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你看到了什么?——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赵赵同名个展开幕

来源:99艺术网 2016-09-06

展览现场


策展人崔灿灿现场导览
 
地域对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这份影响又将会持续多长的时间?
 
2016年9月3日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举办的年轻艺术家赵赵的同名个展“ZHAO ZHAO”或许可以算作是对于这些问题的一种解答。
 
赵赵选取了三组作品,分别是《塔克拉玛干计划》《西装》和《刀》。这三件作品中有两件带有非常明确的地域特征,而剩下的一件作品的发生地看似与地域没有明显的关联,但实际上,却也抛不开地域文化的影响。




塔克拉玛干计划
 
《塔克拉玛干》和《刀》都跟赵赵的生活有过最亲密的接触,甚至于,在某种程度上是赵赵所熟悉的生活场景的缩影。2004年以前的赵赵一直生活在新疆,而无论是作品《塔克拉玛干计划》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是作品《刀》中的“英吉沙刀”,都是新疆这一有着庞大地域文化的一个个缩影。在《塔克拉玛干计划》中,赵赵与他的团队历时近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件从北京到新疆再到北京的庞大艺术计划。由于新疆所存在的特殊地域因素,也决定这项计划的实施将不会是简单的字面意义上的地理穿越,这中间所涉及的诸多问题也不再仅仅是靠“艺术”就能够解决的,这或许也正是这件作品最具力量感的地方。
 
如果你看到的仅仅是在深入塔克拉玛干100公里的沙漠里安放一个可以正常使用的冰箱,然后喝上一瓶经过这台冰箱冰镇过的当地啤酒,而忽略了这一事件背后的种种,那么你所能得出的结论只会是“这人吃饱了撑的”,但如果你知晓赵赵为完成这件对其意义巨大的艺术项目,所进行的抗争、努力,甚至是整个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以及为了避免这些风险的发生,赵赵所实施的变通,斡旋,甚至是无所不用其极的蒙骗,那么,你也就会明白为什么当赵赵在相隔数月之后,回忆起冰箱门被打开瞬间的感受时,会出现两种恍惚的感觉:都不在了,很科幻,很大片;但又很土,很渺小,特别灰。因为被打开的冰箱门带给赵赵的只是一刹那的光辉,而整件作品的过程才是其最想要的,亦或是,当冰箱被打开的那一瞬间,当一切看似不可能被实现最终实现的时候,所有的崇高都因这一在正常生活中平凡的举动而破灭,重归平凡。
 
最终,赵赵将《塔克拉玛干计划》中被严格裁剪后的电缆线带到了展厅。




英吉沙刀
 
《刀》与《塔克拉玛干计划》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赵赵对于过去20多年新疆生活经历的一种选择性记忆呈现。“英吉沙刀”是维吾尔族男性的一种身份象征,同时,也具有着一定的符号属性。或许,正如策展人崔灿灿说的,没把刀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尤其是当这批数量庞大的“英吉沙刀”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个体,也就在另一种意义上成为了这些刀的原主人的一种象征。不同的个体象征构成的相同的文化属性,却在另一个文化地域中被展示,被祭奠,又将上演怎样的一种文化碰撞?

 

塔克拉玛干计划
 
《塔克拉玛干计划》
 
2015年10月,赵赵在新疆开始实施《塔克拉玛干计划》。他和30余人的工作团队由北京出发,带着100公里的四芯电缆和一台冰箱,行驶近4000公里,抵达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后,将其用改装后的“探路者号”沙漠车运往沙漠。为了通过严格的检查制度,赵赵扮演成包工头、广告片导演等角色,不断与人周旋。到达轮台镇后,他们从维吾尔族生活区中接通电源,以此为起点,将电缆往沙漠中心方向延伸。全程耗时23天,共使用了10台变压器,以减少低压电能的输送损失。电缆尽头,一台装满新疆啤酒的双开门冰箱成功地被通电打开,在空旷无人的沙漠腹地运行了24个小时。而后100公里电缆、变压器和冰箱一同被运回北京,电缆被严格按照冰箱的高度1.86米切割打捆。整个计划的实施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对于赵赵来说,项目运行的经费来源、与维族居民的沟通、长距离电缆的铺设方式等等每个环节都是他主动参与、介入社会的方式。


西装
 
《西装》
 
作品《西装》的产生源于赵赵全家赴美前,去北京连卡佛购买的一件价值近十万元的Dolce&Gabbana西装。这件奢侈品引发了他与父母意见分歧的一幕。在看到这件西装时,赵赵的父亲惊诧于一件衣服竟然标注如此高的价格,赵赵的母亲则认为只要给她三千元就可以做出一件一模一样的衣服。赵赵意识到这件西装会引发出三种不同的观念,于是主动引导了事件的延续发展。他当场买下这件西装,父亲勃然大怒,继而拂袖而去。回家后,他让父亲以擅长的方式写一篇对此事的看法,赵赵的父亲撰写了一篇近万字的论文,题为《从一件衣服说起》。他又给了母亲三千块钱采买材料,仿制新的西装。透过一篇文章和两件衣服,家里三个人的形象立体鲜活起来,观念冲突的产生原因、关于价值的评判标准、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由此延展开来。
 

英吉沙刀


英吉沙刀
《刀》
 
“英吉沙刀”以原产地塔里木盆地西部的英吉沙县命名,这种工艺佩刀的历史长达400年之久。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它是重要的生活用具和装饰配件,也是抵御危险的象征与自我保护的工具。而现在,这种传统小刀也成为逐渐被消失的历史记忆。从2009年开始,赵赵陆续在新疆各地向当地人收集使用过的“英吉沙刀”。7年时间里,他从不同的个体与家庭中收到了1000把刀。与此同时,赵赵还拍摄了一部纪录片来记录收集过程中遇见的人,发生的故事。在展览中,他把这些曾经私人化的物品汇集到一起,变成面向公众展出的作品《刀》。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2016年10月22日。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