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究竟来自何处?为什么有些人更具创造力?神经心理学家克里斯汀·坦普尔(Christine Temple)在其新书《毕加索的脑袋》(Picasso’s Brain: The Basis of Creative Genius)中以毕加索为例,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影响创造力的各种核心因素。其中,视觉记忆被认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么,视觉记忆究竟如何运作?画家毕加索又是如何运用和调动自己的视觉记忆进行创作的?近日刊登于《卫报》上的《毕加索的脑袋》节选也许能让读者一探究竟。
《毕加索的脑袋:创造性天才的基础》
超凡的视觉记忆是否为毕加索卓越的艺术能力锦上添花?有研究显示,儿童的绘画能力与他们的视觉记忆呈正相关。
毕加索显然知道他在记忆方面的优势对他的重要性。毕加索曾说,记忆“是一个画家最得力的助手”。虽然毕加索的传记作者们在他的某些行评价不一,但在描述他出色的视觉记忆这件事上,他们却出奇地统一。
对毕加索观察事物的方式,他的很多传记作者曾提到他深邃的凝视。毕加索有一双无与伦比的眼睛——显然,女性经常为之倾倒——他也将其功效发挥到极致,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毕加索的朋友、收藏家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在关于毕加索的书中评价他“有一汪池水般深邃的眼窝,阴郁但又充满生机”。
毕加索的眼睛
其他艺术家也曾在创作过程中用到热切和专注的凝视。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画家。弗洛伊德的孙子)曾说过他早期的作品是“通过注视主题而得到最大程度的观察”的结果。毕加索在1944年至1953年间的朋友、情人和伴侣弗朗索瓦丝·吉洛(Fran?oise Gilot)回忆,当毕加索准备再度阐释一幅他很喜欢的画作时,会多次造访卢浮宫,长久凝视这幅画作。只有在那之后,他才会开始创作。
对巴洛克时期的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作于1656年的大师级作品《宫中侍女》,毕加索一共作画58幅重新诠释。其中一部分仅聚焦于前景中的那个被认为是皇后玛格丽特·特蕾莎长女的孩子。
弗朗索瓦丝·吉洛还记得在毕加索以她为主题作画时,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他会长时间地凝视她而不动笔,反而在她不在时才开始作画。
委拉斯凯兹《宫中侍女》原作
对待画作,毕加索使用了增量学习。当一个人对事物进行增量学习,就不仅是单纯地看着它,而是对其进行思考,尝试从中学习或者记忆。你一遍一遍地观看或者倾听,直到它变得熟悉。增量学习能够让记忆更好、更细节化地运转。
毕加索在为格特鲁德·斯泰因创作肖像画时也用了类似的方法。格特鲁德·斯泰因从1905年秋天到1906年夏天为毕加索当了90次模特,在这期间毕加索有大量的机会进行增量学习。在1906年夏天一次旅行结束后,毕加索开始创作最终版本的肖像。此时他已经能够完全凭借记忆作画了。
毕加索也会使用副本——包括明信片、照片等——来提醒自己一些细节。在他法国南部的家中,他利用投影仪来展示他正在研究的图像。
毕加索对《宫中侍女》的重新诠释
在一部分重新诠释的作品中,画面仅聚焦于原作前景中的那个被认为是皇后玛格丽特·特蕾莎长女的孩子。
他并非利用视觉和触觉记忆来制造他所见之物的精确副本。相反的,他把原作与其他的想法结合,将原作变成了全新的作品。如果看过他对经典大师画作的重新诠释,就能明显地看到他如何在维持原作特性的基础上改变作品原有的焦点、尺寸或者结构。可以说,是他记忆中富有活力的那一方面,对于原作的种种创新,成就了毕加索的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