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秋日暖阳照耀着金黄的田野,白雪覆盖着寂静的冬日,春风再次拂绿枝头,夏蝉带来一季的躁动,时序更迭悄然融入生命体验,我们依循自然节奏井井有条地安排生活,原来物候智慧就在我们身边。9月24日,北京时代美术馆科技艺术自策展《编码物候——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开幕式暨论坛活动在京举办。
北京时代美术馆《编码物候——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展览
本次展览由北京时代美术馆联合专注于“艺术+科技”方向的策展人邢丹共同策划,展出来自6个国家的新媒体艺术家,包括曹舒怡、陈若璠、达罗·蒙塔格(英)、纠缠的他者(挪威、阿根廷)等15位/组艺术家带来雕塑、VR互动装置、影像等多媒介作品,其中4个作品首次在中国亮相。策展立意新颖,作品包罗万象,旨在以物候的观察方法,用科技艺术的作品演绎数字与生物世界交织的生命脉动。开展一周已吸引不少观众前来探访,“物候”这份穿越时空的自然密语为大家带来了认知新体验。
北京时代美术馆展览现场
策展立意新颖,科技、艺术、物候的碰撞
一直以来,人们从身边植物的生长周期来判断气候的变化,从物换星移中预知季节的更替,运用物候的观察方法打开认知世界的多元视角。而现代技术对生态世界的渗透,启迪着人类关于生态和谐的时代性思考。时代美术馆始终关注时代发展的课题,并致力于通过艺术的形式来回应和探讨这些课题。《编码物候》展览正是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一次创新尝试。如今科技迅猛发展,生物科技作为与人类生存紧密相关的领域,与艺术的结合也日益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在这个背景下,“物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理解自然界变化的窗口,也成为了探讨科技与艺术如何共同影响人类未来的一个绝佳切入点。
时代美术馆执行馆长刘威威表示:“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不仅仅是把技术手段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的媒介,更要拓宽艺术的边界,让当代艺术真正参与到科技发展、时代发展的进程中,为科学发展中注入人文思想和批评性思考,关切人类未来命运。”策展人邢丹则认为,艺术家们作为观察者,用科技、技术与时间发生关联,既有思想的诗意性,又能够在科技与情感的交叠之处产生新的想象空间。
时代美术馆执行馆长刘威威
策展人邢丹
作品包罗万象,展现艺术家无边的想象
展览分为“算法节律”“代码物象”“数据神迹”三个单元,从宇宙节律变化中产生新的时间感知讲起,继而探讨物质物象与数字物象的关系,最终落到思索关于技术留下神性的痕迹。参展艺术家大多很年轻,具有国际视野,部分艺术家曾参加林茨电子艺术节、威尼斯双年展、美国独立游戏节等。在这里你将见证他们飞扬的想象力。
策展人邢丹现场导览
比如,你可以大胆想象太空农业的样貌:基因组美食中心的《太空永续农业》以文献装置的形式,让我们思考在地球气候危机面前,人类是否能在太空中追求一种永恒的农业模式。
《太空永续农业》
你也可以随时拿起手机与作品互动:瑞士艺术家马克·李的《演化推测,原型 1》通过移动应用程序与网络装置的结合,邀请观众创造新的生物变种,体验与工程改造物种共存的生态系统,引发我们对未来生物多样性的深思。艺术家在开幕式的发言中表示:“在科技进步的今天,我们应以更谦逊的态度对待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演化推测,原型 1》
你还能看到从微小事物中获取灵感地创作:青年艺术家陈若璠持续地往返于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一面在数字软件中为现实世界里那些纯粹而细小的自然造物建立3D档案,一面将数字工作的过程分解、提取、灌注以冥思与投射,层层糅合进作品。《接近情感的微小单位》是艺术家从最基本的、微小的事物出发,把她所关注的物都尽量拆分成尽可能小的单位去靠近情感,这件影像作品里的毛发,粗糙程度、厚度、长度、颜色、卷曲度,都会影响观众的情感对其中情感联结的感知。
《接近情感的微小单位》
你也许会被跨越时空的生命所震撼:曹舒怡的3D打印树脂雕塑《潜含亲缘》呈现了跨越时空与生命形式的蜕变——无脊椎动物的逆行蜕变、由微生物粘液组成的钟乳石、产在粘液石中的昆虫卵、多物种共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艺术家提出了一种人类中心主义以外的逻辑去认知我们的星球。
《潜含亲缘》
本次展览所呈现的内容、探讨的话题以及艺术家的视角,与许多年轻人目前特别关注的热点问题相一致,比如生存与发展、生态环境、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等,这些都是当前最受关注的热门话题。此外,还有更多新锐的艺术观念、前卫的艺术表达等你发现。
北京时代美术馆展览现场
思想碰撞与视听齐享
北京时代美术馆通过长期的科技与艺术结合的策展实践,构建一个良性的艺术生态,吸引更多优秀的策展人和年轻艺术家,共同建立起公众对艺术科技的持久关注和兴趣。开幕论坛上,时代美术馆执行馆长刘威威与策展人邢丹及特邀嘉宾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科学艺术研究中⼼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张之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草业花卉与景观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志臣,以及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青年教师陈抱阳共同展开对谈,探讨艺术与科技结合下的未来世界景观。陈抱阳认为,今天人们的生活被各种技术包裹,技术之间交织融合的复杂关系也正是参展艺术家们在思考的。杨志臣说,科学追求理性、逻辑和可验证性,艺术注重抽取科学内在伦理和本质思想,艺术呈现能降低科学接受难度,吸引人们深入理解科学。张之益表示,在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是现代发展的需求,东方哲学和世界观为我们全面理解和构想新技术提供另一种视角。
开幕论坛
嘉宾论坛后,音乐家王萌和于淼为现场观众带来美妙的视听艺术。他们打破传统的表演形式,将音乐的创意和灵感延伸至新媒体艺术领域,探讨人性与数字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
视听艺术现场
秋意渐浓,来北京时代美术馆看物候的当代美学表达
《编码物候》展览将“物候”这一古老智慧融入了当代艺术语境,通过科技艺术结合的形式,展现数字与生物世界交织的生命脉动,让我们重新审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1月17日,这份“物候密语”始于中秋,结于深秋,让我们可以在变化万千的秋天中细细体会自然宇宙的节律,期待与大家相遇在北京时代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