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秀珍,《黑洞》, 2013,装置(多层板,穿过的衣服,灯) 150 x dia. 250 cm
两只硕大的飞机型号轮毂被支柱架起,其上以黑色旧衣服模拟出轮胎的模样,而这种松软的纺织品却不能真正的如橡胶轮胎那样承受压力也禁不起强烈摩擦。
这只上下颠倒的起落架带有明显的象征意味,尹秀珍用它隐喻一种无法降落的尴尬,而这件作品也折射出尹秀珍对当代社会快速发展的焦虑。事实上,尹秀珍所居住的城市北京拥有超过2000万的人口,环境和资源面临巨大的压力,尽管如此,城市继续发展的速度却不能停止。在某种程度上,这座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飞行器,携带者每一个人不断向前飞进,而至于如何着陆,人们似乎并没有确切的准备。
尹秀珍的创作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思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从那时起她就将目光关注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之下和全球化进程之中所暴露的问题上,并以此为主题创作了大量的装置作品。在她1995年的早期作品“洗河”中,她将成都市府南河中的污水冻结城冰块,放置在河岸附近,交由路人以清水进行洗涤,而最终冰融化为水也无法被清洁,又渗进河中。在这个包含行为和雕塑语言的创作中,她向人们提示着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性后果。开始于2001年的“可携带城市”系列装置则反映了个人与都市的关系,在国际旅行常用的旅行箱里尹秀珍用旧衣服和布料缝制出不同城市的建筑景观,香港、纽约、墨尔本等国际都市都被她巧妙的再现了,这些装在箱子里的城市看起来。
在此次的个展中,创作于2008年的“不能承受之暖”展现了尹秀珍标志性的对旧衣物的使用。她将1000条围巾相互链接,螺旋地盘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圆形。彩色的围巾让人感到亲切,作品的名字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然而,当这些象征着温暖的围巾以集合的方式出现的时候,那种温暖却变得沉重。
另外,系列装置“隔离墩”是尹秀珍2013年的最新创作,她用木板仿制了北京街道中常见的水泥隔离墩,并在一侧用丙烯绘有多种城市风景,包括著名的天安门城楼和长安街。其中一件描绘了街道被黄雾笼罩的景色,不禁让人想起近年来北京严重的沙尘暴和近来糟糕的空气污染。在此番的个展还展出了钻石造型的大型装置“黑洞”,名黄色的由沙发组成的装置“救生筏”,以及绘画系列“烟花”,而这些作品同样蕴含了尹秀珍对于社会议题的所思所想。
“尹秀珍:无处着陆”正在佩斯北京画廊展出,展期至2013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