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于2014年12月开幕由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主办的“2014第二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的主体项目,主要分为流动论坛、国际竞赛和主题展三个部分。流动论坛分别为2014年4月北京论坛、8月香港论坛和11月台北论坛。主题展邀请来自全球的28组、38位艺术家参展。国际竞赛则设立三个奖项、面向全球的导演和艺术家征选参赛作品。自2014年4月27日正式对外发布报名,截止日期为2014年10月10日,收到包括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日本、英国、美国、瑞士和伊朗等多个国家与地区的踊跃投件。
经过10月20日在广州的初审,三位初审评委:香港艺术中心的邝珮诗女士、中国导演刘健、第二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策展人董冰峰共同选定64位导演、共70部作品正式参赛。入围作品和部分作者将参加2014年12月1日至5日的竞赛展映和现场交流。
第二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自2014年4月发布国际竞赛征件起,就和国内外的相关艺术学院、艺术机构、艺术基金会、策展人和学者取得密集联络和沟通,在保证绝大多数近两年内新作的征集外,也邀请了部分独立艺术家和导演投件参赛。从本届的入围作品来看,明显在单屏幕动画语言的艺术性和实验性上有突出表现和提升。入围作品也包括了近两年在国际影展获得重要奖项和评价的动画作品。
经过初审评委、主办方再三讨论,基于本届所有入围作品的时长基本都在10分钟左右或以下,原有规划的长片奖(30分钟以上)、短片奖两个奖项已不适合本届动画双年展竞赛单元的入围和终审机制,所以建议正式合并为一个奖项:“独立动画创新奖”。2014第二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竞赛单元的三个奖项最终为:“独立动画创新奖”、“新锐导演奖”、“独立动画组委会大奖”
同时我们荣幸的宣布和介绍,2014第二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竞赛单元的三位终审评委:纽约大学电影系张真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院长高士明教授、台湾台北艺术大学艺术与科技中心主任王俊杰教授。他们将于2014年12月参加竞赛单元展映、负责评选和于12月6日正式颁布最后获胜的三个奖项。
2014年10月30日
附:
2014第二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竞赛单元入围作品及作者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竞赛单元终审评委介绍
张真
张真是美国纽约大学艺术学院电影学系副教授(兼职历史系),亚洲影媒教研计划创始人,本学年在上海纽约大学教学。美国爱荷华大学比较文学硕士,芝加哥大学人文博士。博士论文曾获美国电影和媒介研究协会最佳博士论文奖。专著和编著有《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美国现代语言协会第13届学首部学术专著竞赛年度最佳推荐奖)(英文版2005;中文版2012);《城市一代:世纪之交的中国电影与社会》(英文版2007;中文版2013);和即将由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DV制造中国:独立电影之后的数码影像和社会变革》。也曾为美国学术刊物Paradoxa和栗宪庭电影基金的《中国独立电影》编辑过专辑。曾任北京独立影展评委及论坛发起人和主持。作为策展人,为纽约林肯中心电影协会和纽约现代美术馆策划组织过中国早期电影经典和“城市一代”电影回顾展,以及创始主持纽约大学自2001年起的“真实中国”双年影展。诗作可见诗集《梦中楼阁》和选集《四海为诗:旅美华人离散诗精选》等多种中外出版物。
高士明
高士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他先后参与创建了中国美术学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视觉中国研究院、杭州媒体城市研发中心以及亚洲思想界组织“亚际书院”,其研究领域涵盖当代艺术、社会思想以及策展实践。2002年以来,他策划了许多大型展览和学术计划,包括“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的迁徙与地缘政治”系列研究计划(2002—2004)、“影像生存:第五届上海双年展”(2004)、“显微学:中国当代艺术展”(2005)、“黄盒子:中国空间里的当代艺术与建筑”学术邀请展(2006)、“第六届圣保罗建筑双年展”中国特展、“地轴转移:艺术家对香港回归十周年的回想”(2007)、“影子的炼金术:第三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2007)、“与后殖民说再见:第三届广州三年展”(2008)、“巡回排演:第八届上海双年展”(2010)、“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2010—2011)、“变动中的世界,变动中的想象:亚洲思想界上海论坛”(2012)、“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2013)等。
高士明出版的学术书籍包括:《视觉的思想》(2002)、《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与地缘政治视觉报告》(2003)、《与后殖民说再见》(2009)、《巡回排演》(2010)、《胡志明小道》(2010)、《一切致命的事物都难以言说》(2011)、《行动的书:关于策展写作》(2012)、《后殖民知识状况:亚洲现代思想读本》(2012)、《进程》(2013)、《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2014)等。
王俊杰
王俊杰毕业于德国柏林艺术学院并获得卓越艺术家最高文凭,为台湾少数知名新媒体艺术家兼策展人。1984年开始创作录像艺术作品,为台湾新媒体艺术的开创者。现专任于台北艺术大学新媒体艺术系副教授,并兼艺术与科技中心主任。1984年获得年度“雄狮美术新人奖”。1995年获得德国“柏林电视塔艺术奖”。2000年获得日本著名美术杂志《美术手帖》推选为“最受注目的100位艺术家之一”。2009年以作品《戴维计划第三部:戴维天堂》获得年度台新艺术奖视觉艺术类百万大奖。
重要国际邀展包括:光州国际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约翰内斯堡国际双年展、台北双年展、亚洲艺术三年展、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林兹电子艺术节、上海西岸双年展、柏林超媒体艺术节等。重要独立策展包括:“时代的容颜”(台北“故宫博物院”,2002)、“异响:国际声音艺术展”(台北市立美术馆,2005)、台北双年展:(限制级)瑜珈(台北市立美术馆,2006)、台北数字艺术节(2009, 2012, 2013, 2014)、Videonale:当代国际录像艺术对话(台湾美术馆,2011)、“超旅程:未来媒体艺术节”(关渡美术馆,201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