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一次追问——泰康空间展览“消极或抵抗?”

来源:艺讯中国 作者:李逦 2013-05-10

“消极或抵抗?”展览现场

4月20日开幕的“消极或抵抗?”,是泰康空间年后的首次展览,展览聚焦于艺术中的政治题材,并邀请了近三十位老中青艺术家参展。政治作为艺术创作和展览的重要主题之一,在近二十年的当代艺术发生史中始终是一个带有争议性的话题,无论从艺术家本体的微观层面或是社会演进的宏观尺度上,对政治的趣味和热情虽有起伏,却不会终结。因此有人从泰康的此次展览上体会到了某种怀旧的气息,有人感受到了梳理艺术史的野心,还有人把握到了“左”与“右”的方向感……

展览标题以一种疑问句式加以命名也正预示了这种体验的多重可能性,“消极或抵抗”是一种出自于观察者角度的话语方式,而观察的维度基于艺术家、策展人、业界观众和普通公众构成的混杂政治视界,难以确切描述,在中国当下复杂的国家现场里,或许应当说是模糊和语焉不详的。因此一个问号串联起了太多可能性。结合泰康空间近几年来的展览风格和空间背景,曾有人将之视为中国当代艺术界中的“左派”代表,这一展览或许会加深某些人的这一印象。作为国内目前为数稀少的纯粹非营利性艺术空间,其展览选题和切入角度往往出人意料,此次的政治主题或可看作是一个缩影。

值得一提的是,该展览在布展方式上考虑缜密,泰康有限的展厅空间依据展览结构被精确划分为四个区域。除了实际展出的作品,还有三十余位艺术家的作品文献被以二维码的形式引入到展览当中,作为某种可供观众延伸阅读的参考素材。

此次展览的结构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围绕“精神中轴”、“伟大的肖像”、“日常与集体”、“排演”、“地缘与国际想象”五个部分展开。

精神中轴

天安门,不仅是首都地理中轴的中心,也是国家政治的精神坐标,它与领袖符号一起成为普通百姓想象和理解政治的开端,并作为政治的象征物留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最具纪念碑性质的客体集群。此部分作品围绕着以天安门为中心坐标及其周边的地理展开。

伟大的肖像

以政治肖像为中心展开的“造神”,到后来的“渎神”创作一直经久不衰,是各类艺术家触摸政治最首要的冲动与最直观的反映,并产生了海量的作品。“诸神”的谱系还在建立,群像绘制仍在继续。

日常与集体

政治引发的狂热与躁动隐匿于无征兆的集体意识中,许多平淡无奇的日常,包括色彩、图形、话语、样式等等随着革命与时间的演进,完成从工具主义符号到政治心理符号的转变并成为永远祭奠的影像,并在今天还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排演

从概念到事件、从符号到内容,在政治的一系列表现形式面前,艺术家唯一能做的,是巧妙恰恰也遗憾的似乎只能用隐秘的美学方式的干预。包括对符号的审视与破坏,概念的演绎和“无害化”的践行与反讽。排演替代了行动的满足和革命的热情。

地缘与国际想象

从直面国内的政治现实抽身于国际情境,话语环境的转换使艺术家变为他者的目光观看与思考,在凌空凝视下政治更像是一种关系、一个静止的概念,与其没有切肤之近,对其推演表现使它回归到客观与平和的素材的地位,比照现实更是多了回旋之地。

展览现场的呈现非常多元化,包括装置、视频、架上等多种形式。而此次参加展出的包括黄永砯、政纯办、胡向前等27位艺术家,年龄跨度较大。他们在对于借政治这一议题来实践自己对于政治的想象的同时,也经历了由较为激进的符号化倾向,演变至逐渐去政治化,和向内的隐藏性表述。可见年轻一代艺术家对于政治本身认知的角度以及艺术语言上的趣味的变化。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展览与一些优秀的内容失之交臂,很多精彩作品没能具体呈现,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泰康空间将这部分作品信息转换为二维码穿插于展厅作品中间。观众可以携带智能移动终端在现场扫描观看,以此链接一个更为广阔的通道。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