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北京保利2014春拍焦点拍品抢先看(组图)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李晶整合 2014-05-28

中国书画

陆俨少《罗浮新颜》142 x367cm 镜心 设色纸本

此次近现代书画的扛鼎之作是夜场中的向六位大师致敬专场,各专场子取精致作品十件左右,并各有领衔之作;“水宕云闲——陆俨少重要作品专场”有陆俨少绘画生涯中罕有的巨幅实景山水《罗浮新颜》,此作为作者1977年去江西井冈山为当地革命纪念馆完成绘画任务时所作,取全景式构图,俯瞰视角表现罗浮小镇的生活实景,画面大气壮阔,与革命圣地的气势相契合。

张大千 《云壑渔隐图》187x95cm 立轴 设色纸本

“云水泼墨——张大千重要作品专场”张大千泼彩山水精品《云壑渔隐图》系画家创作巅峰时期1969年所绘,泥金纸上自下而上山石耸立,极具北宋山水峻严憾人气魄,以自创的泼彩泼墨技法,石青石绿色彩渍染变幻,如云气般流动于山间,金色质地与青绿交相辉映,极具视觉震撼力。

徐悲鸿《双飞神骏》61.5×87 cm 1950年作 镜心 设色纸本

在“骝骑绝代——悲鸿神骏专场”中,徐悲鸿《双飞神骏》得自于近代文化名人马衡家族的倾情支持,该作绘于1950年代,系画家为马衡之子马彦祥与云燕铭结婚所作贺礼。以两批骏马祝愿二位新人在事业发展上与日常生活中比翼双飞。在中国美术史上,徐悲鸿的意义是划时代的,他汇通中西之法,以“精湛的艺术技巧”沿革传统,更因“浓厚的民族气派”引领群伦。徐悲鸿的绘画作品涉及题材广泛,人物、花卉、动物等,其中,动物题材被作者赋予了高度人格化、民族化的意想,使之成为一种崭新的、富有强烈时代性的绘画语境。

【相关阅读】

保利执行董事赵旭:保利拍卖将积极影响内地市场

2014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亚洲重要藏家珍藏专场

北京保利:二十世纪中国水墨大家重要作品夜场

 

黄胄《套马图》142.5x320公分1987年作 镜心 设色纸本

《套马图》是黄胄1987年所作,画面尺幅约42平尺,场面宏大,气势磅礴,构图丰满,墨色浑厚,笔墨奔放潇洒,在其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此作的规格十分罕见,可以说是黄胄晚年创作精力最为旺盛,风格、技法最为成熟时期的一幅代表性作品。

傅抱石《二湘图》103×46cm 立轴 设色纸本

 此作为画家1954年所绘,上款人为画家好友徐平羽先生,画面满布随秋风飘舞的木叶,湘君、湘夫人缓行其间,其貌古媚,敷色明丽淡雅,在傅氏若干二湘图 中,此图当是极妙者。

林风眠《大吉图》36×36.5cm 镜心 设色纸本

林风眠《松林小鸟》68×68cm镜心 设色纸本

林风眠《江边小景》30.5×36.5cm 镜心 设色纸本

“先驱者的足音——林风眠重要作品”专题汇集了林风眠各个时期创作的10余件佳作,以人物、动物、风景三大题材为线索全面呈现艺术家最为典型的艺术风貌与伟大成就。

《雪庵和尚书韩昌黎山石诗》

 过云楼旧藏《雪庵和尚书韩昌黎山石诗》卷,大字行书,长达十余米,世所鲜见。由顾廷龙题引首,顾文彬、徐邦达题跋。顾氏跋文对雪庵其人有所记载:“释溥光,字符晖,号雪庵,俗姓李,大同人。特封昭文馆大学士,赐号元悟大师。善真、行、草书……此卷沉着古劲,间玉局双井之长。首八行原缺,倩同年何子贞太史补之……”,雪庵和尚乃元代高僧,精于书法,赵孟俯对其及服膺。徐邦达先生亦记此卷浮沉于卷尾:“雪庵大字世不多见,此卷书昌黎山石诗,数十年前尝获观于过云楼故主荣木兄处,时同客申江也。犹忆其笔法精劲,气势磅礴,差堪与耶律楚材抗行。惜早缺失前八行,艮庵老人乞何子贞补完之。此卷于十年浩劫中失去,越二十稔,余忽见之申市,因告知当事者,即举以归赵,爰为记之……”由此可知是卷前八行原佚,为何绍基所补书,亦是艺林一段佳话。

 古董珍玩

明永乐 甜白釉“永乐年制”款缠枝莲僧帽壶 H20cm

永乐朝为明代盛世,国力鼎盛,而永乐瓷器艺术水平亦为中国瓷器史上的巅峰。此壶阔颈,鼓腹,瘦底,圈足。一侧有流,前伸似鸭嘴状,另一侧有宽带型曲柄,上下两端均作如意云头形,以台阶状曲线构成宽边僧帽式口沿。应有圆纽盖,一侧有小圆系,与壶口后部的小圆系相对,客结绳相连以防壶盖滑落。整体造型轻盈秀美,通体及足内均施莹润的甜白釉。整器颈腹、流及柄,均暗刻缠枝纹,藤蔓蜿蜒,线条柔美,口沿内外则缀缠枝灵芝纹。壶身颈部的缠枝花叶,弯卷形成四个独立的圆形开光,其内分别于莲花之上暗刻“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此器整体造型轻盈秀美,通体及足内均施莹润的甜白釉,釉面恬静莹润,釉色白如凝脂,优美的器形配以甜美的釉色,相得益彰。器身刻有缠枝花、卷草、莲瓣纹等,为永乐甜白瓷的杰作,加之刻有永乐年款,更为稀罕珍贵。

元 铜鎏金药师佛坐像 H51cm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就在有计划地收藏中国文物,现在全日本共有1000多座博物馆、美术馆,几乎都收藏有中国的文物。其中,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最为丰富。其他的展馆中,大仓集古馆、静嘉堂、根津美术馆、出光美术馆、藤田美术馆、有邻馆、东京五岛美术馆、白鹤美术馆、大原美术馆等也是各有特色的著名收藏馆。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本场一件“元代 铜鎏金药师佛坐像”即为有邻馆旧藏,造像通体鎏金,螺发规整,发间现宝珠,宽额丰颐,弯眉与鼻胫相连,相容寂静,神态内敛,白毫凸显,双目微垂,左手结定印于脐前,右手扶膝以拇指、食指拈一药丸,全跏趺坐。身着袒右式袈裟,右肩覆搭衲衣边角,下着僧裙,衣褶流畅自然,线条柔美大方。整尊金水完好,形制硕大,工艺精湛。

清中期 白玉雕饕餮纹兽首衔环耳盖瓶 H29cm

通体以整块和田白玉精细雕琢而成,用料堪称豪华奢侈,大气磅礴。线条挺拔,为乾隆时期宫廷御制之典范,温润而庄重。此件盖瓶为1919年之前英国著名古堡温沃斯城堡(Wentworth Castle)所收藏。城堡之最后一位主人布鲁斯.维农.温沃斯上校将此城堡及周围土地售出,故此玉瓶于1935年被英国顶尖玉器古董商查尔斯.诺特公司(Charles Nott Ltd)购得,并作为该公司之明星藏品出现于1935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举办的《中国艺术国际大展》的图录。1936年出版的由S.C.Nott所著《中国玉器源流考》(Chinese Jade Throughout The Ages)一书中亦有对此盖瓶之著录。1937年,英国著名收藏家爱德华.约翰.西里尔.温顿(Edward.John.Cyril.Vint)以高价购得此玉瓶,珍藏于其家族的里士满别墅中。直到2008年,温顿家族收藏的玉器在香港佳士得进行拍卖,此件珍贵的藏品即是其中之一。

元 钧窑玫瑰紫釉菱花式洗 “一”字款 D25cm

明人多好古博雅,彼时的赏古鉴古之风尤甚,海外回流的一件A.W.Bahr旧藏“元 钧窑玫瑰紫釉菱花式洗”可谓绚丽夺目、尽善尽美,后于1971年出现在伦敦贝尔特(Bluett&Sons Ltd.)。巴尔(白威廉 A.W.BAHR,1877—1957),生于上海,曾为清末上海英国皇家亚洲学会中国北方分社秘书长(皇家亚洲学会成立于1788年,是英国研究亚洲的大本营)、中国古董收藏家,其对古玉、陶瓷及书画均有涉猎,藏品曾在欧美各大博物馆展览,部分捐赠美国纽约大都会等。本件钧窑洗呈葵花式,下承以三云头足,造型规整优美。通体满釉,里为天青色,有“蚯蚓走泥纹”;折沿处及外壁呈玫瑰紫色,釉光饱满,内外呼应;足内刻有“一”字标记,直径达25厘米,表明其为此套洗中最大者。

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大碗 D29.5cm

 此件作品最初为旧京爱国华侨吴赉熙所藏,后自1937始几经拍卖会,辗转于欧洲数字重要藏家之手,其间传承有序,并多次出版及展览,可见其珍。整器造型为宣窑青花御瓷之经典代表,其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为宣德一朝新出样式,造型敦实端庄,胎体厚重坚致,口沿平切,棱角明显,为宣德碗类最奇特者,能与之相当的品类,仅见洒蓝釉暗刻龙纹钵和青花云龙纹钵,皆以厚胎平口著称。器内素面无纹,器外纹样以青花折枝花果为饰,画工精湛细腻,线条流畅自如;口沿双弦线下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款,其风骨隽秀,笔意清新,端庄内蕴稚拙,莫不合乎晋唐小楷浑厚朴拙之法度。此式碗的功用文献失载,后世众说纷纭,至今未明,存世数量罕少,约在三十件之内,散见于世界各大收藏机构。

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葵口碗 D22.5cm H8cm

这一件日本重要私人收藏的“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葵口碗”,亦为宣德一朝青花制器之佳例。整器为斗笠葵口式,造型别致,自见赵宋洗练简约之美,尽显曲线变化之佳妙。胎质细腻轻薄,釉汁莹润亮青,全器内外纹饰疏朗而饱满,外壁装饰两重纹样,上为六组折枝瑞果纹,下为六组折枝花卉纹,交错布置,内壁口沿缀饰十二式花果纹,下承六组折枝花卉纹与外壁纹饰相对应,碗心则是绘以折枝寿桃纹。底部浅圈足,胎骨细腻,抚之光润如玉。青花“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朴拙苍健,古意盎然。

顾景舟茄段壶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司空图用浅浅几句便将现代人心目中对先贤文人生活的向往勾勒出了一个详实的样貌,令人不禁在心中幻想这样一幅充满古典乐趣的画面。顾景舟的这把壶通体不着点滴笔墨,仅以造型、材质示人,其光华内敛,有丈夫清高内敛之气,令观者叫绝。浑圆素朴的茄段造型,淳朴自然,素面素心,大巧若拙。圆弧形壶盖,壶纽似茄蒂,二弯壶流与耳状壶把以壶身中线呈对称呼应,壶身线条过渡自然流畅,周身光泽温润。

 

元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花卉碗 D25.5cm

此碗身造型沈稳端庄,雍容大气,器身平沿,外撇,深腹,底承圈足外撇。整器无镀金,口沿及底足外沿露出铜质的本色,亦熠熠生辉。外壁器表以天蓝色釉为地,上施珐琅彩绘,绘缠枝莲花纹饰图案,其勾莲繁密茂盛,花瓣前后交迭,一花一色,曼妙多姿,周围缠以草叶藤蔓,枝叶肥硕,作墨绿色泽,呈半透明状,为后世少见。,碗身内壁中心以茄紫作水纹,上绘荷花莲叶图画,予人宁静优雅之感。内壁施白色釉为地,掐丝填绘葡萄纹,茂盛的枝叶下葡萄累累,或绿或紫,饱满晶莹,富有生活趣味。此件缠枝花卉碗釉料施染精美细谨,黄色花卉温润雅致,茄皮色紫晶莹通透,玲珑润泽,掐丝金线不仅做花卉图案勾描边框之用,亦能单独作线,作草叶藤枝密布于器表之上。整器掐丝较粗,叶子肥厚,花瓣大而多,其间墨绿、紫色釉质成半透明状,且勾莲纹的花头硕大,为典型的元代掐丝珐琅特征,使之更具研究及欣赏价值。 

现当代艺术

罗中立《地界线》79 x59 cm 布面油画

80年代中后期,罗中立曾多次去彝族地区体验生活,创作了大量精彩的作品,而这幅《地界线》便是其中少见的描绘彝族女性的佳作。在艺术表现上,艺术家主要依靠冷暖色调的变化和交错的笔触来塑造人物形象及其生活环境。在画家的精心安排和组织下,人物的面貌特征、独具民族风情的华丽服饰、苍凉孤寂的天地时空,都被统辖在一种静穆、和谐的古典主义视觉秩序当中。在色彩与笔触的交织下,艺术家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心如止水,仿佛遗世独立的女性形象。从她的身上,从她清澈的双眸中,仿佛能够瞥见至真至纯的人性之美。

何多苓《上楼的人》144.5×114 cm布面油画

 在古典油画中,女人体一般作为身体美学的客体或者是神话、宗教故事中的人物出现,而何多苓则将女人体当作是诗学的客体,将其置入日常生活的场景之中。上楼梯,这个我们现代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在何多苓笔下充满了诗意和生命的内在感动。作品中,何多苓选取了一个“在场”的视角,仿佛将我们的观看带入到真实的情节中,同时赋予这种观看以性别的视角,成为一种悄无声息的欣赏和赞美。画中人物背对观者,头部正好被遮挡,何多苓用这种方式隐没了面孔这一具有身份象征的元素,从而模糊了身体的具体性。在这个具体的环境中,女人并没有具体的指涉,而是一种普遍和典型的人体美,这一日常的空间充满了“物我两忘”的虚空和“以身观身”的佛家身体观想。女人提起右腿,刚好落在楼梯上,双手自然垂下,何多苓赋予了这个平常一瞬以古典的美感和诗意。在创作中,何多苓非常善于发现日常的诗学,善于感受隐匿在看与被看过程中的视觉美感,善于表达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愫和形而上意味。

曾梵志面具系列之《三年乙班》48×38cm 布面油画

面具是曾梵志最重要的系列作品之一,对面具的阐释的文本也正如其面具之下的面孔一样纷繁复杂,面具到底代表了什么?面具之下又是什么样的面孔呢?曾梵志对社会大历史十分敏感,早在90年代初期,他就创作了一系列具有表现主义的社会批判题材。而面具的出现则标志着曾梵志找到了进入到社会层面的切口。如马尔库塞的“单面人”理论,在工业化生产方式主导的社会中,表征着“人”作为主体的超越性维度的个性“变得肤浅和不真实了”,主体性的人变成了“单面人”。单面人的理性思考方式是同一的,感性感觉方式也是同一的。这无疑是对原本多样的主体性的深度异化。这些带着面具的人何曾不是马尔库塞所谓的异化了的“单面人”呢。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一代中国人,甚至是当代语境下世界性的困境。

张晓刚《大家庭》系列 80x100cm 布面油画

画面用暧昧的灰色调传达老照片的黑白效果,模糊的人物形象像是保存不佳的失真,仿佛对照片的修饰,既增添了画面的视觉性,又使其意蕴更趋复杂。中国现代摄影中,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全家福——有序的、端正的、代办的、有主次的排列着的语言方式。不留笔触,平滑,也是“大家庭”系列的重要语言因素。同时此次还将展出作者《记忆与失忆》第八号作品。

周春芽桃花系列之《致春天》180x280cm 布面油画

 “这幅桃花又代表着周春芽桃花系列新的突破,他在画面的左侧置入了斜跨画面的两个枝干,赭色的两个色带似乎打破了艳烂的桃花景象,却给画面平添了斜向的动力。桃花依然是那么妖娆,开满了整个画面,近的朝着我们招展她的花瓣,远处的桃花被模糊化,好像欲拒还迎的样子。周春芽果然是用色大师,他将红色、紫蓝色、柠檬黄、赭色和绿色安排得如此具有冲击力,一切颜色都好像在争奇斗艳,都在运动和抗衡,绚烂之极。”——胡湖《周春芽—走出桃林,走进园林》

草间弥生《对死亡的恐惧》 194 x 194cm布面亚克力

国际知名艺术家草间弥生的四件油画作品将作为压轴作品出现在此次专题。此次上拍的《对死亡的恐惧》尺幅巨大,参加了草间弥生2008年在纽约高古轩举办的个展。同时此次还将展出草间弥生的南瓜系列作品。

徐冰《鸟飞了》可变尺寸 亚克力刻字

在《鸟飞了》当中,艺术家对中国的汉字和西方的字母进行形象化的变体,将有关文字与图像、传统与当代、中国与西方、具象与抽象、现象与观念等深入思考充分整合,力求打通东西文化壁垒实现平等交流,堪称集视觉传表现、观念传之大成的典型作品。《鸟飞了》是徐冰在中文、英文、”新英文”,以及文字与图像之间关系中所作出的综合性创新,这里不仅涉及到徐冰对于中国与西方各自文化中最重要的表征系统——”汉字”与”字母”——之间关系的研究,同时又结合了他对于这大系统所代表的中西思维模式变化的融合尝试,力求让观者的思维游弋在概念、意义、文字和造型之间,通过寓于通俗形式之中的观念因素,使人们清晰地观察到它们之间的过渡和转变是如何完成的。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