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 《鸟飞了》 成交价:1150万元
2015年6月3日晚7点,北京保利2015年春拍现当代艺术夜场拍卖在北京四季饭店举槌,其中,徐冰创作于2001年的作品《鸟飞了》以920万元起拍,最终以1000万元落槌、1150万元成交,本作品此前估价为1000万至1200万元。
自2001年开始,徐冰在文字与图像之间的转换关系上进行了若干尝试,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大型装置作品《鸟飞了》。该作品共有“中文”和“新英文”两个版本,此件《鸟飞了》创作于2001年,为该作的第一版。《鸟飞了》不仅涉及到徐冰对于中国与西方各自文化中文字指涉系统的转化研究,同时又结合了他对物与文字能指所指系统在历史中转变的思考,意在啓发观众放飞思想,游弋在文字、符号、形式的羽化与融合之中。
在中文版的《鸟飞了》中,徐冰选取字典中对于“鸟”的解释:“鸟,脊椎动物的一类,温血卵生,用肺呼吸,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一般前肢变为翅能飞”, 徐冰将印刷的平面文字形式贴于地面,在首行的“鸟”字上方衍生出许多大写的“鸟”字,艺术家将“演变”与“时间”的概念用装置的方式进行视觉化呈现,这些字从书面的二维形式获得了三维的立体存在,脱离了平面的限制和牢笼。“鸟”字开始摆脱表意的局限,像是从字典里羽化一样,逐渐由简体字变为繁体字;然后又像是经曆书法史的演变一般,由宋体字逐一变换为楷书、隶书、篆书和象形文字。接著 “鸟”字的肢体形象在飞腾的过程中愈加明显,直到“鸟”字从一个文字概念活化为一双双向天窗飞去的确切形象。近年来,徐冰的创作越来越体现出强烈的公众参与性和互动性。这和他早期的“天书”、“地书”系列的精英意识呈现出明显的区别。在装置作品《鸟飞了》中,徐冰考虑到了大众的审美体验与认知能力,以通俗化的方式处理了整个装置的视觉方式与观念路径。徐冰希望自己的艺术能够发挥更多的社会功效,而并非高冷的学术研究。对于徐冰艺术中公众因素的考量和研究,不仅是理解其艺术创作观念变化的钥匙,同时也是理解当下社会中当代艺术现象的重要线索。
当徐冰将中文“鸟”字和真正的“鸟”混在一起的时候,清晰地折射出东西方在文字系统与思维方式上的巨大差异——鸟字的形象与现实中鸟的形象已经相当接近,但两者之间仍存在著本质的区别,而这是符号学中能指和所指的并置,是对语言、文化与自然之物的相互关系的深刻洞察。从简体字到繁体字,从楷书到隶书到篆书到象形文字,直到最后飞走,徐冰认为这一过程:“是中国书法的延续过程,最远的象形文字的‘鸟’就已经很像真的鸟了,从大到小,一群“鸟”字就飞到窗户外边去了。那些字的颜色也比较鲜艳,我很希望它像变魔术一样,就像变魔术一样,就像孙悟空变成另外一个东西了。新英文书法的特点就是一般人很平等,他觉得很好看,很漂亮,先让他走近来,近来后才发现:原来这麽与众不同。”
如果以解构主义的视角来剖析徐冰的《鸟飞了》,或许我们能获得更多接近艺术家创作原旨的真实表述。在解构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德里达自创的术语“延异”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所谓“延异”,即延缓的踪迹。德里达认为,语言和文字无法准确指明其所要表达的意义,只能指涉与之相关的概念,不断由它与其他意义的差异而得到标志,从而使意义得到延缓。因此,意义永远是相互关联的,却不是可以自我完成的。从创作的出发点来看,徐冰想要表述的乃是真实的“鸟”并不存在,或者说并非唯一存在的。从宋体字变为繁体,接著变为楷书、隶书、篆书、象形文字,它们都是符号能指的某一形式,是“鸟”的所指与能指的变异形式,而意义正是存在于指涉关系的差异之中。徐冰坦言在文字的选择上只能够用“鸟”,因为“鸟”自古即是自由的象徵,象徵著精神的解放和心灵的自由。“鸟飞了”,“飞”出窗外的不仅仅是作为“真实”鸟类象徵的图像,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是自由的艺术思想。这既是对中国传统象形文字和西方线性字母文化之间相互碰撞和转换的思考,更是基于当下艺术世界中的问题和现象而做出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