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观众开创中国民营机构举办国际美术展辉煌纪录。
首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江苏省美术馆圆满闭幕。自展览开幕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和赞扬。仅仅一周的时间,展览吸引了众多市民、艺术界人士、华人华侨以及来自其他国家的游客参观。逾20万人次的观众,始料未及的火爆,创下了民营企业办展的奇迹,也刷新了江苏省美术馆观展人数的记录。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民众对于艺术高涨的热情,也凸显了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此次展览的主办方利源集团、南京布罗德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多年来积极投身文化事业,此次展览取得的巨大的成功,也正是文化强国的一个缩影。民营企业为搭建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平台,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满足广大民众对于艺术的欣赏需求,不惜投入重金,更是从位于香港的收藏馆将二十年积累的自有收藏艺术品运至南京,为的就是让南京乃是全国的艺术爱好者能够一饱眼福,提高民众的艺术修养。主办方利源集团董事长严陆根先生利国利民的,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作为非商业性、非盈利性的国际性美术展,南京国际美术展也是迄今为止由中国民营机构发起主办的,以国际规则为标准,面向全球征集参展作品的最大规模的美术展。南京国际美术展的推陈出新旨在为中国美术艺术界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提高中国文化艺术对外的开放度与融入度,全面提升中国美术艺术在世界美术艺术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力量。
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有感于南京国际美术展现场民众们对艺术的高涨热情,连城称赞“办得好”。南京国际美术展所展出的作品形式多样、思想创新,国内外的艺术作品拉近了中外民众间的距离,让他们有机会身临其境地感受艺术的美。民众们纷纷表示希望今后能够多举办具有创新精神的国际性的美展,既能让更多的民众了解、认识艺术的魅力所在,也可以增进艺术层面上的交流与切磋。
首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分为南京国际博览中心、江苏省美术馆两个展场,展览现场每天都是观众如潮。同时三个展览主题也为民众多角度呈现了艺术的历史与趋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向大师致敬”为主体的大师展是毕加索、雷诺阿、莫奈、夏加尔、毕沙罗、罗丹、马蒂斯等世界十位顶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原作首次集中亮相。四面八方的观众排起了数公里的长队,虽然要排两三个小时的长队,但民众们的热情不减,大家纷纷向大师致敬。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孙晓云告诉记者:“这次的‘向大师致敬-世界艺术大师作品展’的观众人数,创下了江苏省美术馆有史以来的单日观展人数最高纪录。此前,江苏省美术馆一天接待观展人数最多也就2万多。”资深艺术家特邀展展现 了87 位资深艺术家的精品力作,是对当下世界美术界和中国美术创作实力的一次巡礼,展览现场也是人头攒动。全球征集作品展展出了132件获奖作品和800提名作品,更多艺术界的新生力量脱颖而出,精彩多呈的作品也使观众耳目一新。大师、名家、青年艺术家交相辉映,共同呈现了南京国际美术展的饕餮盛宴,也发出了民营企业投身艺术事业的最强音。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对此次南京国际美术展给予了大力赞赏,“整个展览由民营企业资金支持组办,办成这样的一个规模、多样化的展览,我认为是空前的。各种画法、材料、观念、思维在这个国际性的平台上共同呈现,体现了我们当下文化的开放、包容。而这种开放、包容对在继承中国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手段是大有好处的。首届展览在8个月的时间筹备过程中能够吸引20多个国家,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国家艺术家会参加这个展览,也会有更大的包容量。最重要的是它在绘画的形式方面、构成方式会进一步的拓展,这是一个大的潮流。”
除了为观众呈现西方巨匠的作品、中西方当代艺术,主办方推出的三场全球高峰论坛的讲座更是从学术的角度为国内外的学者专家搭建平台,同时为艺术爱好者更加系统直观的梳理中西方艺术的走向和趋势。三场论坛观众爆满。首场论坛邀请的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就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走向与趋势发表了真知灼见。以“艺术品市场与投资”为主体的第二场论坛邀请了英国苏富比艺术学院高级讲师安娜o登普斯特及英、荷、法、美等国艺术品投资领域八位世界级专家,围绕艺术市场和艺术品投资两个重点内容,为听众们把脉全球艺术品投资市场新动向,发掘市场新契机。最后一场论坛 “回顾与展望: 近现代中西美术的评述与思考”则邀请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哈佛、普林斯顿、耶鲁、香港大学等教授,为听众们详细国外重要艺术机构对于中国艺术的收藏方向,同时提出在艺术品投资逐步成为高净值财富人群重要的投资选项背景下,艺术品投资、收藏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期一周的艺术盛宴已经结束,南京国际美术展取得了巨大成功,无形中它也成为了南京的文化符号。南京国际美术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这也使组委会执行主席严陆根先生感慨颇多,“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强国的感召,民众们的支持让我更有动力将中国的文化推向国际。南京国际美术展仅仅只是个开始,将来我们还会举办更多、更好的展览,虽然表面上看来我们损失了几千万的门票收入,但这样一场规模空前的展览,对艺术推广的最用是无价的。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荣幸,同时也期待更多力量加入到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潮流中,共同促进中国艺术的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