家下意识的尝试反过来促使我思考,中国本土油画是有路可走,而且路子很宽。以杭州国立艺术院第一任校长林风眠为代表的第一代海归画家们,在中国90年油画史上,是真正拿得出手的大家。因为冷战政治的原因,49年后被边缘化了,用栗宪庭的话讲:蛰居于上海。这种情况下,也有一些敢去找他们的私授弟子,在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2月,举办了“上海12人画展”,是这一流派第二代接棒者作品的集中展示,先于新新画展举办,是艺术史家都不可以绕过的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但是,这帮人很快散了。

通过梳理,我们看到第一代海归虽然提出了建立本土油画体系的愿景,并没有集大成者。本来第二代可以做很多事,赶上1982年出国潮,最优秀的画家想的是直接跟欧美艺术源头对接,没来得及反省自己,寻找中国的源头。同时期的国内艺术相对滞后,“85新潮”是对欧洲现代主义的回应。1989年现代艺术展,行为艺术已经出现。1994年当代艺术主流化,美术界中思想自由的年轻人,选择走当代。直到2000年后,我们才有条件重新检讨中国绘画传统,重新审视西方艺术价值体系。这跟中国经济崛起有关,中国人逐渐找回自信。

易鸿:中国当代艺术现在走到一个关口上,怎么走下去?西方艺术价值体系被质疑,因为审美的巨大差异,让国内部分艺术家得到西方认可,其他不同审美指向的艺术家按这个标准就得不到应有的评价。有没有可能建立中国本土的油画审美体系和价值体系,成为当下艺术界普遍探讨的问题。

骆耕野:历史从来不缺乏机会,缺乏的是把握机会的人。21世纪头20年是我们的机遇期,我们当然要好好把握。“21世纪东表油”是比较平白的定义,出于在学术上清楚表达的目的,西方表现主义绘画是现代艺术史中的一环,在美学主张上异曲同工的恰恰就是中国文人画,也叫写意画,从而借用西方成熟的概念来观照国画。东方表现绘画与西方表现主义油画异质同构的美学兼容,产生了中西合璧的东方表现主义绘画。

易鸿:21世纪中国经济的崛起生发文化的自信,所以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在东方表现主义加以前缀21世纪,是对特定时代的说明吧?

骆耕野:对,我们正好处在这个时间节点上。2008年出现世界金融危机时,艺术界出现这样一个情况,拍卖巨头将明星级当代艺术作品全部下架,回到写实,拍陈逸飞、陈丹青、艾轩。尤伦斯从798撤走,抢滩中国的国际艺术机构推出二梯队画家。当代一家独大的现状突然松驰,形成多元格局和文化的多极态势。

这正是我们流派提出主张的时机,所以在2008年底封明清《时间刀客--高原风》画展之后的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了“21世纪东表油”的概念,引起了不小的争论。有人说多画画,少谈主义,也有表示提法很新,值得研究。我很清楚我们底子薄,需要修炼内功。我们签约画家在绘画实践上倾向唯美,因学院派过分强调技法,在思想上不够敏锐。另外,画家在国画上懂多少?对传统文人画有没有足够深入的探讨?经过几年的梳理,到去年才把系统的主张抛出来。当代绘画主张观念性,批判现实主义,是向外的。我们是向内的,跟表现主义的主张是一致的,人以外的客观、自然都是你内心的对应物。

易鸿:这就回到中国文人画的立场,让我想起青年批评家鲁明军曾探讨过相似的观点:艺术家“反求诸已”,就是自我确认,也就是如何回到自己的问题。换句话说,这就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精神,如沈括所言:“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在我看来,骆先生集学术代言人、学术主持人、策展人、画廊经营者、艺术家经纪人于一身,在众多的身份之前,你如何去平衡这些角色?站在策展人角度,你理解的策展要素是什么?怎样才能算好的策展人?

骆耕野:策展无非是分工、行当。在中国比较尴尬的是,策展人在体制内没有归类为一个职称,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没有门槛。策展分两种,一种是随机性的,只要材料准备好就炒这盘菜。另外一种可能有一个思想脉络、学术主张,所以在你组织策划的展览中有清晰的学术线索,它检讨你的存在,是不是推动你追求的学术目标一步一步往前走,不断深化细化。与画家的学术互动是良性的,与周围传媒、收藏家的互动是良性的。策展人是杂家,复合型人才,策展的过程就是一项可以操作的小型系统工程。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