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3日 “言像之间”——女性艺术家五人展在重庆天地的佳想安善美术馆顺利开幕。展览由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美术学系艺术策划与管理人才培养实验班项目组主办,佳想安善美术馆协办。为了让观者能更深入的解读展览中的作品和展览背后的主题性,99艺术网分别对参展艺术家和策展人做了以下采访:
99艺术网:这次展览名为“言像之间”,如果将你的绘画作品看成是对“像”的表现,那“言”的语言在你的画作中又是怎样呈现的,从你的艺术创作观出发你对“言像之间”是怎样理解的?
熊莉钧:“言像之间” 深入讨论了创作方法与创作过程里的细微心得,是艺术家如何用个人的语法方式去表意。
这其中“此在经验”是引起作品具有根本差异的出发点,此在经验里包含了创作者所有的信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里的个人审美、个体经验,以及如何呈现这些感觉。在我的作品里,一些固定的造型习惯和饱和冲撞的色彩运用是我呈现的图像语法。
99艺术网:展出的作品是由五个女性艺术家组成,而展出名也是“言像之间——女性艺术家五人展”,你对 “女性艺术家”一词是否会存在敏感?相对于男性,女性的特有身份会为你的创作带来怎样的不同?
熊莉钧:对“女性艺术家”一词还真不会敏感,虽然这次展览的五位艺术家碰巧都是女性,可大部分作品并未特别呈现“女性”话题,作品中可解读的女性特质,都属于自然流露。对于女性和男性艺术家都表现的类似题材来说,如果女性身份会对创作有特别不同的影响,大约也属于自然流露的这一部分。
99艺术网:五个艺术家的的作品类型也不同,含纳油画、雕塑、水墨、映像、摄影;而你所涉及的领域则是油画,在你看来油画与其他几个门类相比最大的亮点是什么,它对你最大的吸引是什么?
熊莉钧:油画是架上绘画类相对主要的表现媒介。应该对喜欢绘画的观众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对我来说,油画是我最喜爱也是最能把握的材料。在对形象的塑造、色彩的管理中找到与材料的相处之道。可能对于观看者,他们只能见到并去欣赏体会一件作品最后的效果,但艺术家更在意的这件作品从无到有的每时每刻,每一笔颜料的混合、描绘,对于绘画者来说都能获得满足感。
99艺术网:你的作品中,常是一些穿戴时髦的少男少女以动态的形式出现在画面上;有一种流行感的图像语言。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手法去绘画?
熊莉钧:我大部分的作品主要关注流行文化。流行文化在整个社会文化中,属于亚文化。但它对人生活方式和趣味的影响极大。我在作品中以表现流行文化影响下的青年一代来记录中国时代变迁中的某个侧面,所以我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乖张作秀、美艳空洞,折射出崇高文化和精神家园的消解和失落。其中,我的一部分作品还涉及了一些消费主义、商品社会的内容。直至2010年,我转向对碎片化生活的表现。但贯穿我作品的主线仍然是对人的关注。不管是叙述人的游离的情感,对人性的理解和观照等,都是对人不同时期状态的记录。
99艺术网:而画中高饱和度的纯色,大透视或是拼剪似的构图将这种图像感无限放大,色彩和构图对于在你作品中的流行感又有怎样的关系。
熊莉钧:高饱和度的纯色,大透视或是拼剪似的构图本身就是一种流行文化中的显性特点,把这些特点演化为作品的视觉表征,就是我个人的图像语法。
99艺术网:据介绍,这次展览前期的准备长达9个多月,而这个文字的编写都是由老师、学生配合你们艺术家共同完成,在这种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对你最大感触是什么?学生和艺术家间的这种配合会给彼此带来怎样的冲击?
熊莉钧:这是一次准备很充分的艺术家和艺术史专业学生互动合作的展览。展览不止是只展出艺术家的几件作品,而是通过庞大的文字编写量来呈现艺术家一直以来的创作状态,和创作过程里中的种种感觉与经历。
艺术家配合学生采访,将自己从触动创作灵感的原始构思以及如何完整制作呈现作品的全过程,细细的挖掘出来,对于解读艺术作品,尽可能地真实还原艺术家本来的创作意愿,都呈现在最真实的记录下。学生对作深度访谈、文字梳理、展览策划和布置等等有了进一步理解,而艺术家也会在巨细靡遗的回顾中总结与反思自己。双方都受益匪浅。
特别感谢策展人尹丹给出的展览主题“言像之间”和研讨主题“图像语法——表意与此在经验”。特别能够深入艺术家难以言说,而又容易被观看者忽略的模糊地带。
99艺术网:你本身也是从川美走出来的艺术家。学生时代,川美的教育体系给予你最大帮助是什么?
熊莉钧:川美的教育理念提倡“创作带动教学”,主张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实验的精神,教师尊重学生的表达意愿,教学的态度则是宽容不纵容,保护不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