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不疑 你会因为相信而看见 我们早已忘了为什么而艺术 当老师时,每当学生问我,怎样判断一个好作品?我说过,让你感动的一定是好作品 艺术在今天什么都是 什么都可以 唯独没有了那个最初的感动 ——刘俐蕴
2015年3月21日下午,“物——刘俐蕴个展”在艾米李画廊拉开帷幕。展览开幕当天上午,由冯博一担任学术主持、艾米李画廊负责人李颖担任展览总监,艺术家隋建国、批评家贾方舟、俞可、意大利策展人Sanfo Vincenzo、上海美术馆策展部主任卢缓以及雅昌艺术网总经理关予参与了“物 Content-刘俐蕴个展”的座谈会,此次座谈会的主题围绕“朴素即力量”展开,在对刘俐蕴的作品在当下社会中的语境关系以及展览本身及作品的创作与刘俐蕴进行了对话,同时也对作品进行了深刻剖析。
关于展览主题物Content,艺术家隋建国将它形容为一件容器,这件容器有包含的意思,既可以装下艺术家自己的情感,也可以将其他人的情感囊括其中,但它更多的是“容”本身,而不是器。贾方舟认为刘俐蕴的作品在对材料的处理上进行了巧妙的变化,将硬的东西软化,同时又将软的东西进行硬化。刘俐蕴曾对批评家俞可说过,在创作的过程中,应该抛开课本,不能让知识成为创作的束缚。对于这句话,俞可记忆深刻,并在现场进行了探讨,而关于刘俐蕴的这番言论,隋建国也曾经说出过同样的话语。意大利策展人Sanfo Vincenzo坦言自己头一次见到刘俐蕴的作品是在2005年北京双年展现场,当时便震惊不已,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关注刘俐蕴的作品,他透露刘俐蕴作品中所饱含的情感正是让他十分欣赏的地方,就在今天他走到艾米李画廊看到刘俐蕴本次的展览作品时,毫不犹豫的就收藏了一件。
十多年来,刘俐蕴一直在对轻系列作品进行着探索和尝试。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多为不锈钢材质,而作品素材则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及其琐碎的事物:窗帘、衣服、手套、熨斗、被子、枕头。这些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件,但如今,当我们置身于展厅之中,面对着一件一件似定格于刹那间的“现成品”时,却总有种被“欺骗”的感觉。真实到忍不住用手去触碰想必是很多人的第一感觉,但走进细看却又能发现细微的差距,这绝对不是真实的现成品!在刘俐蕴看似用简单的“炫技”来再现一件一件生活日用品的时候,其实是在将现实空间加以凝固,把日用品日常化的一面用雕塑特有的手法呈现出其原本不具备的“庄严、肃穆”效果,如胶水淋过的感觉凝固的不只是时间,同时也令看似平凡普通的现成品具备了某种“仪式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刘俐蕴坦言,尽管展览名字取名为物,但她真正想表达的是自己希望能够借助于展览的布置来消解掉物的实质性意义,而对于自己的创作,刘俐蕴表示自己不喜欢重复不变,喜欢更多的尝试。冯博一在谈到刘俐蕴时说“她是一个很安静的人,不急功近利,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尝试着轻系列的创作,在她的作品中我们还是能够体验到中国传统作品中所饱含的意境和意趣。从这次展览中我们依旧能够看出这些作品还是很纯粹的”。
刘俐蕴艺术经历
刘俐蕴自幼随曾祖父习字,随父习画。先后就读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和美院国画系。近毕业时,在当代美术馆与来自国油版雕各专业的五个女生联展。第一次尝试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一九九九年去英国读书。 理论老师珍妮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们提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要画画?为什么选择艺术?让我恍然明白了做作品的“初衷”(或出发点)的重要。 后来发现这几乎是一条真理,做一切事情都离不开你的“初心”。二零零一年回国,应隋建国先生之邀,在中央美院通道画廊展览此两组作品。这是第一次的个展。零三年驻留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创作三个多月。惊讶于日本保存延续着完好的中国特别是唐宋传统文化-从形式到精神的延续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