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德·冯·斯蒂弗利德《回族老者》1870年代 蛋白照片,手工上色
一、来自影像收藏市场的信号
2012年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出现了较大的调整,唯独影像和古籍善本的收藏逆势上涨。华辰影像拍卖2012年的成交额较上一年出现了20%的增长,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大的中国影像艺术品交易平台。
影像收藏在中国逆势发展的信号也同时出现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摄影界两家专业报刊《中国摄影报》和《人民摄影》在2012年度摄影界热点评选中,不约而同地将影像收藏列为第一。香港苏富比(Sotheby's)在2012春拍开始拍卖影像艺术品,向国内拍卖行传递了明显的信号,秋季就有近十家国内的拍卖行不约而同的再次试水影像艺术品的拍卖,特别是湖北省开拍影像艺术品给出了一个强列的信号,影像艺术收藏已开始向二级城市蔓延,已有多家拍卖公司探讨在省会城市开拍影像艺术品,此外,还出现有数个筹建中的摄影博物馆。
由于中国人开始高价购买流失于市场上的老照片,导致了近年来中国题材的原版老照片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费利斯·比托(Philips Beato)作为中国摄影史上最重要和最著名的摄影师之一,其重要的代表作在2012年已经叫价至10万元人民币以上。2013年,79张1860-1880年代的CDV(Card de Visitor)在纽约“史往”(Swann)拍卖行拍出了6万美元的价格。目前已知最早在上海开设照相馆的路易斯·李阁朗(Louis Legrand)的上海立体系列作为收藏市场可以购买到的最早的中国题材的原版照片,成交价格超过了每张1000美元,还有2100美元的成交记录。
在2012大理国际摄影节上,摄影艺术品的交易达到了四百多幅,成交总额估计达到了400多万元。徘徊数年的影像艺术品收藏,呈现出薪火燎原之势,进入了稳步成长的阶段。
二、不断丰富的影像收藏脉络
影像收藏市场在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已基本形成了老照片、纪实性摄影艺术品和当代影像艺术品三大板块,并从中延伸出立体照片、照相馆、摄影古籍善本、底片、摄影技术技法,经典纪实影像艺术品、行为艺术的纪录、彩色影像等多种多样的收藏脉络,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其中极具中国特色的影像收藏脉络,如戏曲照、红色经典、大合影、行为艺术纪录等。2013年春拍,华辰影像推出“十九世纪摄影名家名作”和“彩色摄影”两个新的收藏脉络,并对“红色经典影像”的收藏进行了阐释和梳理。
1、“十九世纪摄影名家名作”专题。中国的影像收藏进入了构建“影像收藏指数”的阶段,作为指标摄影家和艺术品不仅需要足够的知名度,还需要拥有一定数量的交易记录和透明的成交价格,这些资讯将主要来自于有信誉的拍卖。鉴此,华辰影像将原来分散的十九世纪摄影名家名作集合为“十九世纪摄影名家名作”专题,为“中国影像收藏指数”收集数据,方便藏家收藏。
出现在本次春拍中的有开设上海第一家照相馆的法国摄影师李阁郎(Louis Legrand)、早期肖像摄影家弥尔顿·米勒(Milton Miller)、主宰上海滩摄影达27年之久的威廉·桑德斯(William Saunders)、以手工上色工艺见长的奥地利摄影师雷蒙德·冯·斯蒂弗利德(Baron Raimund von Stillfried-Ratenicz)、在中国短暂停留的法国摄影师保罗·尚皮翁(Paul Champion)、记录了清末早期宁波影像的华生少校(Major J.C. Watson)、在远东地区极具影响力的香港照相馆摄影师威廉·弗洛伊德(William Pryor Floyd)、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埃米尔·瑞斯菲尔德(Emil Riisfeldt)、清末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摄影师阿芳等作品约30张。
2、“彩色摄影”专题。自摄影术发明之后,人们就一直在找寻“彩色的照片”,因为人眼看到的是彩色的景物。但彩色摄影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不被认为是“艺术摄影”,美国的摄影史认为“纽约现代艺术馆在1970年代举办的第一次彩色摄影展,确立了彩色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态的存在”,而且当下保持影像艺术品价格最高记录的都是彩色照片。鉴于中国摄影史中少有彩色摄影发展脉络的阐述,华辰影像特开设“彩色摄影”专题,为学术收藏机构和研究学者提供梳理“彩色摄影在中国发展历程的实物和史料”,推动中国彩色摄影的研究和收藏。这次专题包括有十九世纪中期精美的手工上色的蛋白照片,民国时期作为美术摄影重要表现手法的“水色”和“油色”手工上色的实物,文革期间作为政治任务,倾全国摄影界之力、采用彩色转印法制作的毛泽东主席彩色展览照片等。这些藏品涉及了摄影技术技法、社会现实报道和传媒业的彩色化进程、流行的彩色影像、实验性的彩色艺术摄影和最近彩色摄影艺术作品。
3、《红色经典影像》专题。红色经典因其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财富价值,形成了极具中国摄影文化特色的影像收藏脉络。共产党创建以来的原版照片和红色经典影像艺术品,在中国的拍卖市场一直有着很好的成交率和成交价格。为此,华辰影像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2013年,推出了《历史与情感》专题,并撰文梳理和推动红色经典影像的收藏。
建国之后至文革结束,毛泽东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和意识形态的符号,成为最重要的拍摄对象。而以这些图片为蓝本的艺术创作,波及油画、版画、宣传画、雕塑,甚至戏曲、舞蹈、话剧等几乎所有艺术门类,也成就了红色中国第一代摄影师及其经典作品,在新中国的艺术史、美术史和摄影史上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同时,毛泽东主席的原版照片,还凝聚了新中国以来几乎所有最先进、最独特的摄影技术技法和后期制作工艺,是中国摄影技术技法收藏脉络的珍贵藏品。此次华辰影像春拍就包括有吴印咸、侯波、孟庆彪、郑景康、齐观山、程默、吕厚民、翁乃强等人的毛泽东经典作品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双堆集战役等早期原版照片。
李进《世界人民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主席》1961年 银盐纸基,手工上色
冯方宇《大水法 Big Fountain》2011年 艺术微喷
三、现当代影像艺术品
当代影像艺术品的市场表现,取决于其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高于价值,再好的作品也难有市场,反之,只要价格低于价值的藏品,就可能得到藏家的青睐。当代影像艺术品市场表现不佳的原因,是前几年的泡沫透支了市场空间。2008金融风暴以后,当代影像艺术品的价格出现了不小的回落,特别是新作品的初始价格趋于合理,内容和创意更加丰富,摄影技术技法的完成度也明显提高,因此华辰影像通过找寻,征集到包括有姚璐、颜长江、莫毅、刘一青、刘韧、张鹏、冯方宇、储楚、邸晋军等一批价格合理的当代影像艺术品。
中国影像艺术品收藏的出现较西方晚了三十年,受西方摄影文化价值判断和藏家喜好的影响较大,我们希望华辰影像推荐的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品可以为收藏市场提供有益的资讯,并逐步构建出基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视觉审美和中国藏家价值取向的当代影像艺术品的评判体系和收藏文化。
四、本次春拍的亮点
在财富效应的驱使下,作为紧缺资源的十九世纪名家名作,民国影像史料、底片和建国初期的原版老照片,不断涌现出珍品,甚至孤品。本次春拍有中国最早的杂志《中国杂志》(第三卷,China Magazine,1869),为英国摄影史认为是第一位纪实摄影家的约翰·汤姆逊传世巨著《中国与中国人影像》四卷套(John Thomson,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 Vol.I- IV),由阿芳、瑞斯菲尔德等摄影名家拍摄的报道1878年4月11日广州台风的蛋白照片册(41幅),于1894年制作的内含80幅原版蛋白照片的甲午中日战争相册,用48幅影像展示1900年代北京风景建筑风貌的摄影蚀刻相册,由约翰·克劳德·怀特拍摄的最早有关西藏的相册《西藏与拉萨》(Tibet and Lhasa,1908),杜塞尔多夫卡尔·西蒙照相馆制作的全套中国题材的手工上色玻璃幻灯片,反映二十世纪初法国修筑滇越铁路的影集(34幅),梅嶙高旧藏内含四届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就任的照片一组(572幅),以及庄学本、王小亭、郎静山、卢施福、胡君磊等民国摄影名家的早期原版照片。
此次影像春拍还推出别发印书局(Kelly & Walsh Co。)出版的影像古籍善本摄影书专题。别发印书局1876年成立于上海,初期以翻译出版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和法律条文为主业。民国期间为了迎合西方读者的兴趣和需求,他们大量出版带有中国各地风景民俗影像的书籍,部分书籍甚至是以原版照片粘贴入册制作。别发印书局出版书籍所录的影像之精美,装帧之考究,冠绝全国。遗憾的是别发印书局在1949年时局的变动中撤离大陆,以至于国内的摄影界对其了解甚少。当下,又因其古籍善本实物书籍的紧缺和昂贵,导致了我们对其出版发行状况研究甚少。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推出的别发印书局出版的古籍善本书专题,让学术界了解和重视其在民国摄影史、美术史,以及文化艺术史中的价值。本次影像春拍推出的别发印书局精品影像善本包括《厦门》(Amoy, 1897)、《鼓浪屿》(Ku-lang-su or The Drum Wave Island, 1897)、《扬子风景》(The Grandeur of The Gorges, 1926)、《今日之沪江》(Shanghai of To-day, 1927)、《这就是上海》(So-this is Shanghai, 1930s)、《三峡影集》(The Yangtze Gorges, 1930s)、《慎昌洋行廿五周年纪念册》(Andersen, Meyer & Company of China, 1931)等。
中国摄影收藏市场的发展,作为二级市场的影像拍卖正在还原其本来应有的功能,注重于稀缺资源的原版老照片和价格合理的当代影像艺术品,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的分工和合作走向了成熟。随着国家提倡文化产业、博物馆美术馆投入的增加、学术机构和民间摄影博物馆的兴起,摄影收藏基金的出现,以及档案馆和图书馆的参与,中国影像艺术品收藏正稳步走向繁荣,回归收藏的本质--对摄影文化和艺术的传承。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