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中国艺术品拍卖“全球第一”的联想

来源:东方网 作者:周锦尉 2016-08-24

艺术片拍卖总会吸引受众的眼球。刘益谦以10亿元购入莫迪利安尼名画《侧卧的裸女》,张大千的《泼彩山水》国画拍品以2.5亿元创新高等。近日,又有一条消息“抓眼球”,权威的艺术市场信息公司Artprice对全球3500家拍卖公司销售数量的统计得出:2016上半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斩获了23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也就是,在里约奥运赛场上,中国运动员斩获多枚金牌,而近来在艺术品拍场上,中国同样收获了一枚重量级“金牌”。

由“中国艺术品拍卖获全球第一”,引起笔者的三点联想

其一,中国市场经济发育充分,各类市场在全球市场的占比、影响越来越大。我国过去是计划经济体制,不承认、抑制市场经济发育发展,各类市场都不允许存在和发育。新时期,邓小平以巨大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在改革开放起步的1979年就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用”,1992年的南方谈话更明确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心。中国共产党跨过了“姓资姓社”的这个坎,将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允许在中国大地生存发展,从此,各类市场在中国茁壮生长。

中国是头“睡狮”,醒了,世界为之震惊。目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汽车销量、旅游市场(出境和入境旅游人数)等都走在世界前列的位置。艺术品市场,在全球经济低速增长中,有所下滑。全球两大艺术品市场的重地——纽约和伦敦,上半年各下跌49%、30%,超过1000万美元的作品销售大幅下跌。而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交易额增长18%。Artprice的创始人兼CEO Thierry Ehrmann称,“由于中国经济的总体下滑,普遍认为中国相比美国在‘软实力’的战役中会败下阵来,然而中国艺术品市场仍然以增加18%,销量重回世界榜首,这的确令人惊叹。另外一个让人出乎意料的表现是,世界艺术市场正在逐步降低流拍率和保持交易增长的动态节奏。这两点都明确表明,与金融市场和普通投资相比,艺术市场依然具有调整和避险的作用”。市场经济是“需求经济”,在世界经济下行的情况下,艺术市场的资金调整和避险的作用,正在起作用,而中国这个市场的状况,成为全球的关注点。

其二,艺术品市场的情况又反映了国际资本过剩、资本寻找投资方向的一种趋势。笔者今年年初在东方网刊发的文章中说:“资本是购买生产要素的要素,或是生产构成中三要素(劳动、土地、资本)之一,资本的本质是‘增值的生产要素’。马克思《资本论》的分析十分精致、精当,成为他世界观的基础。简言之,资本是一种生产关系,资本有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构成,可变资本里有‘活劳动’。法国新生代经济学家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将资本与劳动分割开,由大量详实数据的研究中,得出一个公式‘r>g’(资本收益率大于生产增长率),颠覆了库兹涅茨‘市场经济收入差距扩大又缩小’的‘倒U字’曲线的设想,贡献了值得思考的学术发现”。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加大了赤字财政的比例,启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原先国际“游戏规则”所设定的“赤字财政的数额”、“一国的债务余额总量”的两道“限制线”不断被突破,比如,美国赤字财政数额超过4%,债务余额上升为115%,日本债务余额为220%。我国2015年M2(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幅为13.3%,远超GDP增幅6.9%。通俗来说,各国的“印钞机开动甚欢”。资本数量的增大,使得资本千方百计寻找投资方向,即寻找“吸金点”。除股市、房市和车市这样的主要投资点以外(也使得这些市场随着行情变化、资金进出流量的变化而出现波动,出现泡沫),其中重要的奢侈品市场,及本文所解析的艺术品市场。因此,艺术品市场的某种繁荣,是世界金融市场涌动的反映。我们应冷静看待,既承认之,又应对之。

其三,艺术市场的增长,需要我们对资本驱动“既促进又加以监管”,使各类资本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在当今世界、当今中国,有两样东西会有“任性”,一是权力,二是金钱。即“有权就任性”、“有钱就任性”。有权问题,这里就恕不展开,“有钱就任性”,就是“资本的任性”。一线城市房价的居高不下,还在拉高。受众面广的文化体育产业,吸纳资金出现狂野的趋势,一线演员的出演费飙升,影片制作费达到天量数字;著名国际足球俱乐部(男足的受众最大)引员的支出到了“看不懂”的地步。由此,会出现资本运行中的非理性,出现“运作环节”中的作假、“运作对象”的作假。诸如资金理财市场中的“庞氏骗局”、“老板走路事件”;股票市场中的“黑箱操作”、“证券人的内部交易”;电影制作市场中的“众筹作假”、“空票箱现象”;艺术品、收藏品市场的赝品频出、防不胜防现象等。如今,市场的“准入门槛”降低了,比如行政审批权、许可权的大幅削减、国家让上海先行先试的“证照分离”的改革等,就是呈这样的效果,这给投资经营者带来便利,但是“准入门槛降低”以后,也闹出鱼目混珠、偷天换日的事儿来,出了一些“面目狰狞的企业”,有的犹如旧上海滩的“掮客”,搞“买空卖空”的勾当,有的“拉大旗当虎皮”,想方设法在主流媒体“做节目”、“做广告”,搞的则是“非法集资”,有的利用互联网“电商”的大幕,干“假货兜售”的买卖,有点组成赝品的制作“生产线”。如此种种,明显损害了广大消费者、投资者的利益,制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在允许和放活资本市场发展的同时,制约的“游戏规则”须同时加紧制定,监管的篱笆还得“编得紧、收得紧”,这是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所须臾不可缺的。

(作者为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上海市委讲师团成员)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