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从40后到90后,年龄相差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家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来源: 作者:徐翌晟 2020-08-10

昨天在临港当代美术馆开幕的大型群展“积聚与生成——2020上海当代艺术展”上,参展艺术家和工作人员一起戴上了印有展览标记的口罩,拍了一张大合影,没有被遮蔽的双眼都流露着笑意,他们这样的行为方式,表达着被疫情改变了的创作轨迹,但是没有被疫情压抑住创作的激情。近30位活跃的当代艺术家,包括一组特别项目,共计68件(组)作品参展,艺术形式涵盖油画、水墨、雕塑、装置、影像、摄影、拼贴、综合材料等。

本次参展的艺术家们年龄跨度大、涉及的作品媒介种类多。周长江、黄阿忠、周小平、孙良、鲍莺、马良等等,年龄从40后到90后,横跨整整半个世纪,因而拥有各不相同的从艺经历、知识背景、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他们为观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态,反映出当代艺术的开放性、多义性与可能性。


图说:周小平作品《枕头与椅子》 官方图(下同)

一组作品《枕头与椅子》,这是由女性艺术家周小平发起的,众多艺术家参与的一个特别项目。在过去的五年多时间里,周小平邀请了国内外一些具有鲜明艺术风格的当代艺术家,在她的超现实雕塑作品《枕头与椅子》上进行再创作。这既是一次有趣的合作,又像是一篇命题作文,更是一次特殊方式的历史文献记载。大大的枕头两头翘,小小的椅子立一头。大与小、可塑与不可塑、感性与理性、私密与公共……这件看上去十分荒诞,还有点匪夷所思,又充满着内在张力的雕塑作品,激起了许多知名艺术家挑战的欲望。这个看似简单的命题,一时难倒了不少见多识广的当代艺术家。有些艺术家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苦心孤诣地琢磨如何既能与这件独特的作品相融,又能借此展现出自己的艺术个性与面貌。

展览挑选了王劼音、洪健、何曦、赵晓音、卢治平、黄阿忠、孙良、何伟、袁顺、尤塔(Jutta Bobbe)等10位艺术家再创作的《枕头与椅子》参加本次展出。这组带有行为集合性质的作品,贯串于整个展览中。同时展出的还有这个项目的专题纪录片,纪录片将艺术家在合作过程中产生的文本、图像、作品与现场,用视频以文献的方法记录了下来。


图说:黄大有作品《博物志·考工记》

对于当代艺术而言,材料蕴含着文化和媒介双重意义,它不只是表情达意的载体,也是艺术表现的主体之一。材料在表象之外,通常还会带给观者某种心理暗示。本次参展作品中,有万琼对传统材料陶瓷作了一些积极的拓展,万琼的《茧》系列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材料所潜藏的巨大可能性,感受到了陶瓷在光洁、精致的另一面,就是它的敏感与脆弱,这恰恰十分切近许多当代人深藏于内心的心理症候。黄大有的装置作品《博物志·考工记》就是用了密密麻麻的齿轮木块搭建出了橱中世界,“我的艺术表现方式,已经不在于纯现代艺术,点线面、好看一点或者不好看;我力求回到一种考古、博物的状态:先以阐述主题为目的,而不是为了呈现自己的艺术风格。”

仔细观看整个展览,会发现,此次参展的艺术家,不仅仅是年龄跨度,从艺经历、运用的媒介手段,相差都十分巨大,以至于把他们放在一起展览让人有些不可思议。“这就是‘积聚’的意义所在,”策展人傅军这样解释,“‘积聚’包含了纵向的累积与横向的聚合,是促使新事物‘生成’的一种前提与决定性因素。希望通过跨度和差异,来反映中国当代艺术的容量与活力。”

一年前,随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成立,临港,这座完全从一片滩涂、一张蓝图发展起来的地区,由此担负起重大的历史使命。临港新片区临港当代美术馆“积聚”起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与能量,孕育出一种新型的文化生态景观。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