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人工智能时代,未来已来?第五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举行

来源: 2019-11-06

2019年11月2日上午,第五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在国家博物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承办。本届展览及研讨会邀请了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研究领域的艺术与科学界人士共同参与,深入探讨人工智能语境下,艺术与科学的深度融合将会如何以及何种程度上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根本性变革。


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场


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场

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1月2日、11月3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剧院举办,国际作品展则于11月3日正式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展期至11月30日。


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由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和艺术大师、清华大学教授吴冠中先生发起,曾于2001 年、2006 年、2012 年和2016 年举办。本次研讨会围绕“AS-Helix: 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与科学融合”这一命题,通过四场论坛,从人类认知、生产方式变革、未来教育、艺术范式、设计创新、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领域展开多元对话和思考,探讨艺术与科学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深度融合、创新协同,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永续发展。本届研讨会还召开了2019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与科学创新奖评审会,诞生了9件获奖作品,并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


研讨会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发表主旨演讲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鲁晓波带来第一个主旨演讲——“艺术与科学融合 赋能未来创新”。他表示,当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新的观念不断涌现,艺术虽然更加多元,但似乎失去了原来共有的范式——对美的追求、对本体内力的坚守。在探索新方向的过程中,人文价值尤为重要,艺术与设计,就是以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驱动创新。

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

本届展览分为人类认知的边界、技术创新的艺术范式、技术与艺术的协同创新三大展区,作品面向全球征集。最终参展作品共 120 余件,分别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41 所高校、科研与艺术机构;作品类别包括新媒体艺术、工业设计、建筑与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纺织与时尚设计、陶瓷设计和其他各种体现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创作作品。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开幕式上致辞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是创新的重要源泉,艺术揭示情感的奥秘,科学揭示宇宙的奥秘,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一流大学应该为推动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发挥积极作用,为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贡献力量。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在致辞中强调,科学求真,艺术求美,两者皆深层次地追求着永恒、卓越与和谐,源于生活而臻于至善。举办此次“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目的就是通过系统展示国内外艺术与科学前沿探索的最新成果,深入探讨艺术与科学的内在关系,不断推动国际艺术与科学的创新,促进艺术与科学的和谐发展。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本届展览的总策展人鲁晓波希望通过 “第五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进行一场艺术与科学的多元对话,掀起一场创新革命与智能经济的热议! 他为本届活动总结了四个“一”,即一场高规格展览,一场高端研讨会,一部高水平论文集,一个高级别奖项。

吴冠中艺术与科学创新奖


“吴冠中艺术与科学创新奖”颁奖现场

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吴冠中曾将其作品《长江万里图》拍卖所得1275余万港元全部捐赠给清华大学,设立了“吴冠中艺术与科学创新奖励基金”,这是艺术与科学领域的唯一奖项,旨在奖励艺术与科学创新人才,鼓励青年学生加强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培养,探索艺术与科学、真理与美的内在联系。


“吴冠中艺术与科学创新奖”颁奖嘉宾及获奖艺术家合影

11月3日上午,同时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剧场举行了“2019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与科学创新奖”颁奖典礼。由17位国内外著名艺术家、科学家及学者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从本次参展的作品中遴选出最能够体现艺术与科学深度融合,阐述本次展览主题的9件作品,并向其作者颁发大奖,每件获奖作品的奖励金额为10万元人民币(税前)。获奖作者分别来自中国、土耳其、美国、德国、瑞典、意大利、荷兰。他们分别是:

《城市记忆》王之纲(中国)、孙瑜(中国)2019

《存档梦境》勒菲克·安纳多尔(土耳其)2018

《来风·夏·芒种》刘润福(中国)2018

《索菲亚机器人》大卫·汉森(美国)2016

《时间永不停歇72》人类 1982后(德国、瑞典)2014

《多重宇宙.pan》浮思* 工作室(意大利)2019

《共享感官》兰塞& 马特(凯伦·兰塞& 赫尔曼·马特)(荷兰)2014-2019

《重现化学》朱文婷(中国)、梁琰(中国)2017-2019

《脑机接口》格雷格·邓恩与布莱恩·爱德华兹(美国)共同创作 2018

 

相关新闻


Baidu
map