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陶身体剧场在今日美术馆展开“重”的影像展览。此次展览将首次呈现舞团作品《重3》中棍子独舞的完整版影像。同时,艺术家范西、张胜彬多年随舞团世界巡演时创作的其它三部影像作品,也将一并展出。这些内容将被有编排地安置在展览空间中,全部围绕舞团及核心人物段妮展开。
《纽约时报》评论道:“段妮极具天赋,舞动时的气势令人敬畏。在她旋转着,从背后、头顶交替舞动棍子时,那棍子就好似一柄追光的圆形锯刃,而叠加过程中使人专注的循环运动又让人眩晕着迷。”
自2008年成立以来, 陶身体剧场旋风般席卷世界各大艺术节,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成功在国际舞台上赢得认同,并成为当下最受瞩目的现代舞团之一。作为编舞的陶冶与作为舞者的段妮,是其中不可忽视的核心人物。而这部棍子独舞,以理性的重复来释放朴素个体的动力源泉,通过强化的过程来聚焦人类身体的内在潜能。这精武与柔美的完美融合,以及灵与肉的高度统一,不仅是舞团扛鼎之作《重》三部曲的完结作品,也是陶冶艺术理念成熟的标志,更是理解段妮这位天才舞者的透镜。
段妮1977年出生于西安。作为陶身体剧场的创团舞者及排练总监,段妮在2004年毕业于由中国著名舞蹈教育家及广东实验现代舞团创始人杨美琦女士创办的北京舞蹈学院(广东班)现代舞编导。在校期间,曾获美国舞蹈节奖学金,并赴美文化交流。毕业后,在上海金星舞团担任舞者,在一次表演中被英国现代舞大师级编导阿库·汉姆(Akram Khan)选中,继而赴英国伦敦就任舞者。而后,转赴纽约担任舞者于美国纽约沈伟舞蹈艺术。三度受邀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进行表演,并三次荣登《纽约时报》,获得“非凡强大”、“令人敬畏”、“控制力极强”等高度评价。在这一系列国内外的丰富背景中,段妮用自己身体的包容性接纳了所有的理念与风格,并形成了她的身体语言和特质,兼蓄着软度和韧性,纯粹与开放。
棍子凝练了成熟舞者对身体最纯熟的经验,集合着诸多限制,用重量来消耗身体,用重复来解构时间。而这叠加的厚度与无效的时间感,使观看的过程被强化了,每一分钟都被极大地延展,过一分钟像度过一个小时那样丰盈充实又紧张疲惫。时至今日,能够完成棍子这部作品,并真正发挥出它的精髓和哲学意味的舞者,只有段妮一人。而作为段妮这样独一无二、值得瞩目的艺术家,“棍子独舞”也成为了属于她、能够代表她舞蹈成就和艺术态度的灵魂之作。对陶冶来说,创作这部作品,再凝视段妮的表演,由此而来的信念即是“越限制越有可能”。因此所谓的“形式感”、“抽象性”,都无法框定这个作品。每一次呈现,参与者都在无始无终地一遍遍面对自我,没有捷径地专注劳作。而人类最朴素的劳作,即是身体的运动,以及意识的理性积累。如此原始又溯源的回归,势必能打碎浮光掠影的绚烂表面,而保留舞蹈转瞬即逝间所充盈的质感、能量及尊严。
今日美术馆展出的其他三部影像作品,由影像艺术家范西和张胜彬创作,内容分别为“陶身体舞团世界巡演的观众纪录”、“段妮的人物幕后拍摄”,和“段妮舞蹈运动的影像创作”。
范西与张胜彬合作的观众纪录,剪辑了世界各地观众在观看陶身体演出现场时的沉思、专注,甚至细枝末节的行为状态。作为外在的凝视者,观众的反应将侧面呈现出陶身体的作品是如何被感知、接受与理解的。同时,影片中的观众也呼应了在场参观者的身份,人们可以通过影像的记录与往昔世界各地的观众们一起,渐渐进入陶身体舞蹈的路径当中。
而内侧展区范西创作的影像作品,出自于她长期和舞团合作中对段妮身体特质的欣赏。这部影像将以深入细腻的镜头语言,与段妮精微的骨骼肌肉动作进行对话。与同在一个展览空间里的影像“棍子独舞”相呼应,一个是全景式的完整作品,一个是特写镜头下的肢体细节;一个展现内在的精神力度,一个凸显外在的身体质感;一个探究个体边界,一个彰显普世审美。范西的这部作品,透过镜头从观察者的视角,展现出舞者段妮卓越的舞蹈天赋与严谨的艺术态度,并为整个空间带来饱满的视觉张力。
陶身体影像展由一条充满呼应关系的路线串联而成:外围影像区的观众纪录与舞者纪录,内侧独立区域中作品“棍子”的现场影像与“段妮”的舞蹈运动影像,在展场空间里拉伸出两组具有对话感与对照性的关系。从他者与自身、宏观与微观的不同侧面,为观者缔造出一个可知可感的场域。由此,观者们得以更好地感受到陶身体舞团及其核心舞者——段妮的艺术品质。
陶冶认为:“在我看来,段妮是当代艺术真正的解读者。她的身体永远都是那么独树一帜又极具包容性,已经不能用美或其它的语言来形容。在她身体里时刻迸发出的可能性与不确定性,正是当代艺术的价值观所指向的意义。
“段妮更是一个执行者,一个完美的舞者。只要她开始呈现,每一刻人们都只能屏住呼吸去欣赏、去膜拜。她就是最终的呈现体,是完整的意识形态。在舞者的面前她甚至是一个英雄。通过她的身体力行,她不断地影响了身边太多的人。你能从她身上感受到过程:生命的过程、千锤百炼的过程、一个舞者精华浓缩的过程。转瞬即逝间,你会更想留下它,并更加珍惜她。
“与她一起工作生活,我们每天都在相互启发:我们看彼此跳舞,我们一起跳舞。这个过程中会碰撞出源源不断的想法,促使我们拥有更坚强的意志去面对人性的孤独与虚弱,并勇敢地向现状发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