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藏传佛教 法器收藏

来源:东方收藏 作者:王伯闻 2014-03-13

法器根据实际用途,可分为礼敬、称赞、供养、持验、护魔、劝导六大类。袈裟、项珠、哈达属于礼敬类法器;钟、鼓、骨笛、海螺、六弦琴、大号属于称赞类法器;塔、坛城、八宝、七政、供台、华盖属于供养类法器;念珠、木鱼、金刚杵、灌顶壶、嘎巴拉碗属于持验类法器;护身佛、秘密符印,属于护魔类法器;刻或写有六字真言的玛尼轮、转经筒和幢、石等属于劝导类法器。

每件法器有不同的宗教含义,有的法器兼有数种用途。藏传佛教法器,大多以金、银、铜等金属铸造,兼有木雕、骨雕、象牙雕、石雕、海贝壳雕,以及布、丝织、锦缎等面料制品。其质材各异,造型奇特,制作构思巧妙,数量巨大,是西藏佛教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六大类法器当中,除部分供养法器是建筑物,其他的法器都是可移动物。

近年来,在各类大型的拍卖场上,具有礼敬与供养用途的唐卡,作为藏族宗教艺术品被人们看好。尤其是明清时代的唐卡,在交易市场上一路上扬,屡屡在市场上爆出天价。甚至有个别的拍卖公司,还专门组织了“唐卡拍卖专场”,网上征集与交易的信息更多。

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明永乐御制巨型刺绣红夜魔唐卡以400多万美元价格成交,创下亚洲织物拍品价格新高,创造了唐卡成交价最高纪录,而且这一纪录至今难以突破。这幅作品早在1994年纽约佳士得一次拍卖会上,就曾以100万美元价格成交。

西方人对唐卡情有独钟,一些精美的唐卡不断流向西方。在宗教艺术品市场,唐卡和佛像关注度最高,其他类型的藏传佛教法器,市场认知度普遍偏低。

如果说唐卡属于藏传佛教的平面艺术,那么大量藏传佛教法器,更多属于立体的雕塑类作品。在藏传佛教密宗当中,有大量雕塑精美的法器,这些法器或是青铜铸造,或是手工打制,有些法器还镶有大量宝石,精美绝伦。

西藏密宗所用的藏铃,又被称为金刚铃,是密宗的法器之一。僧侣们使用金刚铃,为的是唤起众生的觉醒,督促信徒与佛祖菩萨共进。铃铛,即是唤起警觉之意。在修法当中,为警觉、劝请,令他们欢喜而摇铃。

金刚铃的形状,柄与金刚杵的形状相似,根据柄的样式有独股铃、三股铃、五股铃、宝铃、塔铃等五种区别。藏传佛教中,除五种铃之外,《微妙曼荼罗经》卷五中,还有九股铃(忿怒变化明王铃),及七股铃(金刚忿怒明王铃)的记述,这两种制式的铃,在金刚铃中较为罕见。

在五种金刚铃中,五股铃是最重要与常见的。五股铃和独股杵、三股杵、五股杵同时盛放时,要安置于金刚盘的正中央。五股铃依铃身装饰不同,可分为素纹、种子字、三昧耶形、佛像等四类,被称为:五股素纹铃、五股种子铃、五股三昧耶铃、五股本尊像铃。

说完金刚铃,我们再来说金刚杵。金刚杵在藏语中被称为“多吉”。金刚杵作为法器,具有独特的宗教隐喻。金刚杵原为古印度的武器,由于质地坚固,能击破各种物质,故称金刚杵。在佛教密宗中,金刚杵象征所向无敌、无坚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它可断除各种烦恼、摧毁障碍修道的各种恶魔,为密宗诸尊所持之物。

金刚降魔杵的形制,一端为金刚杵,另一端为铁制三棱杵,中段有三佛像,一作笑状、一作怒状,一作骂状。三面佛像各有象征和隐喻,此法器通常为修降伏法所用,用以降伏魔怨。宁玛派(红教)的“普巴金刚”法,使用此杵,故又称为“普巴杵”。

金刚杵和金刚铃相对应,独股、三股、五股都很常见。市场上各种法器最常见的就是金刚铃和金刚杵。金刚杵多以藏银铸造,个别装饰有黄金、宝石。

除了金刚铃、金刚杵之外,适合收藏的还有钺刀和法螺。钺刀多为银、铜、木、象牙等制作,手柄和器身上雕饰着龙头、火焰、连珠、卷草等,非常精美。除了法器外,亦被视为艺术品珍藏。

兵器类的钩刀,也是密宗法器之一。外形和金刚杵类似,另一端呈尖钩状,中部安有一长柄。在唐卡壁画上可以看到,但实物制作较少,收藏的机会相对较少。

钺刀的形状类似古代兵器中的斧,为修法用的法器。柄端为金刚杵形,下有斧状的刀身和刃口。此法器多为佛母所用,修法时佛母左手持嘎巴拉碗,右手持钺刀,代表除贪、瞋、痴、慢、疑、恶见等六种根本烦恼。

法螺为密教常用的法器之一。法螺是乐器的一种,在卷起海贝的尾端,装上笛子或哨子而成。在各种佛教的经典中,常以法螺之音悠扬深远,来比喻佛陀说法的妙音。在《洛阳伽蓝记》卷五中记载,乌场国早晚吹法螺礼佛的习俗。而《广清凉传》记载,五台山大孚灵鹫寺启建法会时,即以法螺、箜篌、瑟琶齐奏。

在藏传佛教密宗当中最具有神秘气息的法器,当属人骨和器官制作的法器。第一次听到朱哲琴的《阿姐鼓》,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讲述的是一个藏族女孩,用她的皮做成鼓的故事。初次接触这类故事,感觉有些惊悚,又感觉有些莫名的惊诧。头脑中闪现的是残忍、暴戾之类的词语。当了解了藏族的天葬,起源于佛教经典故事,如来舍身施虎的典故,好多观念上的障碍就可得到解除。

在藏传佛教中,有很多人骨法器,被人们称为嘎巴拉。嘎巴拉使用的材质,一般是功德圆满有修为的喇嘛,在他圆寂之后,将其头盖骨、腿骨、指骨捐出来,制作的各种特殊的法器,而且是密宗独有的法器。

人骨念珠只有密宗才使用,人骨并不是来源于恶性的杀戮。密宗的法器多用人骨,人骨念珠不是一般人骨,必须是喇嘛高僧的遗骨。西藏喇嘛死后流行天葬,把自己的尸体喂食给老鹰,以达到佛祖割股喂鹰的佛教境界。肉体成为生灵的食物,骨头便捐出来做法器。

那么人骨念珠的骨头,最多的则是手指骨和眉骨。佛教是讲究因缘的,僧人作法手指用得最多,眼睛是阅读佛经,明晓世事人情的地方。这两个部位最有因缘,而且是最具悟性的骨骼。

那些得道的高僧,圆寂后捐出头骨和指骨,用来做出各种法器,目的是为了开启后人智慧。手指骨做成的念珠,一般来说较容易,一副念珠十个手指的骨骼,便可轻易制作而成。而眉骨制作的念珠,相对来说则更加珍贵。

一副眉骨念珠的制作,可能用十几位高僧的眉骨。一串小小的念珠,有十几位高僧的因缘在里面,对一个佛教徒来说,那将是多么珍贵而难得。人骨念珠纯手工制作,僧人每天捻磨出的光泽,可能要用十几年的时间。

凑足一副念珠的眉骨,可能需漫长等待,那需要十几位高僧圆寂。这样算来,一副念珠的制作与养成,花去五六十年甚至百年,经过几代人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人骨念珠一百零八颗,象征求证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一百零八种烦恼六根为:眼、耳、鼻、舌、身、意,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种,共三十六种,再以前世、今世、来世三世,合成一百零八种烦恼。

在藏传佛教当中,只有指骨和眉骨制作的念珠,才能叫神圣的嘎巴拉。而小腿骨等人骨制作的念珠,只能叫做人骨珠,不能称之为嘎巴拉。

除朱哲琴歌中的阿姐鼓,西藏密宗还有一种手鼓,俗称为嘎巴拉鼓。嘎巴拉鼓,通常由两片天灵盖骨,或者是玄檀木、象牙等制成。嘎巴拉鼓窄腰,腰间系以彩带。鼓皮涂以绿色。鼓腰上系有两个小的骨锤,手持鼓腰摇动,小锤即击鼓面发声。修法时摇嘎巴拉鼓,代表赞颂诸佛菩萨的功德,同时配合金刚铃、金刚杵使用。

最后,要说的是嘎巴拉碗。嘎巴拉碗又名托巴,由人头盖骨做成的骷髅碗,是“修无上瑜伽密部”,举行灌顶仪式的法器,为藏传佛教常用法器之一。嘎巴拉碗以人头骨制成,是取其无常之意,藏语称骷髅为“嘎巴拉”。嘎巴拉碗边镶银或镶金。

嘎巴拉碗的制式,其上有盖,其下有座,座三角形,铸有三个骷髅,满缀代表火焰的花纹。颅器有表供养之甘露,或代表一切、福德智慧资粮。制作嘎巴拉碗的头盖骨,必须来自修行有成的喇嘛,依其生前遗愿制成。

灌顶是极重要的修行仪式,目的是使修行者聪明,冲却人世的一切污秽。当然也有人说,是使人断我执。密宗修举行灌顶仪式时,在灌顶壶内盛圣水,头器内盛酒,师傅将圣水洒在修行者头上,并让其喝酒,然后授予密法。

一般修行的人,把嘎巴拉碗作为供器使用,内装白酒或红酒等,供奉本尊空行或护法,也用于修法中自供等用,是密乘修行人的必备品。

行文至此,我想起收藏家樊建川,他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说,有一年他去缅甸搜集“二战”中国远征军的战争遗物。缅甸野人山一居民,送给他一件女人的颅骨,那是一件真正的骷髅碗,是具有巫术性质的骷髅碗,是野人山某民族用来辟邪的器具。樊建川在见到骷髅碗之后,跪了下去。那是当年抗战的英烈,一位女战士的遗骨。他说,我带你回家。抗日英烈的遗骨从此远离了邪恶,踏上了归乡的路途。

那一刻,我有说不出的心痛、心酸与凄凉,樊建川带她回家,唤起的是一股悲壮的民族记忆。

笔者在某论坛上看到这样的新闻:甘肃某地,出现大量颅骨抛弃物。经公安局调查,这是一起非法盗墓,制作赝品嘎巴拉碗的案件。笔者在此提醒收藏者当心,市场上嘎巴拉有大量的赝品存在。

盗墓,毁尸,惨绝人寰,和宗教的奉献完全是两码事。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