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极 20.8.84
1984年 布面 油彩
73×92cm.28.7×36.2in。
RMB: 6,500,000-7,500,000
签名:无极ZAO
背签:ZAO Wou-Ki20.8.84 92×73cm
展览:1. 赵无极绘画1980-1986,1986年5月6日至13日,美国纽约皮埃尔·马蒂斯画廊。
2.赵无极个人作品回顾展,2004年7月3日,法布尔博物馆,蒙彼利埃,法国。
着录:1.《赵无极绘画1980-1986》画册,皮埃尔·马蒂斯画廊,1986年版第9图。
2.《赵无极》,Yves Bonnefoy & Gerard de Cortanze着,Editions de la Difference / Enrico Navarra出版(法国巴黎),1998年版第218页。
3.《赵无极个人回顾展》画册,法布尔博物馆,2004年版第76页。
来源:原藏家得自艺术家本人。
伦敦苏富比,2011年6月30日,图录号:156。
北京华辰2014年春季拍卖会(华辰2014春拍预展开幕)将于5月13至18日在北京伯豪瑞廷酒店举行,此次共推出中国书画、中国现当代艺术、瓷器玉器工艺品、影像、苏绣五个项目,共计十二个专场。
1948年赵无极移居巴黎,接触到他醉心已久的西方现代派艺术,但西方现代绘画对自然描写的不拘形式和处理色彩的自由变调,反而使赵无极体会到中国山水画中“意在笔先,画尽意在”的写意妙处。如其所说:毕加索教会了我如何绘画像毕加索,但塞尚教会了我注视中国的本质。我也曾仰慕莫奈、雷诺阿、莫迪里阿尼、马蒂斯,但塞尚却帮助我重新成为中国的画家。而赵无极对传统艺术精神的反省与回归贯穿了其艺术创作的始终,也成就了赵无极横跨东西方的艺术格局。
五十年代初,赵无极的创作贴近西方抽象表现主义潮流的大背景,内心对中国艺术本源的追求与克利的抽象表达相呼应,创作由“具象描绘”转为“符号化表现”,富有现代艺术的抽象表征意味。而1954年之后,赵无极则进入一个新时期,开始向传统艺术回归,倾向于表现想象性而难以辨认的书法。他从远古的甲骨文或青铜文字中汲取灵感,以书法的锋芒结合富于空气感的深度,在画中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对于三度空间的直觉。在六十年代的作品中,赵无极有意识地追求中国画“六法”中的首要法则—气韵生动:心随笔运、迁想妙得。用笔更自如飞舞,呈现出在激情中一挥而就、不可重复的效果。此时由于美琴的病情,绘画成为赵无极唯一的精神寄托,画面中多有刮刀磨压画布的浓厚色彩,整体贯穿一种酣畅淋漓的气势、快感。符号也被赋予自主的感觉,将自己融为绘画的对象,从现实的重压及烦恼之中超逸出来,在画面中寻得惬意、安宁。赵无极曾说:“我想表现动感,或迂回缠绵,或风擎电驰,强烈的喧嚣比静默对我更具吸引力。”
七十年代初,由于体力及精神不佳,赵无极常随性作一些小幅水墨画,逐渐发现水墨的妙趣。褪去了六十年代风云变幻、天地雷动的锐气,而倾向于水墨生气的雅致,更精于水墨画中“虚实”“留白”的空间营造,似乎宇宙之大,草木之微,都能为他所有。此时他对中国美学思想的体悟更深而真切,画面表达也更为空灵、通透。
八十年代以后,赵无极的作品常用厚实的色彩铺满画面,更显出空间的深邃、高远,大笔涂抹的色彩分出墨色的层次变化,犹如宋人山水情怀中雄浑壮观的高峰。那种草木华兹、山石嶙峋、水影波光的磅礴气势,很可能得自董源和范宽。而浓淡相间相互交融的色彩隐于一线,堪比米家山水的迷朦风貌。那种深邃的看不透的风云变幻,或者是涓涓流水和浅浅的河滩,或者是一片宁静的绿野;有的是白雪覆盖的银色世界,有的则是茫茫黑夜中闪现出的诱人的灯火阑珊处,迷蒙的远景之后,总是暗示着一个超过眼界所及的真实境界。
而看赵无极九十年代的作品,画面的抽象意味更加浓厚,色彩纯度更高、色调趋于明亮,大块厚实的色彩突兀地结合在一起,如墨色淋漓般交融晕染的油彩,使画面的视觉空间归于一片空白、沉寂,但却于若隐若现中实现了自由精神、清明心境的驻入,衍生出“无极生万象”的道家哲学。相对于六七十年代的深邃、凌厉,画作少了一份自在的飘逸、灵动,而更多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水墨画中林泉高致、雄浑悠远的山水意境,静若水,稳如山,是一切绚烂到极致后的回归,而此种至臻之境也是赵无极多年来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体悟、总结及对自己的人生观照。作品《01.05.92》就是此系列中的代表作之一,它超越了笔墨情致上的变化,转为对艺术本源的抽象表达,上升至在宏观境界中对“道”的观照。画面仅以蓝、黑、白三种高纯度的色彩间隔铺满,至简至纯,有如塞尚的静物,宁静、沉着,结构单纯而稳重。蓝黑交接之间的抽象线条有借鉴于书法艺术的符号表征意义;而蓝黑之外的大片原色,是留白,也是中国书画“气韵生动”的所在。横亘在画面中央的黑色与蓝、白色交融渲染的气氛如平置的米家山水,富有中国水墨画中的山水精神。而作品以创作日期命名的方式,与波洛克任情纵性、兴之所及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相似,同时,作品主题上的“空无”又使画面衍生出万千涵义,也与画面整体蕴涵的“冥想的精神”的空泛相一致,“无形”之“大象”,使作品上升到对艺术及整个人类宇宙观念“道”的表达。“道”就艺术表现而言,就是“至小无内,至大无外”的抽象境界。而赵无极的艺术所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宇宙观照方式,它不是对一山一水、一树一石的具象式的观照,而是一种对大气盘旋的宇宙大象的宏观理解和冥想。
赵无极 01.05.92
1992年 布面 油彩
81×100cm. 31.9×39.4in
RMB: 7,000,000-7,500,000
签名:无极 ZAO
背签:ZAO Wou-Ki81×100cm 1.5.92
着录:1.《赵无极自画像》,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2年版第96页。
2.《赵无极 1935-2008》,Dominique de Villepin着,法国巴黎
Flammarion出版,2009年10月版第270页。
赵无极此时的抽象绘画浸透着浓郁的传统艺术精神,与中国其他融合中西的艺术家不同的是,前者是借用西方的油画技巧,而赵无极是在精确而成熟的油画艺术中发现中国传统艺术,从遥远的甲骨文到绘画“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再至宋人的山水画精神,直至最后以油画的质感来表现东方艺术的深邃、宏大,形成富有艺术哲思的“无极”境界,融汇了两个伟大的系统,孕育出东西方之间的共生艺术。正如画家马纳西埃对赵无极的评价所述:“通过你,恍然间范宽和伦勃朗笔势相通,塞尚和米芾、倪瓒光彩与共”。这也是赵无极多年来在融合中西、回归中国之道上的深入探索与表达,至今也是前者,甚至后人都无法企及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