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杨嘉辉获颁首届希克奖 杨紫获选「希克中国艺术研究资助计划」

来源: 2020-05-13


左:杨嘉辉,摄影:Winnie Yeung @ iMAGE28,图片由香港M+提供;右:杨紫,图片由杨紫提供

位于西九文化区、致力收藏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视觉文化作品的香港博物馆M+宣布,香港艺术家杨嘉辉为首届希克奖得主。杨嘉辉以生动多元的手法创作声音和表演,并充分体现于其装置作品《消音状况#22:消音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获评审委员会一致赞赏。该装置作品现与其余五位入围艺术家的作品一同于M+展亭“希克奖2019”展览中展出,展期至2020年5月17日。杨嘉辉的作品呈现一场管弦乐演奏,而乐师却将演奏乐器发出的乐音消去,把观众的注意力转移至一些经常受忽略的声音之上。

由M+于2018年在香港设立的希克奖,其前身为乌利·希克于1998年在中国创办的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2011年至2018年该奖总监由刘栗溧担任。两年一度的希克奖旨在表扬大中华区重要的艺术创作,开放予在大中华地区出生或工作的艺术家参加,致力把此地区百花齐放的杰出艺术创作呈现人前,并向国际推广。杨嘉辉获颁港币50万元奖金,其余五位入围艺术家则各获港币10万元奖金。

首届希克奖评审委员会指出:“杨嘉辉凭着他曾受作曲训练的背景,以声音为素材创作出富实验性的作品。他把管弦乐队演奏的旋律静音,借此凸显那些原本不被注意的声音。杨嘉辉以幽默元素,促使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在通常被忽视或忽略的事物上,并对音乐本质和集体宏图提出质疑。通过消除主导声音,作品反映了当前政治动态的多种元素。”

M+博物馆馆长兼希克奖联合主席华安雅形容评审委员会的讨论丰富深入,她说:“在首次评委会议上,我们集中商议『希克奖2019』展览中每件作品的优点,与各入围艺术家分别面谈,并讨论了他们在这些作品以外的整体艺术实践。这次呈现的入围艺术家作品,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大中华地区当代艺术的现况。我们很高兴能够表彰杨嘉辉出类拔萃的精妙作品。谨此向他致以衷心祝贺,并感谢所有入围艺术家。”

驻居北京的独立策展人杨紫获选为首届“希克中国艺术研究资助计划”研究学人。“希克中国艺术研究资助计划”前身为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由乌利·希克于2007年成立。“希克中国艺术研究资助计划”每两年颁发一次,以M+藏品系列为素材,支持聚焦中国艺术的全新研究。首届资助计划将提供港币20万元资助金,支持杨紫研究艺术家在二十世纪中国参与民间艺术的工作,亦即各种与非精英文化与民间信仰体系相关的实践。他将在未来数月开展研究,并计划于2020年年底发表论文及举行公开演讲。

“希克中国艺术研究资助计划2020”评审委员会十分赞赏杨紫的研究提案“弥散性宗教与1980年代中国前卫艺术的起源”。杨紫在论题中阐述民俗如何持续滋养二十世纪中国前卫艺术的发展,令评审委员会印象深刻。评委指出:“杨紫提出的研究着眼于美学、传统和信仰体系,凸显那些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容易被忽视的部分。我们相信他的研究将为整个M+希克藏品及M+藏品系列开辟崭新的研究领域,而从更广泛的层面说,可以提供理解和审视中国当代艺术的新角度。”

乌利·希克强调,希克奖和“希克中国艺术研究资助计划”是表彰中国艺术当代实践及新研究的重要发展,他说:“看到首届希克奖和研究资助计划圆满举行,我感到十分欣喜。希克奖的涵盖面广及全球,体现了中国当代艺术超越国界的特点,并使世界各地观众都有机会接触来自大中华地区艺术家的作品。希克奖延续CCAA的成果,在关于当今重要艺术实践的对话中提出清晰的声音。希克研究资助计划则承接CCAA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的重要工作,是一项致力推动崭新研究的实验计划,无疑将对此地区的艺术生态大有贡献。”

希克奖及希克中国艺术研究资助计划

M+设立希克奖,将大中华地区的当代艺术实践推广至国际。博物馆致力在当前关于视觉文化的对话中确立新的焦点,而此焦点是跨领域、跨国界并以亚洲为中心。此奖项是这项工作的重要平台,让M+能够追溯当代艺术中的联系和邻接关系,而个中的着眼重点,在当今此刻重要性更甚于从前。M+致力令有关中国艺术的研究及讨论更丰富充实,并将讨论扩展至此地区内外的参与者和观众,而希克中国艺术研究资助计划正正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希克奖和研究资助计划与M+希克藏品息息相关——此藏品是M+藏品系列的骨干,亦是目前世上最重要及最齐全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之一。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