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斯” 戴汉志
关于开展戴汉志(Hans van Dijk)档案的讨论始于2011年2月,当时在北京的策展人/画廊经营者张黎跟我说,到了2012年便是戴汉志逝世十周年了。在中国,大家一般称戴汉志为“老汉斯”(而称汉斯·尤利斯·奥布里斯特 [Hans Ulrich Obrist] 为“小汉斯”)。到2011年4月,我才真正见识到这个庞大的档案库,当时我跟傅郎克先生(Frank Uytterhaegen)见面,他在这十年来守护着这个从1980年代末就开始建立、一直到千禧年初才停止的档案库。
那么,戴汉志是谁呢?他在中国做什么?为什么他收集这么多中国当代艺术的资料?他是怎样收集的,是怎样做到的?他最初的目标是什么?还有,更重要的是,关于1990年代的中国艺术,这些资料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故事?
戴汉志来自荷兰,他学习的是艺术与设计,曾在1960年代中在阿兰汉学院(The Academy of Arnhem)学习过色彩构成,在1970年代中在燕豪芬修读过工业设计。在1970年代,戴汉志成为了一名设计师,在1975年开设了一间小设计公司,制作家具,也做丝网广告。在1980年代,他对中国的明式家具产生了兴趣,引用了很多明式设计到他自己的设计中。
为了更了解中国古典家具设计,戴汉志在1986年到南京大学读书。到了1988年,却将研究的对象改变为中国现代艺术。戴汉志对来自杭州、上海和北京的中国新艺术的了解日渐增加,当时的八五新潮正热闹,戴汉志结识了一些艺术家,与他们开始通信。
经过一轮研究之后,他写了一篇文章,题目为〈文革之后的中国绘画︰风格发展和理论争辩〉('Painting in China After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Style Developments and Theoretical Debates'),并分成两部份,发表在荷兰莱顿大学(University of Leiden)的学术期刊 China Information 上。在八九****后,戴汉志回到荷兰,在两年间他继续学习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和艺术史。
到了1991年,戴汉志开始筹备一个中国艺术的展览,因此有机会回去中国几次。这个展览就是1993年1月最先在柏林的世界文化宫举行、后巡回到欧洲各地展出的《中国前卫艺术》展。这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包括丁乙、耿建翌、方力钧、张培力、王广义、黄永砯等。凭借这个展览,再加上同年的《后八九中国新艺术》和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1993年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上重要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它踏上了国际的舞台。
中国艺术文件仓库(China Art Archive and Warehouse,简称CAAW)的正式成立是在1998年。在此之前,当戴汉志在1993年搬到北京并决定居住当地,他也成立了一个单位,名为新阿姆斯特丹艺术咨询(New Amsterdam Art Consultancy,简称NAAC),多以此名义组织活动。NAAC的活跃时期在1994到1998年之间,在这段时间戴汉志将中国当代艺术家介绍给很多西方的策展人、记者、收藏家和汉学家。他也在北京各种的临时空间,为中国当代艺术家组织了不少展览。其中,自1996年起,他在中央美术学院的画廊做了一连串的展览,这儿算是可以稳定地使用的场地。
戴汉志致力于在中国和西方艺术之间建立桥梁。在这方面,他策划的其中一个最广为人知的展览就是《蒙德里安在中国》(Mondrian in China),展出了关于蒙德里安的文献,同时展出丁乙、刘野、洛齐、麦志雄及伊灵这几位中国艺术家的原作,在回应蒙德里安之余,也呈现了中国艺术家对极简抽象艺术的各种理解。
戴汉志到中国不同城市旅行,广交艺术家。在没有电邮的年代,艺术家都用邮件给他寄作品照片及幻灯片,还在信中说明他们的观念。这些材料都保留在这个档案库中。
戴汉志的档案一直保存在北京的CAAW。去年,我们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将大部份文献扫描、整理,我们看到大概480位艺术家的档案,中、英、德、荷杂志50多种,包括《美术》、《江苏画刊》、《Art in America》及《ArtAsiaPacific》,还有关于他在中国、德国和荷兰组织展览的通信及文件。这个档案还包括超过70位中外作家、评论家和学者的文章及手稿,都是讨论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另有超过1300本中外艺术家专集和展览图录。
有趣的是,戴汉志自己写的文字,给留下来的不多。他写了几篇中国艺术家的个人评论。另外,在1993年出版的《文化传播中的艺术》(Art in Cultural Transmission),刊登了他的一篇文章,讲述他在外国文化中工作的境遇。,在文中他亦说明了对柏林《中国前卫艺术》展的观点,我相信这些观点多少能说明他往后多年收集艺术资料的准则︰
1· 我们展出的不是西方艺术,而是来自中国的现代艺术。
2· 所谓的中国艺术,即中国传统的艺术,现已死亡,不可能再成长,只为是官方机制仍然养活着而已。
3· 那些抱有浪漫想象的西方艺术爱好者,总在追求地道的“非西方”艺术,这样就把非欧洲文明世界的族类,仅仅视为高贵的野蛮人,而否定了他们也需要个性解放和现代化。
这三个论点说明了戴汉志对当代艺术的看法,也多少说明了他自己支持、拥护哪一种艺术和艺术家。这也指出了他对“当代”的评价︰他的标准是“一视同仁”的,不会因为环境不同而改变,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