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5日,OCAT上海馆呈现本年度首档展览--"朋友圈+:文化馆线上艺术计划展"。本次展览由OCAT上海馆和线上艺术平台"文化馆"共同策划,将生产于社交媒介的艺术创作进行线下的延伸展示,对当前互联网环境下的艺术创作和技术应用、线上展示和线下再现等共生关系展开讨论。
文化馆,通常是指组织人民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并提供场所的文化事业单位,早年作为"群众文化"范畴内最为基础的艺术文化传播平台而出现。在互联网和艺术媒介快速发展的当下,文化馆似乎成为一种保守、过时机制的代表。与此同时,诸如微信和"朋友圈"之类的社交媒介,作为互联网最基层的状态出现并迅速充斥了我们的生活:铺天盖地并且带有重复性的信息被迅速传播、扩散,也被迅速遗忘、湮灭。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策展人鲍栋和艺术家陈友桐在2016年初启动了以微信平台为基础的线上艺术计划"文化馆",通过艺术家投稿或约稿的方式征集和定制作品,将手机平台和微信"朋友圈"当作艺术现场,陆续发布参与者的作品。作为移动端的线上艺术计划,"文化馆"项目的参与者不局限于狭义的当代艺术圈,还包括了诗歌、戏剧、音乐等领域内任何可能的创作者,作品类型涉及任何具有想象力和可能性的媒介。在"文化馆"初创的一年里,共有46位艺术家/组合参与其中,进行了50次推送。
一年以来,"文化馆"促成了很多以互联网移动接口(手机)为载体,以微信朋友圈为传播方式的艺术实践,同时,这些作品在体现了艺术家批判性创造力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中国移动互联网文化的诸多特点和即时潮流,很多作品包含着对手机媒介与应用程序的批判,但这种批判又经常是以娱乐化、游戏化,甚至即时消费性的方式出现的。
小视频、直播、触屏、GIF动画、表情、贴图、小游戏、群,竞猜、体育博彩、春晚、红包、网红……几乎所有的网络技术与文化的现象热点都被艺术家们利用进了"文化馆"的作品中,它们既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当代文化复杂现场的一部分,它们让"朋友圈"不止是朋友圈。
策展人鲍栋表示:"在这次展览中,观众除了可以通过扫码来观看已有的线上作品之外,还可以在现场直接参与那些根据作品观念及实体环境做了调整、延伸和转换的作品,与我们一起把一个线上空间变成一次线下实验。"
本次展览现场以投影、录像、装置、人机互动、模拟日常生活情境等方式重新展示这些线上发布的作品,并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进行项目的延展与生长。通过展览,我们希望呈现给观众的不仅仅是"文化馆"项目从线上向线下的简单移植,更是以一种极为日常化的方式营造出与生活场景相关、拥有更多可能性的媒体艺术观看环境。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28日。
朋友圈+:文化馆线上艺术计划展相关活动安排
4月15日,开幕对谈|姚大钧+《艺术世界》+文化馆:VR元年之后怎么办?--虚拟空间的现实问题
5月6日,对谈|孙晓星+张献:赛博剧场计划
5月14日,讲座|小河:关于"啊"的汇报
5月20日,对谈|ATlab(蒋竹韵+朱焕杰)+刘畑:PassWordProject基站2.0版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