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艺术家创作运用数据迎合市场(图)

来源:艺典中国 2014-06-20



帕克·伊藤作品

几乎鲜有人会用“机会主义家”来赞誉他人,然而在商业世界中,惟有了解、分析、预期、迎合消费者需求,才能够在竞争大潮中稳扎稳打。似乎一些艺术家也察觉到,通过市场决定自身作品方向能够获得更好的商业成功。

近年来海外艺术市场上,80年代前后出身的艺术家作品在拍卖会场上数次刷新纪录。如2014年3月,拍卖行菲利普斯举行的“影响之下”专场中,许多年轻一代的当代艺术家作品都取得佳绩。其中,仅有28岁的年轻艺术家帕克·伊藤(Parker Ito)的一件作品就在场中卖得62,500美元,远远超过其拍前估价15,000美元,尽管与另一位年轻艺术家艾利克斯·伊斯雷尔(Alex Israel)前不久卖出的100万美元作品相比,只能算是一个零头。

由于两位艺术家在市场中显现了其商业潜质,他们被《乡村之声》杂志的评论家称作“机会主义家”。同样拥有商业潜力的年轻艺术家正在美国的大城市里涌现,然而他们对于商业的敏感把握或许值得被注意。接下来提到的这一位艺术家或许将“商机敏感度”发挥到了极致。

阿姆斯特丹艺术家乔纳斯·朗德(Jonas Lund)在捕捉艺术爱好者关注点上会运用近乎“科学家”一样的手法,他会利用科技,协助自己理解艺术市场需求。如早前他建有网站,用以分析画廊中优秀作品是如何吸引观者注意力。分析前,朗德会在画廊展区找准位置,运用无线网络以及他开发的软件追踪观众对于艺术品的关注程度。

另外,朗德还有更为惊人的项目。他对菲利普斯拍卖行拍品目录进行浏览,并留意其中哪些拍品随后又被转卖。随后他通过数据分析筛选出其中40件最可能被转卖的佳作。而后,他会借鉴这些作品中的“成功之处”进行数码创作,将这些作品中的亮点技法融入作品之中,然后把数码作品印刷在画布上,制作成能面世的作品。最后,朗德会在他的作品上涂抹一些颜料,让这件作品无论从视觉上、或是触觉上都充满质感。

听起来不太原创,然而朗德的项目还不算完。在将这些被赋予可能受欢迎的技法作品放入卖场前,每件作品后面都附有一个黑色的GPS追踪装置,装置中插有一张电话卡,并能够每天通过短信及时“汇报”给朗德作品的状态,随后他会把这些画作的讯息放到网站上。如果作品被转卖,人们可以通过访问网站得知,而原来买家应当保证新的买家能够保证保留画作上安装的定位装置。

画廊打算未来将朗德的这些作品带去艺博会,这足以证明这位艺术家项目的成功性。然而,朗德的作品虽然看起来有趣,作品都拥有一个共性:它们都依“数据”、为“迎合”而创。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