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达芬奇、毕加索、莫奈等国外知名的艺术家, 我们一定都不陌生。
但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位艺术家,可能鲜为人知,就连《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也找不到他的名字。
但看完他的作品,你就会明白解放前,上海滩的美女月份牌中,甜美的女性形象,是从什么源头而来的了。
他是新艺术运动的辉煌旗手,也是斯拉夫民族的历史画巨匠。他就是阿尔丰斯·穆夏(Alphonse Maria Mucha)。
穆夏
什么是新艺术运动?
Art Nouveau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的运动,是一次内容广泛的、设计上的形式主义运动。
“新艺术”一词为法文词,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等以此命名,而德国则称之为“青年风格”(Jugendstil),奥地利的维也纳称它为“分离派”(Seccessionist),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则称之为“工艺美术运动”。
而穆夏就是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说到穆夏的成名之路,也是颇为坎坷,等到走上奔四的道路上时,才开始在艺术界崭露头角。
1860年,穆夏出生于摩洛维亚一个小镇上(在现今的捷克共和国境内),一个虔诚的宗教家庭。童年时的穆夏,是当地一个天主教堂,唱诗班的成员。
要说他与艺术的渊源,也是从童年开始的。他每周必去的那座教堂,保存着丰富的巴洛克风格的艺术品,每当穆夏进入这所教堂,都会被美妙的艺术深深感染。
从上高中后,穆夏就立志今后要成为一名画家。毕业后他没有按照他父亲的意愿,在本地的法庭工作。
好在当年的穆夏,如果不倔强一把,现在可能就多了一位法官,少了一位画家了。
仔细看穆夏的作品,你会发现他十分巧妙地吸收了,日本木刻对外形和轮廓线优雅的刻画。
拜占庭艺术华美的色彩,几何的装饰效果,以及巴洛克、洛可可艺术的,细致而富于肉感的描绘,均在穆夏的作品中绝妙呈现。
我们再来仔细看线稿图,流畅的线条,传神的表情,举手投足间的妩媚,让人看完后过目不忘。
1879年,穆夏去到维也纳,为一家公司的演出画布景,后来也曾设计了一段时间的墓碑。四年后,穆夏遇到了,他的贵人Khuen-Belassi伯爵。
伯爵先是邀请穆夏,为他在奥地利的城堡进行室内装饰,后来又在1885年赞助穆夏,到慕尼黑艺术学院进行学习。
两年后,穆夏与同时代许多有抱负的艺术家一样,最终也来到了艺术天堂巴黎,在朱利安学院(AcadémieJulian)学习。
两年后,他的资助人很突然地中断了对他的资助,穆夏陷入了很窘迫的境地。
年近三十的他,几本没有经济来源,也看不到什么前景,是个几乎随时都有可能饿死的艺术家。
为了谋生,他承接了大量为书籍和杂志绘制插图的工作,尽管报酬十分低廉。
接下来的五年,穆夏经常要借钱度日,平时只能吃小扁豆充饥,生了病也没有钱医治,真可以说是穷困潦倒。
但他的艺术风格也在这段时期里逐渐成型。
话说要是人生没受到点挫折,那还真称不上是艺术家了。
就在这时转机来了,1894年,著名的女演员莎拉·伯恩哈特在穆夏生活无着落的时候,打来了一个电话,邀请他为自己新排的戏“《吉斯蒙达》(Gismonda)”画招贴画。
当时火得一塌糊涂的莎拉·伯恩哈特
穆夏穿着租来的燕尾服去剧院观看伯恩哈特的演出,然后在剧院旁边的咖啡馆的桌子上画出了招贴画的草图。
非常幸运的是他的草图被接受了。
这幅招贴画足足有两米长,与真人等高。
《吉斯蒙达》歌剧的故事背景是中世纪的希腊,讲述的是女公爵吉斯蒙达与平民小伙的爱情故事,海报中女主的造型让人想到希腊女神,背景采用了镶嵌画和人物的服饰纹样。
他风格独特的招贴作品随着演出的成功很快被大众接受,这张招贴画的复制品销量非常好。
就是以下这张
底部还悄悄藏匿了一个偷窥者,让观众忍不住猜想这是一个怎样的角色
1895年1月1日,巴黎的大街小巷贴满了这张海报,全城人民都为之沉醉。穆夏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
穆夏自画像
伯恩哈特对他的作品很满意,于是与他签下了六年的合同,为她设计招贴画、门票,以及舞台布景和戏装。这个穷了几十年的家伙,总算是熬出头了。
与此同时,而其他的定单也纷至沓来,在巴黎苦苦挣扎了七年之后,穆夏终于在34岁的时候获得了成功。
赚到了一生第一桶金的穆夏,很快在巴黎找到了新的工作室,他的插画也达到了鼎盛时期。
穆夏的绘画,在富有华丽装饰美的、甜俗优雅的表象里,蕴藏着升华人性的精神旨归。
经过他的加工,所有的女性形象都显得优雅,身材玲珑曲致,富有青春的活力,有时还有一头飘逸柔美的秀发。
穆夏到了晚期的作品,无论油画、粉彩、素描,更是自由奔放,造型优美精致,引人入胜。
画中透出的,人性的力量,感觉触手可及。
1910年,穆夏放弃了商业性绘画的成功给他带来的声誉和安逸的生活,带着家人结束了在法国和美国的长期客居生活,回到了故乡。
此时,斯拉夫人民正在为争取民族独立而与奥匈帝国Hapsburg王朝进行着斗争。
强烈的民族感情促使五十岁的穆夏开始构思一个规模宏大的主题:“斯拉夫史诗”(The Slav Epic)。
《The Slav Epic》
这一宏篇巨制描绘了包括捷克在内的斯拉夫民族从史前到十九世纪的漫长历史进程的有纪念意义的场面,整个主题包括二十幅尺寸巨大(610╳810cm)的油画作品。
《The Slav Epic》
穆夏原打算在五到六年时间内完成,却没有想到整个计划从1911年起,前后共花去了他十八年的时间,在这个系列中他几乎投入了全部的心血,因为它们蕴涵着穆夏对祖国的全部希望和梦想。
《The Slav Epic》
他曾经这样写道:“我创作的目的从来就不是为了要破坏而永远是要创造,创建起一座桥梁,因为我们必须心怀这样的希望,只有我们更好地相互理解,人类才会更加团结。”
当德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时候,他成为被德国人拘捕的第一批人之一,尽管审讯后他被允许回家,但他的身体状况已经直线下降。
1939年7月14日,阿尔丰斯·穆夏,因肺炎在布拉格去世,葬在Vysehrad公墓,享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