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葛姆雷1950年生于伦敦。完成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学业后,曾在印度游历三年,之后回到伦敦,先后进入金斯密斯学院(Goldsmiths College)和斯莱德美术学校(Slade School of Fine Art)深造。葛姆雷的成名之作是以自身为模型铸成的铸铅人体雕塑。在其艺术生涯中,葛姆雷一直以自己的躯体作为原型,并以此为出发点探索躯体与其寓居的空间之间的关系。葛姆雷曾多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和卡塞尔文献展等国际大展,并于1994年获得特纳奖。
香港白立方画廊(White Cube)正在举办英国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的个展“状态与状况”(States and Conditions)。在介绍中,画廊将这场展览称作“是为呼应香港人口稠密的都市环境而设”——这个预设的前提使得“状态与状况”在其本身商业展览的条件下,又多了几分在地实验的味道。
安东尼·葛姆雷在采访中提到,他要通过这场展览将画廊空间转化为一个心理与生理的实验场,他说:“观众的身体在这一场域中变得至关重要,场域中的积极参与者组织起了作品与空间。但是画廊自身作为遭受质疑的对象,以及作品和观众身体的呈现前台,也是相当重要的。”作为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以他创作的一系列大型公共雕塑而闻名,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自1997年起永久伫立于英国利物浦北部海滩上的100座真人大小的铸铁雕像,《别处》(Another Place);1998年在英格兰盖茨黑德竖立起的20米高、翼展54米的《北方天使》(Angel of the North)等。
葛姆雷在室内空间中的作品和展览,则更能体现他多维度的思考方式。他从不满足于将空间视为价值中立的物体,继而用自己的雕塑作品去填充它;相反地,他致力于使作品成为塑造空间、阐释空间的工具,观众的加入则使这样多元发散的关系更为饱满。比如展览中占据了白立方一层一间展厅空间的《呢喃》(Murmur),这是一个巨大的内部中空的钢架结构立方体,若想进入下一个展览空间,观众们只能选择从它与墙壁之间的缝隙绕过,或干脆从中空结构中穿越,然而观众们的任何反应都没有逃出艺术家周全的设计。在展览的画册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为画廊空间和展品分布所做的规划草图,一方面,艺术家同时以策展人的身份在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观众则成为空间与展品之间产生效应的导体。
葛姆雷试图通过展览这种显而易见的方式来体现他的哲思:“在我们居住的空间中,我们与空间不断地相互转介。”尤其是在香港“这样一小块自然世界中的殖民化空间。”因此,展览并不仅仅被局限在画廊内部,它早在观众进入画廊之前即已发生:在白立方画廊外,相当逼近大门的位置,由钢立方体构成的《松弛》(Ease)横陈在那里,以至于观众们拉开画廊大门时都显得小心翼翼,生怕损坏展品,正是在这样无意识的情态下,观众们已堕入局中。正如葛姆雷本人不无得意地宣告的那样:“我们经常以同样的方式进入画廊,就像我们打开一本杂志……在画廊中,我们被一束鲜花,被桌子后面的漂亮女孩所迷惑,我们进入了充满审美情趣或充满收获可能性的世界。而这块处于入口处的绊脚石就是宣布,从最初这一刻起,这些都不是此次展览所做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