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台湾画廊:多一半历史多一半艰辛

来源:收藏快报 2014-04-23

台湾画廊集中地:台北市忠孝东路四段阿波罗大厦

上世纪60年代台湾地区经济处于慢慢起步发展阶段,当时台湾早期艺术家去日本学习前辈艺术家技艺,回来后有些开始买作品,这就是台湾地区画廊业的雏形。

上世纪70年代台湾地区民众年收入在3000美元左右,而我们的经验是一个地区民众收入不足6000美元时,画廊多半是无生意可做。所以当时市场发展空间还不大,为数不多的几家画廊主要在台北市中山北路,因为此时本地人很少消费艺术品,只能主要针对中山北路的驻台美军及其家属、日本艺术商人等国外客户,也正是他们带动台湾地区画廊及古董业的最初发展。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民众平均年收入突破5000美元,画廊开始有生意上门。而后积累资本开始包装推介艺术家、展览、广告、营销等等画廊运营正轨起来,整个画廊业进入成熟期。此时台湾地区民众开始慢慢具备消费艺术品意识,画廊数量激增的同时开始逐渐聚集,形成特定的艺术区域,当时比较有名的是阿波罗大厦,聚集了超过50家画廊。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台湾地产业开始疲软,股票市场摇曳不稳,热钱资本开始大批涌入第三大投资市场艺术品市场,进而迎来了1991年至1993年的“台湾画廊业蓬勃发展期”。至今流传的“广告界大佬走进画廊,指着一张墙上展示的画作说,这张我不要,其他的给我包起来”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因为当时动辄就购进四五十张画作的例子大有人在。上世纪90年代台湾地区民众平均年收入在8000至10000美元,就此打造了台湾画廊业历史上的“黄金收获期”,行业内另一种叫法是“疯狂91—93”。

台湾地区画廊业在1997年遭遇了一个历史关键节点亚洲金融风暴来袭,直接导致1997年开始画廊业步入衰落。1997年到2004年是画廊业的蜕变期。此时台湾地区民众年平均收入停滞在13000美元连续四五年没有发展,经济不景气导致了画廊的生意暗淡。2003年内地“非典”事件对于中国整体艺术市场的影响都是出人意料的,过分压抑的市场在2005年直接“井喷”了。这种强力崛起给了疲软中台湾的画廊业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在内地市场的带动下(大陆一、二级市场参与者疯狂去台湾“挖宝”与征集),台湾地区画廊业进入了备受鼓舞的再生期一直持续至今。2008年时,台湾地区民众年平均收入达到了18000美元左右,画廊业开始慢慢好转,一直延续至今。

多了一半历史,在内地同行眼中也许台湾是多了一半的经验,其实质应该是多了一半的艰辛。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