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艺术的两种状态——中德艺术交流展》在昆明袁晓岑美术馆和云南民族博物馆同时启幕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15-03-23
《艺术的两种状态——中德艺术交流展》于2015年3月21日下午三点在昆明袁晓岑美术馆和云南民族博物馆同时拉开帷幕。此次展览在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由云南艺术学院和德国拜罗伊特艺术协会主办,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云南民族博物馆、袁晓岑美术馆、德国拜罗伊特爱理米忒直新宫、德国埃尔兰根艺术博物馆联合承办的中德艺术交流项目。这次展览由留德艺术史专业哲学博士马宁及德国拜罗伊特艺术协会主席汉斯-舒伯特•艾塞尔先生联合策展,共有45位中德艺术家参展。艾塞尔也将带领19位德国艺术家和相关人士专程来昆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170余件参展作品的形式包含绘画雕塑、装置、摄影等。风格和表现主题广泛,既有当代艺术、中国传统绘画,也把云南少数民族艺术整合于其中。但展览的目的,并非仅仅以参展作品的数量和繁多种类,来呈现艺术作品的多样性和地域的差异性,而是在中德艺术的框架下,通过艺术作品、中德学者的研究文本并置和记录由国界所定性的两种艺术状态。
 

 杨一江《维纳斯与奔驰》
 
在云南,有很多艺术参与了图式符号的构建。王玉辉用泡沫堆积在枪、炮、坦克上,就营造一种莫名荒诞的场景;曹悦用色条来编制凳子;杨一江对物体体积的轻重、形的起伏;对空间的维度、色彩纯度和重量的感知及专注,却构成一种消费社会之外的恒定时空;张炜则把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花鸟虫兽挪移在枪械的冰冷金属之上。这种并置或许是现代城市文明的一种镜像,也或许是一种进入当代艺术边界的符号。符号之外,另一些云南艺术家并没有用“中式图像”,而是在艺术语言的探索中寻找自己的存在 。她们本由地域、文化、语言所分离,天各一方,却能在全球化和现代消费社会的同化中同处一堂,或对峙、并列、交融,所衍生的是种种人文感知。云南艺术学院院长吴卫民博士把这次展览概括为“感性的人文风景大展,那背后深藏着艺术家身后的国家历史与民族文化。”

正是这种文化内涵,让这个项目获得众多德国文化、学术、商业和金融机构的资助,也得到一些昆明文化艺术机构的支持,在德国拜罗伊特储蓄银行文化基金、巴伐利亚文化基金、西门子公司德国总部、德国上弗兰肯基金、德国拜罗伊特市、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艺术史学院、云南省美协、门工作室、昆明观照元年、昆明风景画学会与主办方和承办机构的共同协作下,这个艺术项目成为一个分别在中国与德国两个展区,以三个阶段推进的大型艺术项目:第一阶段在袁晓岑美术馆,云南民族博物馆,时间为2015年3月21至4月25日;第二阶段在德国拜罗伊特爱理米忒直新宫,时间为2015年8月16至9月13日;第三阶段将于2015年9月20至10月10日在德国埃尔兰根艺术博物馆完成。

这种项目运行和协作方式的广度和规模,无疑可以营造一个坚实的基础,来搭建德国与云南长期、深度文化艺术交流的平台,也能营造更为深远与长久的回声,传播两国文化艺术及“希望跨国合作、渴望文化交流、醉心艺术分享”的心愿。

参展艺术家

德国:
吉泽拉•奥尔菲斯/彼得•科勒/赛格瑞特•傅莱/古斯特•夫莱姆勒/洛尔福•费特尔/弗力德曼•哥德沙特/乌尔里希•奎迪茨/罗格•里拜希/弗兰茨•普约斯特尔 孔泽尔/马尔吉特•瑞赫娜/本德•罗曼科韦茨/卡拉•施密特乎柏/苏珊娜•史勒亚/古德龙•希勒/罗伯特•希本哈/安格莉卡•苏玛/克劳斯•提特曼/克里斯蒂安娜•拖韦/ 古德龙• 特伦达菲洛夫/哈索•冯 亨宁/阿克瑟•沃斯/安德拉•翁德里奇/玛蒂娜•泽根特哈勒

云南:
曹悦/陈光勇/陈流/邓安克/段玉海/郜金福/高翔/郭浩/和丽斌/李季/马云/沈沁/宋坚/苏捷/唐志冈/王玉辉/武俊/杨一江/曾晓峰/张炜/张焰/张志平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