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睿
问: 近年来,将艺术品视为一种资产的观念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接受。您认为是哪些因素推动了这一趋势?
答: 近年来,由于房地产、商品期货、私募股权和对冲基金等传统资产类别表现不佳,投资者开始将目光投向其它回报率更高的资产品种。
根据 artnet 分析报告显示,与传统资产种类相比,艺术市场在 2009年金融危机后快速发展,从而激发了人们从金融视角看待艺术品的欲望。尽管它存在不透明性、波动性、缺乏市场监管等缺点,但长期看来,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为艺术品能够比传统资产种类产生更高回报,是理想的投资产品。
此外,投资者也认识到了资产配置的重要性,积极寻找其它资产品种来分散投资,以求在最小化风险的同时得到更高回报。同时,艺术品投资还具有独立于股票、证券、房地产等投资的特性,这也是使其成为资产调配的选择之一。
问: 与传统金融服务相比,您认为目前艺术品相关金融服务的市场规模如何? 您怎样看待这一市场的未来前景?
答: 在德勤编著的《2013 年艺术金融报告》(Art & Finance Report 2013)里一项调查显示,在私人银行、艺术家和收藏家中,虽然购买艺术品的首要原因是作品的情感价值和社会价值,但是经济动力对于资深收藏家来说也越来越重要。
金融机构在评估艺术品的价值和风险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引入了一些新型的集合投资工具,如:共享交易、艺术品投资基金、艺术品信贷。其中,艺术品投资基金最为成功,无论在海外市场和还是中国市场都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
2011 年是迄今为止艺术品投资基金市场最为繁荣的一年,其数量和规模都有显著增加。2011 年,中国的艺术品投资基金规模达到了 3.2 亿美元,其中 3.0 亿美元是在 2011 年后半年以及 2012 年第一季度募集的。当时,全球共有 44 支艺术品投资基金在运作,其中有 21 支来自中国。
然而好景不长,2012 年起,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数量开始减少。在2012 年第一季度,中国仅有 13 支艺术品投资基金发行,到第二季度减少到了 4 支,到第三季度就只有 3 支了。这个下降的趋势不仅表明了艺术市场受挫,同时也反映出艺术品投资基金进入了低迷
期。另一方面,即使是在最繁荣的时期,全球艺术品投资基金的规模(2011 的 3.2 亿美元)也仅占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115.0 亿美元)的 2.7% 左右。从这个比例可以看出,作为最大、最普及的艺术金融产品,艺术品投资基金对艺术市场也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力,而与全
球对冲基金资产总额(同年中规模达到约 1.7 万亿美元)相比,其资产规模更是微不足道。这也提醒我们,艺术品投资基金只是金融市场很小的一部分,并不能和股票、债券相提并论。
问: 从艺术品投资基金的角度出发,艺术品与其它资产种类相比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艺术品投资理财顾问是如何处理这些不同之处的?
答: 艺术品具有独特性,因而无法采取与其它金融资产品种一视同仁的管理方法。艺术品和传统金融产品的最大不同在于艺术品难以鉴定,并且几乎没有任何评估标准。第二,艺术品不可能每时每刻都进行交易,所以它的市场流通性较股票、债券等偏低,因此无法计算每日资产净值。此外,作品来源等基本信息较难获取和验证,使得艺术市场信息不对称、透明度缺乏。最后,收藏一件艺术品需要大量的维护开支,如保险、储藏等费用,占到购买价格的 25%。
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创立旨在帮助投资者突破这些壁垒、在减少额外支出的同时享受艺术品带来的高回报。艺术品相关的金融产品有不同的规则和限制,以艺术品投资基金为例,它依托于一个值得信赖的管理团队来为投资者进行长效投资规划,从而取得利润。艺术家及其作品
的选择、艺术品的鉴定、升值潜力的评估等过程都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除此之外,基金的形式可以让投资者们共同分担保险、储藏等额外开支,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
问: 艺术金融这一概念在中国的发展怎样?是否存在独特的挑战与机遇?
答: 随着大量投机资本在短期内涌入中国艺术市场,中国迅速成为整个艺术市场里最重要的国家地区之一。同时,艺术市场的扩大也使得中国藏家把艺术品当作一种投资以及投资工具来看待。共享交易、艺术品投资基金、艺术品信贷等金融产品都经历了市场的起起伏伏。
最大的挑战在于,很多中国藏家对欣赏艺术品并无兴趣,他们只想投资。中国投资者缺少成为"艺术市场玩家"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实际经验,这也造成了大部分艺术品投资基金公司或专业艺术管理者,作为教育者和基金管理者,在中国艺术市场中不受重视。
此外,中国艺术市场的一级和二级市场边界逐渐变得模糊。许多投资者与拍卖公司直接交易。中国的拍卖公司多年来一直与画廊、艺术家合作;一些拍卖行还与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合作,以便客户(卖家)能够直接通过贷款购买艺术品。
问: 近几年在艺术市场有何新趋势?
答: 过去的十年中,中国艺术市场经历了迅速的发展,然而大部分藏家都仅对投资感兴趣,而不是建立和充实自己的收藏,市场缺少扎实的收藏群体基础。由于近几年艺术市场的颓势,投资者们变得更加保守。中档价位的艺术品流通性增加了,经典作品的价值和市场活力重新受到了关注。
过去,受中国传统文化启发的艺术品创作广受中国艺术市场消费者的追捧。随着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对外开放,西方艺术品逐渐开始进入到中国艺术市场。国际展览和拍卖为中国买家提供了越来越多直接购买西方艺术品的机会。
另外,线上艺术市场在近几年成为热门话题。不久的将来,随着中国买家越来越习惯于电子商务,艺术市场和电子商务之间的结合无疑将会增加。
在中国私人投资者和企业家的资产配置方面,中国艺术市场可能出现的泡沫危机,及其后续影响值得关注。还有,私人美术馆的蓬勃发展势必会增加个人和企业买家在艺术市场中的影响力。经济政策和政府态度对艺术市场的发展也会有巨大影响,如中国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
所、上海自贸区、艺术品信贷的出现、等等。
问: 对于计划建立艺术品投资组合的入门藏家,您有什么建议或忠告吗?
答: 是否购买一件艺术品是大多数藏家面临的问题。一个收藏者在作决定之前需要考虑以下四点:真伪、品质、可得性、流通性。
对藏家而言,作品的真伪最重要。可是,艺术品真伪的鉴定对专家的经验有很高的要求。藏家还可以通过确认艺术品是否有清晰完整的流传记录来鉴别真伪。藏家还应懂得辨别作品的品质,即作品的创作动机、表现水平以及创作技法。每一件藏品的品质都会影响个人收藏的
整体质量。然而,高品质并且流传有序的艺术品市场需求量居高不下,同时也是不可多得的。比如,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的一流作品大部分被私人和公共美术馆收藏,因此对收藏家(尤其是入门藏家)来说就不是一个好的收藏选择。最后,即使是刚入门的收藏
家也需要考虑流通性,因为当藏家品位变化时这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前两点与藏家的艺术鉴赏能力有关,后两点涉及到对市场的洞察力。这四个因素相结合就可以为藏家建立个人收藏提供更为客观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