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企业创新案例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向海关提出了用“暂时进出境展示”的方式,来完成艺术品的出国展览。艺术品可以在展览时现场完成交易,无需再运回国办理手续。
随着特有政策在越来越多地方的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的“红利”会不会随之消退?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提供的数据,或许可以减缓类似的担忧:2013年,基地的文化贸易规模约为71亿元人民币,而2014年仅前9个月,这一数据就已达到80亿元。
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挂牌后,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在区内率先试行了保税展示交易、保税拍卖,以及“先入区,后报关”等一系列政策,文化贸易规模激增至71亿元。
上述政策随后在更多区域复制推广,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位于北京天竺综保区内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也已能享受上述政策。
那么,坐落于上海自贸区内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如何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基地运营方上海东方汇文国际文化服务贸易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胡环中告诉早报记者,首先是起步早—基地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于2011年10月由文化部命名;2013年8月,基地又建成了国内首个专业艺术品保税仓库。其次,企业更认可自贸区的服务效率和便捷措施。
144家企业陆续入驻
“仓储是基础,只有存放了艺术品,才能集聚产业。”上海外高桥(600648,股吧)国际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高级项目经理吕燕玲告诉早报记者。
举个例子,有家法国画廊此前想进入上海市场。如果没有保税仓库,这家画廊就只能先到上海租用办公室,并将艺术品进口到境内,这样成本就会很高,因为要缴纳关税。而在文化基地的艺术品保税仓库成立后,这家画廊就可以用保税的方式,将相关艺术品暂放在库内,再联系国内展会。艺术品也可以反复出区进行保税展示,由文化基地来做担保抵押,极大节约了成本和时间。
上海自贸区的先发优势,不止是艺术品保税仓储。
去年11月,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举办了自贸区内首次艺术品保税拍卖。今年7月,基地还首次举办了境外图书展览。这很可能是中国保税区内举办的第一场境外图书展。由于审核流程相对简化,这些境外图书进入自贸区的流程大为简便。据介绍,文化产品的交易普遍通过展览来吸引买家。
海关在自贸区推出的“先入区,后报关”等创新政策,则明显加快了文化产品的流通速度。
在自贸区成立之前,境外产品在入境时,必须在到港码头报关,随后才能运送至区内,且只能在区内指定展示。但在海关的“先入区,后报关”等政策出台后,文化产品不需要在码头等待报关,可以先入库再进行报关,节省了在码头等待时间。
这对文化企业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去年9月30日至今年8月31日,已有144家企业陆续入驻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入驻企业的注册资本规模已超过50亿元。
产品展览交易手续简化
胡环中介绍,上海自贸区的一些政策创新,目前尚未全面推广。譬如,基地内企业的文化产品在进行保税展示时,是可以直接交易的,无论是境内文化产品到国外展览,还是国外产品到区内展览,现场都可以直接交易。
这对文化企业而言,同样意味着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
例如,境内的艺术品在美国进行展示时,以往如果有海外买家买下,产品是不能现场交易的。因为这类艺术品是按照ATA单证方式出国展览的,所以需要运回国内办完一般贸易出口手续后,才能再次出境交付给买家,“艺术品如果海运的话,一来一回就要2个月,即便空运来回,也要耗上不少时间。”吕燕玲说。在上海自贸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向海关提出了用“暂时进出境展示”的方式,来完成艺术品的出国展览。这些艺术品可以在展览时现场完成交易,无需再运回国办理手续。只需要相关单证回到境内办理即可。同样的,海外艺术品到境内展览时,也可以直接交易。
不止于此。眼下,文化产品在上海自贸区内已经实现了自由分拨中转。
“比如有10件艺术品从香港进来展览,以前展览完毕,就必须10件原封不动退回香港,因为是ATA的方式进来的,但现在我们可以拆开,例如一件运到日本再去展示交易。”吕燕玲说,不采用ATA单证方式,而是通过暂时进出境展示的方式来实现。(编注:ATA模式下,如果美国有10件艺术品到中国做展览,企业在美国就必须为10件产品缴纳保证金,在中国无需缴税直接进关,但在固定时间期限内,这10件产品必须原封不动返回美国方能核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