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林明哲:收藏强调民族性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易小燕 2014-07-09



林明哲

今年6月,在保利2014春拍上,由山艺术文教基金会旧藏的11件川美作品全数成交,给出了9066.6万元的成绩单。其中,罗中立的《春蚕》贡献了4370万元。这次川美重要作品的释出,对于山艺术来说,“不是放弃伤痕乡土绘画,而是释出作品让更多藏家分享,让更多人关注中国伤痕与乡土写实艺术”。其创立者林明哲在接受《京华时报·艺术品投资周刊》专访时表示。作为藏家,林明哲专注于架上绘画的收藏,他强调作品的个人风格和绘画所蕴藏的民族性。

■出手原因

好作品分享给好藏家

界内不少人士对于山艺术基金推出的拍卖专场充满了疑惑。2012年,林明哲接受本报采访时尚称“未来收藏计划是完善川美系统”。短短两年时间,即把这一系统中、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转手,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林明哲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去年开始已有许多欧美藏家与投资机构进入拍卖会竞拍中国现当代画作,说明藏家结构已在悄悄改变,优秀艺术品已经不只是国内藏家参与竞价了”。同时,他还有一个情结,希望“中国最好的艺术品与文物留在中国大陆,这是我的初衷与愿望,所以我鼓励基金会董事把好作品提供给国内的拍卖行”。

界内普遍认为,林明哲是一个惜售的藏家,很少出售自己经手的藏品。在几十年的收藏生涯中,他如今的观念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早些年会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被迫卖掉作品,而现在更多的是源自主观因素,“2000年的时候,因为财务状况很不好,逼不得已才出售;现在是想让好作品分享给好藏家,得到更好的推广,这种情况下才会出售”。林明哲强调,这次出售“不是放弃伤痕乡土写实绘画,而是释出作品让更多藏家分享,让更多人关注中国伤痕与乡土写实艺术,在山艺术基金会的收藏体系中,只是少了几件而已”。

看林明哲看来,虽然“转手部分标志作品觉得可惜,但如果经典作品能让更多有能力的国内美术馆或机构收藏,对于推广更有意义,也更有效率”。

■收藏标准

能打动我的架上绘画

林明哲的收藏很有针对性,在40年来的收藏历程中,“我由70年代初期台湾本土油画收藏,到80年代西洋绘画的收藏,再到80年代末的中国近现代油画收藏,而2000年后转向现当代年轻艺术家及中国新水墨收藏”,虽然体系内部在不断调整,旨在拓宽收藏的范围,使得藏品更年轻化,但收藏中国艺术品的大方向始终不曾改变。“未来,对川美的收藏及对中国艺术品的收藏与推广仍是基金会既定的方向”。

众所周知,从80年代后期开始,林明哲对川美重要时期的作品采取的是“垄断”式收藏。如今,这一批当年很便宜的作品,已经上涨了数十倍、数百倍,大家不得不叹服他选择作品的眼光和独到的判断力。

关于收藏的标准,他首先提到的是“要能够打动我;其次是有创造性的架上绘画”。选择架上绘画的理由很直接,不仅“方便以后展示和推广”,相对其他艺术样式来说,“架上绘画更容易保存和流通。”

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林明哲更倾向于保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艺术家,“我收藏的每个艺术家的风格几乎完全不同,都是在他们自己成长背景及文化熏陶下所产生的创作”。除此之外,他还看重作品中是否蕴含民族性。在他看来,“不管是中国、英国、法国、美国或者西班牙,每个国家杰出的艺术家作品都具有该国的文化内涵与特色,这是不可替代,不可模仿的创作。比如中国也有很好的艺术家,但是他的创作与国外艺术家很相似,我就不会收藏”。

什么样的藏品能够进入艺术史?林明哲认为,“能够反映时代性的最佳作品才能产生感动与共鸣,才有机会进入美术史。每个时代都会反映时代精神与特征,有些艺术家做到了,就会成为大师”。

■新手建议

不要太计较短期得失

山艺术除了大批量地购买川美重要时期的作品外,在对藏品的推广上同样不遗余力,不仅对作品价值做了深挖,很大程度上也铸就了山艺术今天的影响力。

对于一级市场的推广,林明哲支招,应选择最有才华的艺术家长期合作,才能给艺术家及收藏家以安定,从而对未来有信心;也要长期关注并鼓励艺术家持续创作,实验与思考,不要太计较短期得失,最好的艺术家及创作才是经营者最大的资本基础。

对于新入场的藏家,林明哲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永远保持对艺术的热爱,保持不断谦虚学习的态度”。具体问题上,要想避免买假货,他看法是“最好挑艺术家多次展览的画作”。林明哲以其40多年的经验,建议打算长期做收藏的新手,“买对的艺术家比买艺术品更重要”,藏品不能放在储藏室,而是应该好好做研究,挖掘作品的价值。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