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首届民艺论坛开幕

来源:99艺术网 2015-10-02
10月1日,北京国际设计周首届民艺论坛暨“民艺:转化的生机”系列活动在四惠国粹苑交易品中心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北京市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与蜗牛民艺工作室主办。该系列活动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单元之一,希望通过顶尖民艺学术论坛、主题民艺设计展以及体验性的各类手艺工坊,为民艺的现代转换做一个系统呈现,也为民艺的复兴摇旗呐喊。
 
 
开幕式嘉宾合影
 
论坛会上,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曾辉先生,香港著名服装设计师、纺织品研究专家张西美女士,清华美院教授、工艺美术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杨阳女士,中央美院副教授、中国工美学会木雕艺委会副会长卓凡先生,策展人、碧山计划联合发起人、《碧山》杂志书主编左靖先生等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民艺践行者们从自己的经历出发共同探讨了民艺转化过程中呈现的生机以及遇到的困惑。中国民艺体验馆馆长张英,中国民间文艺家学会副主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蓝印花布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吴元新、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马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科技职业学院院长李友友、光明日报副主任邢宇皓等嘉宾也出席了论坛,另外马路院长还特别为本届论坛题字“民艺:转化的生机”。大家聚在一起既交流了思想,也领略了不同群体的创作实践,相互欣赏、相互碰撞、相互温暖。此次,民艺论坛暨“转化的生机”系列展览、展映等活动持续到10月7日。
 

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曾辉致辞


 
北京市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执行秘书长毕晓倩致辞
 


国粹苑艺术品交易中心总经理黄效东致辞


 
蜗牛民艺工作室主编高登科致辞
 
看点一:2大民艺论坛探讨转化的生机
 
这次论坛“民艺:转化的生机”,呈现的不是片段化的知识,而是从传统到现代,从学者到青年,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到体验的一个新的民艺发展纪元。三个分议题亦是围绕该主题。“信手而守”是从记录、保护、传播等角度来看民艺的现状以及未来可能性。“将心为新”是通过设计师、艺术家等所进行的民艺创作与实践来探求民艺现代转化的有效途径。“降人以任”则是从教育、乡村与社区改造等方面来讨论民艺的传承与发展。除主论坛外,还将于10月2日举办青年分论坛。希望通过青年的创作与实践、思考与担当,来呈现当代民艺最具鲜活的力量,并共同启发与创造更多可能。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杨阳,香港著名服装设计师、纺织品研究专家、上海金泽工艺社纺织部总监导张西美,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北京歌华创意设计中心主任曾辉在主议题“民艺:转化的生机”中发言。
 
 
北京市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执行秘书长毕晓倩,独立电视制作人、自由写作者、翻译者英珂,手艺人、崇明土布收藏家何永娣在分议题“手·守:信手而守”中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工美学会木雕艺委会副会长、中国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卓凡,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协同创新设计中心负责人、中关村工业设计产业协会副会长何颂飞在分议题“心·新:将心为心”中发言。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务办主任、视觉传达设计系副教授原博,策展人、碧山计划联合发起人、《碧山》杂志书主编左靖,手艺人、拙朴工舍舍长黄琦在分议题“人·任:降人以任”中发言。
 
看点二:24展让你找寻故乡的味道
 
北京国际设计周首届民艺论坛立体呈现了国内民艺衍生、民艺保护、非遗传承的24个项目,按照纸、布、器、影、生5个单元依次展开,台湾汉声、拙朴公社、工销社、书院中国基金会非遗传承项目、培德书院、蜗牛民艺工作室、吾生吾土、枣缘社会等共24家的民艺项目参展。
 
 
看点三:8大手工作坊现场体验手艺之美
 
10月3日至6日,北京国际设计周首届民艺论坛还将呈现至少8场手工体验工坊,包括皮影互动、活版印刷、夏布纺织、草木染艺、捶草印花、手工制书、剪纸艺术等互动体验活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培德书院、拙朴工舍、植根设计工作室,联同民间手艺人以及青年手艺体验团体一起,开展一场从眼到手,从手到心的民艺体验,让人们在手工体验中重新体验手艺之美。
 
看点四:7部纪录片为您讲述民艺的光影故事
 

以影像记录和传播民艺,让更多人关注民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北京国际设计周首届民艺论坛专门设置纪录片展映环节。主办方特邀请凤凰视频、永源公益基金会等机构及多名优秀纪录片导演,精心挑选7部优秀传统民艺题材纪录片进行公益展映,希望通过纪录片的展映,提供更多了解民艺的维度,唤起公众对于民艺的热忱。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