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观孔令楠的作品,以为是霓虹灯装置,显得精致美观,但近观却发现作品是由油画绘制而成,据艺术家介绍,以油画的手法,模拟霓虹灯光的效果始于2009年,那时她看到城市的霓虹灯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就想将它呈现出来,到2010年,她的画面开始出现自然风景与人类活动,这样的画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传统山水画,2011年她的作品内容变的更加丰富,画面中的人物或开采或捕鱼、装货等等,作着各种各样的行为,留下他们的工具和动作后的碎屑。
对于这一时期的作品。原UCCA馆长杰罗姆·桑斯评价道:“我们看到自己一直在这钢筋混凝土中制造的幻象。每个行走在大地上的人都耗尽所有,找寻想象中的光芒,但不是所有的光芒都能照亮孤独的灵魂。” 而在策展人杨少斌看来:“孔令楠的作品,有趣的是把我们已熟悉的场景、人物和物体带入了一个遐想的不真实的空间。她对现实的态度是冷漠、怀疑、悲观的,不相信既有的价值观,质疑现已存在的系统,拒绝作品中承担过多的社会性。”
对于这一时期的作品。原UCCA馆长杰罗姆·桑斯评价道:“我们看到自己一直在这钢筋混凝土中制造的幻象。每个行走在大地上的人都耗尽所有,找寻想象中的光芒,但不是所有的光芒都能照亮孤独的灵魂。” 而在策展人杨少斌看来:“孔令楠的作品,有趣的是把我们已熟悉的场景、人物和物体带入了一个遐想的不真实的空间。她对现实的态度是冷漠、怀疑、悲观的,不相信既有的价值观,质疑现已存在的系统,拒绝作品中承担过多的社会性。”
从艺术家的视角来说,似乎没有那么复杂,她只是想将自己看到的世界呈现出来:“我们只是看到了我们想看到的世界,我们将自己嵌在秩序中,嵌在梦想中,嵌在意义中,我们自编自导自演,一不小心还被剧本奴役着、限制着,在这个世界的洪荒中我们显得多么狭窄而荒诞。让我们尽量的剔除掉人类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这里不再有善恶,不再有美丑,只有她的身体而已。”
“剔除掉人类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这里不再有善恶,不再有美丑。”也是“海滩”这次展览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思想,在《海滩》中,从高空俯视的人变成了形态各异的点,尘埃一般散落在海洋中。个人的情感隐匿于一种更宏观的存在,变成了剥离掉个体差异的群像——抽象的、几何的、纯粹的景观。而另一套作品《岛屿》,孔令楠将纯粹的、中性的世界抽离之后,如同具有自我意识的生命体一般;莫名并且质樸。展厅尽头是一件巨大的纯白色霓虹灯线圈,形似漂浮在海里的人,又似散落在海里的岛。如细胞一般的岛屿,如岛屿一般的人群。寂静的、喧闹的;静止的、涌动的;温吞的、敏感的,散落在真空之中。
卡尔·萨根(Carl Sagan)将地球称之为“苍白的小蓝点(The Pale Blue Dot)”——“地球,一切幸福与痛苦的集合……成千种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经济学说……所有的一切都维系在这个悬浮在宇宙中的小尘埃上。”人类,神圣而又渺小,坚强而又脆弱;苦苦探索着世界,尘埃一般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