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中国藏家的“出走” 国际视野渐兴起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陈倩华 2014-12-06
去年至今,1.72亿元的毕加索画作《两个小孩》,2700万美元的莫奈《睡莲》,2.8亿港元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6176.5万美元的梵高作品《雏菊与罂粟花》,4500万美元的永乐御制刺绣唐卡......中国买家在国际艺术市场频频斩获重量级艺术作品,越来越多的中国收藏家开始进军国际,展示他们的收藏实力。在全球化的艺术市场格局下,中国藏家越来越多的选择了一条“出走”之路。
 
梵高静物油画《雏菊与罂粟花》
梵高静物油画《雏菊与罂粟花》

频频爆出的大手笔让世界感慨中国买家的实力,在欧洲艺术基金会一份有关全球艺术品市场的报告中,2013年通过拍卖行和画廊等出售的艺术品的市场规模达到474亿英镑(1英镑约合10.54元人民币),美国和中国在这一全球市场上分列第一位和第二位,分别占38%和24%的份额。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艺术品市场。

数量上的增长同样显著。在佳士得2014年前6个月的报告中显示,其艺术品成交额达到45亿美元左右,较前一年同比增长12%,其中大中华地区的买家贡献了全部利润的24%。佳士得全球首席执行官马文斐表示:“从全球角度看,亚洲对佳士得十分重要。今年亚洲新客户人数持续稳步增长,占到今年新客户总量的20%。从我们的全球业绩看,中国客户贡献的交易额同比增长46%。”
 
巨幅明代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
巨幅明代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
 
购买清单:中西方艺术品并存

分析中国藏家的海外购买清单,主要体现在两类,一类以亚洲、主要是中国艺术品为主,另一类则是西方现当代艺术品。

前者或许更多的来源于收藏传统,文化传承与此密不可分。几千年的收藏情结使得不少中国藏家致力于将流失海外的艺术品带回国内,不仅因为艺术性,也因为责任感。在如今国内市场顶尖艺术品难寻的情况下,出走海外或许也是一睹芳容的唯一机会。不管在哪里,高品质的艺术品一直令大家趋之若鹜。

而苏富比的数据显示,自2010年至2013年(截至11月),共有660位内地客户参与竞投逾7800件非中国艺术类别的拍品。对西方艺术品的追逐则显露出如今中国的收藏家群体日渐浓厚的国际品味,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年轻藏家。他们大多数有西方的留学背景,海外经历也让他们更容易理解西方艺术品。专家表示,中国新一代收藏家的收藏视野更为国际化,也更了解艺术史的发展脉络,他们的收藏也推动了当代年轻艺术家的创作。

香港苏富比拍卖现场
香港苏富比拍卖现场
 
大陆藏家的收藏新势力

中国的大收藏家以港台地区为主,他们在六、七十年代就开始系统的收藏,大陆藏家起步的时间则相对较晚。但在如今出击海外的中国藏家群体中,大陆藏家的数量越来越多,兴起了一批以企业收藏、机构收藏为代表的收藏家群体。

在艺术新闻公布的2013年全球最顶尖的200位收藏家名单中,出现了更多中国大陆藏家的名字,北京汽车大亨杨滨、出版商邵忠、上海娱乐公司老板乔志兵,刘益谦、王薇夫妇以及美籍华裔藏家张明均榜上有名。艺术品收藏已成为一种风尚,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

新入场的中国藏家往往决断更快捷,由于对艺术品的认知并不一定全面,中国藏家更多的选择借助圈内机构、行家的判断,在作品的选择上也集中在非常有名的艺术家或者艺术品。虽然有时显得不乏投机性,但他们对收藏所表现出的热情,在形成一股收藏新势力的同时,也在影响着整个艺术市场的收藏品味。

第四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现场
第四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现场
 
中国藏家的国际视野

不久前,第四届华人收藏家大会刚刚在上海结束,来自海内外的600多位艺术家和收藏界人士出席盛会。在会上,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葛剑雄表示,当下的中国收藏家应该更具世界眼光:“中国收藏家要在可能的条件下扩大收藏范围,不能局限于汉字文化圈或传统的华夏文化区,在国内要关注少数民族文化和文物、在国际既要关注经典,也要关注现当代收藏品,从而逐步改变中国博物馆局限于中国或汉族文物的状况。”

事实情况也正是如此,中国藏家的购买习惯似乎正在逐渐转向西方。尽管他们的目光还停留在莫奈、毕加索等声名显赫的艺术家,尽管他们可能只是买一两张作品来试水,但是中国藏家的潜力无可否认。

结语】收藏方向正在发生改变,市场格局也在发生改变。中国藏家的收藏模式在提升自我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世界艺术市场的布局。“出走”的路上,有岔路、有沟壑,也会有高峰。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